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四十三章 履新(盟主加更1/10)

保曼臉上的笑意都快溢出來了,傳聞中國人善于內斗,果然名不虛傳啊!

看來自己臨時引入復興這步棋走得太對了,要不然怎麼多賣出好幾億美元呢?

張三石和沈北朋臉色都不太好看,雖然成功買下了拜耳動保,但卻花了3.5億美元冤枉錢。

要不是復興從中作梗,禮來應該在76億美元這條線就放棄了。

郭鄺昌則有些尷尬,確實應了沈北朋剛剛說的那席話。

不過商場如戰場,不能因為你們是中國人,就讓我讓步吧?

這次算是徹底把張益達他們幾個得罪了,他不好意思打招呼,徑直就帶著人走了。

「恭喜張先生,拜耳的動保業務歸你了。」

保曼熱情地握著張益達手,晃得張益達半邊身子都快麻了。

「好了,保曼先生。」

張益達趕緊打住,問道︰「咱們什麼時候開始交割?」

「隨時都可以,簽署完協議,咱們就開始盡調吧!」

保曼現在是心情大好,恨不得現在就把協議給簽了。

回到酒店,張三石搖頭道,「也是服氣了,郭鄺昌是喝高了還是人飄了,他那點財力,能夠競爭得過我們?」

沈北朋黑著一張臉,冷冷道,「有些人就是焉兒壞,我明明都提前打了招呼了,還非要和我們過不去。」

張益達擺擺手,「換個角度想,他說不定還這麼看我們呢?認為我們和他作對。」

「總的來說,還是達成了既定目標,接下來把主要精力放在賺錢上面吧!

把拜耳動保打造成一只下蛋的金雞,不然這40億美元的債務很燙手啊!」

張三石所說的債務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幾家金融機構提供的財務杠桿。

而他們三家中,張益達的炎黃投資出資20億美元,而他們高陵和黑衫資本各自出資10億美元。

沈北朋此時心中的氣也消了大半了,他問道︰「拜耳動保這部分業務參與合並,還是按照80億美元估值來吧?」

張三石知道對方在打什麼鬼主意,這是想拉上佩特控股、瑞鵬等公司的小股東來抵消傷害了。

按照80億美金估值往新公司體系內一合並,大家一起來買單。

「肯定啊,這是實際支付的金額,實打實的。」

「對對,貨真價實的80億美金。」

張三石和沈北朋一唱一和,把事情的基調給奠定了下來。

兩人看向張益達,想要詢問一下他的意見。

張益達樂了,你們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了,還需要問我嗎?

「我覺得80億美金太少了,要不再收購一兩家盈利的動物保健公司裝進來,給湊個整?」

沈北朋笑了,這心比自己黑得多啊。

張三石搖頭,「這麼大型的並購,瞞不住的。除非咱們一直捏在手里,經營一兩年再合並。」

張益達笑道,「我就開句玩笑而已,別當真。

拜耳這些業務的增長,短時間內都快不起來,我們還是早點拿去並購一些寵物醫院吧,這個估值漲得快。」

張三石認可這個觀點,國內寵物市場增長很快,這才真的是一座金山。

好好挖這座金山就好了,少玩點那些華而不實的手段。

這才真的是價值投資,而不是投機。

翌日,張益達代表中方財團和拜耳總裁保曼在股權轉讓協議上簽了字,並支付了5億美元定金。

接下來,中方聘請的盡調人員要入駐拜耳公司,展開一系列盡職調查。

確認沒問題後,開始進行業務交割,同時分批次支付剩余款項。

……

「真買下來了?」

回國後,張慶華迫不及待地打來電話,向兒子打听起了收購拜耳動保的詳細細節。

他出國考察過,也近距離觀察過對方的實驗室以及科研體系,是真的服氣,國內產業目前還遠遠落後于這些大公司。

「買下來了,80億美元,等全部交割完畢可能得年底了。」

張慶華听到這個數字,雖然感覺很大,但也知道對自己家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了。

「那你可得好好經營,這是實體產業,萬一哪天你那個互聯網公司推出的產品不火了,這些實體產業還在。

互聯網公司破產了可能一文不值,實體產業還能賣賣廠房、地皮……」

張益達笑了笑,老爸這套理論說有道理吧,但也不全對。

重資產運營雖然有地皮、廠房,但一般負債也高,真破產了要債的一大堆,什麼供應商、銀行都來了。

互聯網企業雖然沒什麼實體資產,但也無債一身輕。

「行了,我知道了。就是和你說說,佩特控股接下來可能要和拜耳動保,還有高陵資本旗下的寵物醫院進行合並。

共同打造出一只估值超千億人民幣的寵物界巨無霸出來。咱們家的股份可能會稀釋一些,但不會太多。」

說完,張益達等待起了老爸的反駁或者異議。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老爸居然非常支持。

「這是好事啊?估值能達到千億人民幣嗎?

這就是寵物界的正大和新旺集團啊,行業龍頭。」

張益達撓了撓頭,準備說服老爸的一大套說辭,一句都沒用上。

「爸,你怎麼想通啦?我以為你會反對的。」張益達很是好奇,老爸這是受了什麼刺激嗎?

張慶華哈哈笑道,「我又不是食古不化的人,只要控制權在手里就行了,沒必要去追求絕對控股。

佩特控股到了這個體量,還想繼續維持家族企業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張益達笑著稱是,老爸不介意這些當然最好了。

佩特控股這家公司,某些層面來講,比銳向都還要重要。

因為這家公司凝聚著父親和自己兩代人的心血,張益達希望這家公司走得越遠越好。

持股數量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夠控制住企業足矣。

除了八九十年代那批拿國資起家的企業家,進入新世紀後,很少再誕生創始人持股數量高達百分之七八十、八九十的大企業了。

時代不一樣了,新世紀的企業很少有不依賴資本推動的。

「听說你老丈人升官了?」

張益達笑道,「你連這都知道?」

「今天冀省新聞不是說了嗎?那個雄安新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