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一十六章 信托牌照

「信托牌照?」

張益達看了一眼林真陽,再次確認道。

林真陽重重點頭,「據可靠消息,中江信托有大量的信托計劃違約,而明天系自身又陷入了泥潭,這兩年來,明天系一直在配合國家去杠桿,大量剝離金融資產。

這次輪到了中江信托,各方都對這張信托牌照虎視眈眈的。」

說起明天系,老板肖建華和張益達、林真陽都還算校友,都畢業于京城大學。

明天集團最初也是由一幫京大青木的大學畢業生白手起家創立起來的,連注冊的公司名字都掛上了「京大」二字。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明天系已經控股參股了44家金融公司,涉足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基金、租賃、期貨等,覆蓋了金融業全部牌照,其控、參股的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高達3萬億。

另外,據說還有4000家殼公司,連公司中層管理人員都不知道哪些公司是自己集團旗下的。

錯綜復雜的股權結構下,一家民營金控集團染指四十多家金融結構,搞點提升業績的小動作那簡直不要太簡單。

所以,這家民營金控就被肢解了,老板兩年前從香港帶走後,再也沒出現在公眾視線里了。

張益達想了想,問︰「你覺得我們拿下信托牌照合適嗎?」

林真陽不解,不是你最早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著金融全牌照嗎?

現在牌照來了,又打起退堂鼓了?

「你有話就直說吧,要還是不要?」

張益達搖頭,「銳向不能要,有點扎眼,信托這東西一炸雷就是幾十億起步。

裝進銳向,就是一顆定時炸彈。而且還影響我們的科技含量,被當成金融股來估值就傻眼了。」

林真陽沉思,好像的確很雞肋啊,對于目前的銳向來說是這樣。

喜歡搞資本運作和實業的大佬應該比較喜歡這張牌照,資金可以流向房地產、基建、證券、債券投資、貸款、風險投資等幾個領域。

「那行吧,我們還是不去湊這個熱鬧好了。」

張益達點頭,又說︰「我們不要,益民財富可以去接著。」

林真陽笑道︰「那業務上倒是很契合,還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財富管理和信托都是面向高淨值客戶,甚至財富管理機構還要幫信托代銷產品。

想到益民財富那點體量,林真陽多問了一句︰「益民財富吃得下嗎?」

「借點錢不就行了。」

想通此結後,張益達撥通了丁思瑤的電話。

「有個大禮包要不要?」

丁思瑤沒听懂,問道︰「張總你說什麼啊?」

「信托牌照要不要?益民財富來控股一家國內的信托公司。」

益民財富在東南亞發展得很是不錯,丁思瑤也長期呆在新加坡。

此刻她坐在新加坡的辦公室里,眺望著遠方的海岸線,听到電話里的消息後,心情有些激動。

對于他們這種公司來說,做夢都想擁有一張牌照,其中牌照最適合的就是信托了。

「這是真的嗎?哪家信托公司?」

「中江信托,就是底子不太干淨,你先回國去模模底。」

對這家公司丁思瑤不陌生,甚至還幫他們賣過產品。

「好,我馬上訂機票。」

……

丁思瑤回國後,在張益達的吩咐下,和托管中江信托的監管機構開始展開溝通對話。

在初步溝通完成,也把中江信托的底模透了以後,丁思瑤開始回來向張益達匯報起了情況。

「中江信托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6月的贛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至今已有38年歷史,在2012年更名為中江信托。

2016年,中江信托實現營收36.16億元,淨利潤19.25億元,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6位。

在2017年銀監會下發《關于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後,中江信托的業績泡沫被戳破,業績開始大滑坡。

去年營業收入僅僅只有3.5億元,較2017年下滑63%,只有16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55位;

去年年中江信托實現淨利潤4700萬元,較2017年同比下降72.8%,按淨利潤計在68家信托公司排名第59位。」

張益達點頭,業績這踏馬叫一瀉千里了。

在信托公司排名也從前幾名跌到倒數幾名,真的就跟坐火箭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就只有去問明天系的大佬了。

說白了,就是放款給不符合風控標準的上市公司,用買信托的這些韭菜的錢去幫和明天系有關系的上市公司輸血、續命。

至于業績成這個鬼樣子,居然都還是盈利的,這應該是風險還沒完全爆發出來。

于是張益達問道︰「逾期的信托計劃有多少?」

「目前被媒體曝出踩雷的產品已經高達20多個,包括金鶴系列、金馬系列、銀象系列和金龍系列等,涉及金額總計超過50億元。」

丁思瑤沉著一張臉說道,「但其實遠不止這些,監管機構也交了底,違約35個信托計劃,涉及金額79億元。」

張益達手指敲打著桌面,真是一個爛攤子啊!

不過也正常,攤子不爛,也輪不到他來接盤。

「監管機構是個什麼意思?這些違約項目怎麼處理?」

丁思瑤淡淡道,「他們希望我們進來把事情給平息下去,最好是先行兌付投資人這些款項。」

張益達抬頭望天花板,說︰「將近80個億,全部我們出錢?算盤還真是打得精啊。有附加條件沒有?」

丁思瑤笑道︰「一切都瞞不過你,我們負責繼續處理這些違約項目,能要回多少算多少,中間的差額用收購款來抵扣。」

「這才像話嘛,我又不是雷峰同志。」

說完,張益達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然後問道︰「他們開什麼價?」

「150億,71.3005%股權。」

張益達心中一算,立馬算出了210億出頭的估值。

這麼爛的爛攤子,居然都能開200多億的估值。

這沒辦法,信托牌照只有68家,越稀缺就越值錢。

目前被民營公司控股的只有15家,其中還包括安平保險、海航這種國資、民營、外資混合的企業。

「有點高啊!」

張益達感嘆了一句,看向丁思瑤,問︰「有沒有可能把價格談下來一點?」

丁思瑤搖頭,「有些難度,因為不光是我們,還有其他公司加入了爭搶中。」

張益達輕輕點頭,有公司來爭搶,他絲毫不感覺意外。

要真沒人來搶,那才是真的意外。

對于有些企業來說,一張信托牌照在手,就好比買了一台提款機。

而且這台提款機相比P2P,因為有牌照,不容易貶值,也不容易突然被取締。

即便出現了問題,也能賣給下家,拿回當初的投入,甚至還能小賺一筆。

「目前中江信托的管理規模是多少?」張益達又問道。

丁思瑤回答道︰「大概是1500億左右,如果不盡快解決違約問題的話,接下來管理規模會下降很多。」

張益達微微點頭,沖這違約率,誰還敢投資啊?風控比特麼P2P還爛。

哪怕益民財富迅速解決了兌付問題,投資者信心也不是短暫時間內就能彌補回來的。

如果益民財富打算入主中江信托的話,也不是一兩年內就能迅速回血的。

必須當成長期事業來經營,先把舊賬給理順了,然後再一步步發展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