簡體版

第六百二十一章 南僑機工

陳炳耀家族在馬來西亞經營了近百年,在當地還是有些能量的。

在他的引薦下,張益達又和馬來西亞Astro集團CEO羅哈娜•羅詹見了一面。

張益達作為亞洲首富,全世界最大獨角獸公司的老板,還算有些名氣,代表即將成立的Rocket TV,非常輕松的就和Astro集團敲定下了合作。

Astro集團是馬來西亞在電視、OTT、廣播等數字媒體領域領先的平台,服務馬來西亞570萬戶家庭,這個數據約佔馬來西亞總家庭數的76%。

Astro旗下有很多個頻道,和TVB合作開設的粵語頻道華麗台,只講閩南話的歡喜台,光華語頻道就有七八個,每年還要在電視台舉辦華裔小姐選美大賽。

早年馬來西亞的華人都看TVB,近年來也開始看《如懿傳》、《大江大河》之類的國產電視劇。

當然了,馬來西亞自己也會拍攝華裔或者馬來人演的電視劇。

除了華語電視節目、綜藝以外,電視台還要播放華語新聞,再加上馬來西亞有華文學校。

如果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海外國家中馬來西亞當屬第一。

同時,在Astro的電視頻道中也將加入火箭視頻品牌頻道。

Rocket TV選定的出海第一站就是馬來西亞,將上線一個視頻播放APP。

為了打響這第一炮,Rocket TV還決定和Astro合作拍攝一部電視劇——《南僑機工》。

在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撤退到西南大後方,為了運輸國際援助、軍事物資、工業生產原料和大後方人民的生活物品,修建了史上著名的「滇緬公路」,昆明直通緬甸仰光港的一條生命大動脈。

東南亞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在得知祖國需要大量汽車司機和修理人員之後,發出了「南僑總會第六號公告」,號召華僑中的年輕司機和技工回國參加抗戰,與國家一同戰斗。

1985年,滇省政府,在昆明西山為南僑機工們修建了一座「南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碑高9米,大理石貼面。

以此來紀念那些毅然回國為祖國抗戰服務的華僑赤子。

紀念碑的碑文上這樣寫道「當年回國服務的南僑機工共有三千多人。有一千多人因戰火、車禍和疾病為國捐軀,另有一千多人在戰後回到居住國,而剩下來的一千多人則一直留了下來。幸存者不及百人……」。

根據統計,抗戰中中國軍隊的物資和裝備幾乎有一半是通過滇緬公路運進來的,而運輸著這些物資的汽車,正是由南僑機工們和其他司機一起駕駛的。

南洋華僑在抗日戰爭中還是出了很大力的,不管是捐錢捐物,還是派出族中子弟回國參戰。

拍攝這部電視劇,除了給國內看慣了抗日神劇的老百姓醒醒腦子以外,還有一部分目標人群是瞄準的東南亞華人。

回國後,張益達找到了《我的團長我的團》導演康洪雷,希望他來執導這部電視劇。

康洪雷看了劇本後,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張益達笑著問︰「康導,你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出來吧!

要是覺得預算不夠,咱們可以加。我要的是飛機遮住了天空,炸彈像下餃子一樣落下來的那種效果。

當然了,卡車也不能跑出《速度與激情》那種效果。

真要那麼拍,和拿弓箭射死鬼子的那種電視劇有什麼差別。

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高度還原那段歷史。」

康洪雷點點頭,「張總,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

關鍵這個劇涉及到果黨,上頭那邊也得讓拍不是嗎?

我就跟你說實話了吧,《我的團長我的團》都設置了很多限制。」

張益達抽了一口冷氣,這玩意兒確實需要注意尺度,不能美化果黨。

不然拍出來了,都能給你下架了或者不能上映。

「這個沒問題,劇本我會先提交給有關部門,審核通過以後咱們再拍。

投入這麼大,我肯定還是希望電視劇能夠上映的,最不濟也得冒個泡不是嗎?」

康洪雷心中糾結,他算是吃過虧的人。

要不是劇本和故事的確不錯,不是那種爛大街的貨,而且還有可能火到東南亞去,他是真的不想接這種拍攝任務。

精力耗了不少,最終無法上映,那可真的是費力不討好。

康洪雷一咬牙,「行吧,拍就拍,但是和上面溝通的事情就得張總你多費心了。」

張益達點頭,「這沒問題,不過關于內容拍攝,我還是要給你多交代一下。」

康洪雷有些頭疼,最討厭就是老板給他指手畫腳,限定範圍了。

人家煤老板也只是說包一個女一號、女二號,互聯網資本最難伺候。

各種大數據觀眾畫像、目標人群分析……這些年可沒少听其他導演吐槽。

張益達笑了笑,差不多知道康洪雷在為什麼而皺眉。

解釋道︰「你放心,我只提這麼一次,具體拍攝,我絕對不插手。」

那行吧,那听听你的高見。

康洪雷端正身體,一副洗耳恭听的樣子。

張益達說︰「東南亞華人是個特殊群體,在那個年代,他們報效祖國,肯定和咱們自己國家土生土長的人有些不一樣的。

我的意思是,跟國產抗日劇不一樣,得拍出點不一樣的味道來。

從人物對話、神態、服飾打扮甚至是想法,都要契合當時的背景年代和人群。

據說當時公路上很多人都能一眼就認出南僑機工們來,對他們印象深刻。

因為他們總是比較有講究的,尤其頭發總是一絲不苟,有文化,個個儀表堂堂,還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滇省當地人招為了乘龍快婿。

從東南亞各地家鄉乘船啟程,再到運輸途中面臨的惡劣道路情況,天上還有飛機轟炸,最後是滇緬公路徹底被封鎖,南僑機工解散,在當地成家立業……

不需要超級英雄,就一個運輸工作,也不可能出現大殺特殺的那種單兵戰神。

描寫的是一個群體,而不僅僅凸顯一兩個主角。

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有的死于戰爭、車禍,有的回到東南亞,有的在滇省成家立業。」

康洪雷听得兩眼放光,這可不就是給我量身定做的啊。

換其他導演來,誰敢這麼拍,不給主角開點掛,鐵定撲街。

「行,沒問題,張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這就是美劇的多線敘事方法和群像角色塑造。」

張益達點點頭,他就是這個意思。

「哦,還有,劇我打算學習HBO那種方式,劇情緊湊一點,高潮迭起,最好就維持10-20集那種短劇集。」

康洪雷皺眉,「這麼短,想把故事講好可不容易,非常考驗手底下的功夫,也沒什麼先例可循。」

張益達笑著說︰「未來網劇走向精品化、短劇化是一種必然。

沒有先例,那我們就第一個來吃螃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