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想搭順風車

「真是金融和科技的完美結合啊!」

望著台上電子大屏幕中羅列的一張張數據報表,高盛的羅伯特贊嘆了一句。

「沒錯!」

摩根士丹利的埃文斯點頭,「全球8億多注冊用戶,這個數據比PayPal高好幾倍吧?」

「PayPal今年2月才宣布,全球注冊用戶破2億,現在頂多有魔寶支付四分之一的用戶體量。」

美銀美林的王征笑呵呵地接了句嘴,國內出了銳向這麼一家了不得的公司,把貝寶狠狠甩在了身後,作為中國人,他也感到無比的振奮與自豪。

坐在他們旁邊的瑞士信貸同行潑了一盆冷水,「貝寶的用戶你們別看少,但都分布在歐洲和美洲的發達國家,每年創造的營收和利潤不是東南亞、南亞,甚至是非洲這些落後地區可比的。

貝寶16年營收是108億美元,淨利潤是14億美元;今年預測營收是130億美元,淨利潤18億美元。

另外,市值也已經逼近了千億美元大關!

換算下來,一個用戶就價值四五百美元。

你們認為,兩者能相提並論嗎?」

幾人搖頭,貝寶確實有些不適合拿來作為銳向的對標參照物。

照這個估值法,銳向8億用戶乘以四百、五百美元,估值都三四千億美元了。

這個體量,已經跟阿狸、企鵝一個水平線了。

也不是說銳向不能達到這個估值,關鍵得再拿出一些讓人信服的財務數據。

比如說四五百億美元營收,百八十億美元淨利潤。

「講講銳向的財報吧!」

曼蘇爾先對張益達笑了笑,又掃視了周圍投資人一圈,「我相信大家也都有些等不急了。」

「好!」

張益達按動手中PPT控制器,電子大屏的PPT頁面變換,出現了一組柱狀圖。

「14年度營收65.2452億元,淨利潤7.447億元;

15年度營收155.14億元,淨利潤3.77億元;

16年度營收321.08億元,淨利潤2.55億元;

17年度上半年營收269.06億元,淨利潤0.69億。」

張益達對台下一眾投資人笑道︰「這就是銳向集團最近三個半財年的財報了。大家有什麼問題沒?沒有就……」

「且慢!」

馬來西亞國庫控股的投資代表陳偉敏忽然出聲打斷,一下子就把眾人的目光吸引了過來。

陳偉敏也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笑著解釋道︰「我沒別的意思,就是覺得這個盈利水平有些奇怪。」

為什麼會感覺奇怪呢?他是看到銳向的淨利潤越來越低,這完全跟一家正常的公司反著來。

人家別的公司都是前期虧損,後期盈利不斷擴大。

銳向倒好,利潤水平一年不如一年。

陳偉敏這一提醒,其他投資人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紛紛把目光投向張益達。

張益達倒是一點都不緊張,笑道︰「原來是這個問題啊,大伙先不著急,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

「咱們接著往下看吧!」

張益達把PPT翻頁,介紹起了每個年度的詳細業務收入。

一眾投資人也不再胡亂揣測,都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台上。

等張益達一一分解完14、15、16三個年度的各項主營業務以及支出,不少投資人已經搞明白了財報的「奧秘」了。

大頭都花在了移動支付市場補貼,以及前沿科技的研發投入上面。

「17年度上半年,六大金融超市廣告收入42.08億元,淨利潤27.75億元;

移動支付業務營收107億元,淨利潤12.84億元;

消費金融業務,包含用唄、貸唄兩大產品,營收78.2億元,淨利潤50.83億元;

財富管理業務,包含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營收12.66億元,淨利潤9.44億元;

數字科技及企業服務,包含銳向雲、綠豆信用、天策科技等,營收24.87億元,淨利潤-101.38億元。

其他業務營收4.25億元,淨利潤1.21億元。」

听著張益達介紹完17年上半年的各項營收構成,以及各項業務的利潤,所有投資人都懂了。

數字科技及企業服務一百億出頭的虧損很是顯眼,這代表著研發投入成本遠遠超過科技應用帶回來的收入。

移動支付業務倒是盈利了,但是利潤率很低,十來個點出頭。

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張益達也解釋了︰移動支付的營銷補貼雖然近來有所減弱,但還將長期維持一段時間。

消費金融則是銳向的現金女乃牛了,以6%以下的資金成本從銀行或者債券市場獲取資金,轉手以平均18%的年利率貸給用戶,毛利潤率接近70%。

投資人紛紛交頭接耳起來,交流著各自對財報的看法。

張益達也不打斷,就靜靜地在台上看著他們。

銳向如果想大幅盈利,隨時可以辦到,而且年度淨利潤不會低于200億人民幣。

不過這樣做的話,無疑于慢性自殺。

首先斷掉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燒錢,其次減少營銷補貼。

營銷補貼目前已經不多了,銳向和財付通,還有螞蟥金服都達成了默契,先撈錢要緊。

綿延兩三年的移動支付戰打下來,誰也沒撈到好處,同時也沒有奈何得了誰。

所以這種情況下,三家主流支付都開始改變策略了,畢竟要恰飯。

去年螞蟥金服最先宣布提現收費,還信用卡收費。接著企鵝也跟進了。

張益達猶豫了一陣,還是選擇跟進了。

如果銳向拿這個作為噱頭,宣布不收費的話,的確可以吸引一部分用戶。

但也搞不了多久,企鵝和螞蟥金服估計馬上就要宣布「收費作廢」,繼續免費。

這樣,行業又進入了惡性循環。

這種惡性循環對銳向是不利的,因為沒人家家大業大。

而且銳向現在把主要目光漸漸投到海外,需要大筆投入。這種時候,國內業務的盈利就至關重要了。

還有投資人方面,也一直不斷地在給銳向施壓壓力︰及早盈利,早日IPO。

「接下來大家再看看這張表吧!」

張益達發話,又把投資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台上。

把PPT翻了一頁,張益達指著一副柱狀圖介紹道︰

「銳向在2014年度科研投入是4億美元,2015年度8億美元,2016年度是16億美元,2017年度上半年已經投入了16億美元,全年預計是32億美元左右。」

台下不少投資人都捂住了額頭,簡直喪心病狂啊!

三年半,在前沿科技領域投入了44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288億。

這本來都應該是銳向集團的淨利潤,現在全被填進科研的無底洞去了。

不過也沒人質疑,畢竟這些花出去的錢,換來的都是銳向的技術護城河。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守財奴是要不得的。

張益達也了解過螞蟥金服那邊每年的研發投入,銳向基本上已經趕上對方了。

螞蟥金服集團是14年成立的,但它的前身支付貝03年就上線了。

比銳向多了10年的發展,螞蟥金服的各項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都不是前者能比的。

為了拉近差距,甚至是抹平差距,張益達只能選擇燒錢了。

透過阿狸的財報,以及螞蟥金服需要分潤37.5%淨利潤給阿狸的那份協議。

可以逆向推測出螞蟥金服的淨利潤,15-17年上半年,分別是42億、28億、73億。

對于這些數字,張益達認為也是「大有學問」的。

跟銳向差不多,這應該也是大筆投入研發後的剩余數字。

真實盈利,可能是這個數字的三四倍。

「A輪融資5000萬美元,B輪融資5億美元,C輪融資20億美元,D輪融資25億美元,這些融資款那投向哪了?」

有投資人很好奇這個問題,于是向張益達提問。

「我先說明一下,C輪融資現金只有15億美元,另外5億美元是企鵝方面給予的資源。」

張益達笑著解釋了一句,又接著說道︰「這些融資款,一部分充當了前期科研的研發經費,等銳向產生正向現金流後,又替換成了公司的儲備現金;

還有一部分,投資了Grab、GoJek一系列生態企業,以及打造海外的本土電子錢包。

銳向雲計算中心的搭建以及擴大,也都是依靠融資款在輸血,至今已投入了上百億人民幣。

最後一部分,銳向產業投資基金,三期基金,銳向作為GP,一共出資了7億美元。

另外收購B站、赤子城,作為LP發起文化復興基金,買銳向大廈,修建蓉城第二總部……」

在場投資人不少都皺起了眉頭,拿股權融資款出去搞投資,這又是什麼騷操作啊?

張益達看出他們心中所惑,也沒過多解釋。

把PPT切換到下一頁,開始介紹起銳向的三期產業投資基金。

「快手B+輪,銳向產業基金一期投資3000萬美元,獲得5%股權,經過稀釋,目前還持有快手3.83%股權,價值3.83億美元,投資收益3.53億美元。

銳向持有一期產業投資基金三分之一份額,另外還作為GP,可以分得1.6473億美元的回報。

比特大陸A輪,銳向產業基金一期投資500萬美元,獲得15%股權。

上個月比特大陸剛完成黑衫資本領投的5000萬美元B輪投資,邁入獨角獸行列,估值10億美元。

銳向的股權經過稀釋,還有14.25%,價值1.425億美元,投資回報率超過28.5倍。

……」

張益達把銳向產業投資一期基金投資的27個項目一一做了介紹。

包括入股時間,持股比例,項目現在估值,市場地位,投資回報率等等。

台下投資人已經看傻眼了,這什麼意思?

光一個產業投資基金就要估值百億美元?

曼蘇爾心中一動,笑著問張益達︰「那個……我的朋友,銳向產業投資基金四期什麼時候開始募集啊?」

張益達咳嗽一聲,「這個問題……咱們下來再詳談吧!對于朋友,我當然都歡迎啦!」

曼蘇爾也意識到現在確實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好時候,時間、場合都不對,于是對四周的投資人歉然一笑。

不光是曼蘇爾,其他投資代表都有所意動。

這哪是科技公司啊?簡直是披著科技皮的投資公司。

他們也很想問問張益達四期基金的事,不過場合不太對。

各自都打定主意,私下要好好同張益達聊聊,看看能不能搭個順風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