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八十七章 海外掘金

商討完鮮多多的下一步開店計劃後,雷東鳴給張益達打來了電話。

「瑞幸咖啡的B輪融資已經完成,總共融了2億美元,愉快資本和大鉦資本領投的,我們和GIC、中金進行跟投。

投了2200萬美元,拿到了1%股份。」

這和張益達設想的20億美元估值差不了太多,稍微高了10%,瑞幸估值都膨脹到22億美元了。

雖說有些瘋狂,但確實人家太會講故事了,要做中國人自己的咖啡,把自己和星巴克對標。

張益達覺得這估值肯定有泡沫,只是記憶里瑞幸上市後半年內一直保持著40-50億美元市值。

虧應該是虧不了的。

只是要小心砸自己手里,于是叮囑雷東鳴︰「我們只是財務投資者,後面瑞幸可能還要進行融資,我們就不要跟了。

等後續融資以及上市稀釋後,我們的持股可能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了。

等解禁期一過,直接就在市場上拋售掉吧!」

雷東鳴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快進快出」的戰略他們幾個月前,劉大海剛接觸他們的時候就商量好了。

而且華屹資本持股不高,留在手里也賺不了多少,除非市值漲到兩三百億,可能有個十倍回報。

但這也就想想,瑞幸距離星巴克還有十萬八千里。

「行,我會讓投後部門盯著的,以最快速度退出。」

張益達「嗯」了一聲,又和雷東鳴聊了聊華屹資本近段時間投的項目。

他現在基本不怎麼管華屹資本了,該捕捉的獨角獸反正也都捕捉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的工作,還得華屹資本自身去完成,他也沒有金手指去指點該投哪些項目了。

華屹資本發展了這麼四五年時間,人民幣基金、美元基金加起來成立了八九支,投中了幾十家獨角獸,包括頭條、鎂團、嘀嘀等明星公司。

在業內可以說是聲名鵲起,吸引了一大幫優秀人才加入。

即使是離開了張益達的「指點」,也可以正常運作下去,並且不會比其他頭部風投機構差多少。

……

「張總,你找我。」

張益達正在益民貸給他預留的董事長辦公室踱著步,見陳少杰走了進來,笑著招呼了一句︰「回來啦,快坐!」

陳少杰笑著點點頭,在一旁沙發坐下。

張益達喝了口茶,問︰「印度市場的工作目前開展得如何?」

「都走上正軌了,我們獲得了NBFC-ICC牌照,按國內通俗說法就是小貸牌照。

樊總他們獲得了NBFC-P2P牌照,不過據說好像獲取資金有點困難。」

張益達點頭,嘆了口氣,「是啊,三哥哪有錢買什麼P2P理財產品啊,市場普遍更看好純放貸模式。

哎,對了,現在印度的中國出海金融科技玩家多嗎?」

「多,非常之多,我們所在那一片全是中國的出海玩家。」

陳少杰講起了所見所聞,「在放貸這項事業上,我們中國人是非常具有航海精神的。

大的公司如阿狸、大米、昆侖萬維都過去了,小的四五個人,拿一千萬就過去放貸了。

哦,對了,還有銳向投資的樂分期也在印度有布局。」

張益達點頭,樂信差不多是和妙分期同期投資的,只是妙分期在上市前,銳向就清空了全部股權。

而樂分期也在前年年底上市了,銳向減持了10%股份,套現了近3億美元,目前仍然還持有樂分期13%股份,是僅次于創始團隊的第二大股東。

樂分期的市值和妙分期的市值差不多,都在20億美元左右徘徊,兩個投資項目給銳向創造的投資收益都差不多,都有幾十個億,銳向堪稱是除了創始團隊以外的最大贏家。

把銳向踢了出去,去抱螞蟥金服大腿的陸敏也嘗到了苦頭。

幾個月前,螞蟥金服和妙分期合同到期不再續約,關閉了支付貝上面的「來分期」流量入口。

因為P2P的連環炸雷、套路貸等事情,引起了很大的社會輿論,螞蟥金服這也是愛惜羽毛才出此下策。

妙分期就慘了,連續兩年淨利潤超過20億元人民幣,但卻遭到了市場的不看好,市值跌得只有20億美元,距離曾經的百億美元市值相去甚遠。

至于陸敏的那句口號︰不到千億美金市值不領工資,則成了一句笑柄。

螞蟥金服、昆侖萬維這些股東都在拋售妙分期股票,更是引起了股價的進一步暴跌。

張益達才沒管那麼多,在上市前他就按照30億美元估值賣掉了所持有的10.24%股權,套現了20多億人民幣。

徐小明當時還覺得賣虧了,跟張益達打了一個賭。

然而呢,張益達都沒提,徐小明乖乖送上了一輛落地上千萬的頂配勞斯萊斯幻影,履行了賭約。

相比妙分期徹底轉型現金貸,樂分期一直還在分期電商深耕,淨利潤雖然比妙分期低,但股價要穩定不少。

考慮到樂分期股價也不穩定,張益達也沒讓繼續減持了,決定觀望一陣。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有個難題,在印度放貸,目前法律針對NBFC(非銀行金融公司)的貸款年化利率並未明確,行業默認的上限是48%。

但平台可以通過設置服務費、支付費等利息以外的費用,能將實際貸款利率增加到300%-400%。

據說,有小團隊帶1000萬過來放款,已經做到了每月100萬淨利潤。」

張益達微眯著眼,看著這位華爾街歸國的精英,基本上已經猜測到了對方的意圖。

「不一樣的,你說的那些小團隊都是被國內嚴打,生存不下去的吧?」

陳少杰笑了笑,沒有否認。

張益達接著說道,「現在東南亞擠入進來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越來越多,初步估計,光一個印尼就有七八百家。

全是國內放高炮、借條、P2P、貸款超市的,現在國內市場被他們攪黃了,又來到東南亞。

我看東南亞他們也不是在用心經營,純粹就是撈一筆,做一年半載就跑,和游擊隊差不多。」

陳少杰笑著說︰「是這樣的,听東南亞的同事說,當地有不少出海的中小玩家感覺在當地競爭激烈,于是就把目光聚焦在了印度身上。

這里有13億人口,5億互聯網人口,並且是一個國家,他們認為有機會復制在中國17年的網貸盛況。」

張益達長呼了一口氣,這可真踏馬是放貸成癮了,或者叫利潤太高,不想金盆洗手。

這批人主要構成他也清楚,以東甌財團為主,被稱之為中國猶太人的這幫人,從炒房時代就開始活躍在大舞台上。

心思活絡,以宗族血緣、鄉黨為紐帶,一個人發現了賺錢的路子,一個家族、一個地方的都跟著開始做。

「我們不可能像他們一樣,體量就決定了不能像他們那樣玩。」

張益達說道,「一切程序還是要尊重當地法律法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