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八章 伯樂

校萌要賣給眾合集團了?

荀密也是被這個突然的消息給驚住了,他問張益達︰「張總,這是為什麼呢?留在銳向旗下不好嗎?」

張益達搖頭,「銳向以後的主攻方向是前沿科技技術,校萌留在銳向體系,母公司既無法提供你們發展所需的資源,雙方也沒辦法形成協同效應。」

話音一轉,他看著荀密,寬慰道︰「眾合集團不一樣,他們主要的業務方向就是社交娛樂、社交電商。」

荀密也是一點就透,他很快也反應了過來。

從長遠發展來看,加入到眾合集團體系,無疑對校萌更有利。

想到此,他也就釋然了,點點頭道︰「我支持你的決定!」

荀密帶領下的校萌干得還算不錯,所以張益達也很是器重這位人才。

所以又笑著說道︰「加入眾合集團後,你除了擔任校萌CEO以外,還將兼任集團副總裁。

好好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听這話,荀密渾身都來勁了,那可是估值400億美金的眾合集團啊!

校萌的天花板還是太低了,要是能以此為跳板,登上更高的舞台,他自然是一百個願意!

「謝謝張總!」

張益達擺擺手,又道︰「一分努力一分收獲,這都是你應得的。」

「老年版校萌怎麼樣啦?」

荀密楞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笑著說︰「張總,你是說職場版校萌吧?」

「對啊,網友不是調侃這是老年版校萌嗎?」

張益達笑了笑,從畢業那刻起,自己的校萌也要升級成老年版了。

現在還能登上「校園版」校萌,等8月1號那天就要被強制驅趕了。

因為每個學校每個地區的大學畢業日期不固定,大概就是6月∼7月初。

校萌干脆定在了8月1號,統一把本屆畢業生踢到職場版去。

到了8月1號那邊,校萌的後台系統就會根據讀取的學信網信息,給每一位畢業生發短信和APP升級彈窗。

不升級?對不起,你無法正常使用該APP功能。

荀密收起笑容,一本正經的匯報道︰「事實上,我們把校萌一拆為二是非常正確的。

大學生和已經大學畢業的職場人士到底是兩類人群,生活態度、價值觀、關注點完全不一樣。

校園版更注重娛樂和校園生活服務;而職場精英人士更喜歡職場社交和有價值信息的獲取。

職場版目前恰好能滿足後者這兩點需求。

這半年來,職場版注冊人數增長了超過1300萬,增長速度比校園版更快。

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職場版的注冊人數在校萌總用戶的佔比將會越來越大。」

張益達點頭,職場版佔校萌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校園版就像一個同時注水和放水的蓄水池,每年都有新生入學和學生畢業,所以只能維持水位平衡。

做到極限,也不過是拿下中國2700萬在校大學生,或許隨著每年大學錄取人數上升,將來這個數字可能突破3000萬。

這個市場天花板很低,並且市場很固定,就那麼大。

職場版不一樣,去年目標市場是8800萬大學畢業生。

到了今年,算上張益達他們這屆795萬大學生畢業生,目標市場人群已經達到了9600萬,逼近一億。

這個市場是在源源不斷擴大的!

校萌只不過是張益達一時興起推出的產品,切入校園市場,提前攔截年輕的用戶。

畢竟年輕就是希望,搶先下手,也能在未來激烈的互聯網戰爭中搶得一點先機。

但發展到現在,張益達發現這顆幼苗有些長歪了,並且繼續朝著不可預測的方向在前進。

現在的校萌,不管是前一世還是這一世,都找不到高度對標的產品。

張益達心中有個大致的雛形,把校園版作為漏斗入口,四年後過濾到職場版。

利用職場版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讓用戶長期沉澱下來,留在這個軟件里面。

校園版那邊還好說,看得出來,在校大學生對目前校萌提供的功能和服務還是很滿意的。

職場版就要麻煩很多了,因為職場社交在中國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原因很多,歸結到一點還是產品和服務。

張益達又問荀密︰「听說沈博陽離職了?」

荀密點頭,「前幾天正式宣布離職的,不再擔任領英中國總裁一職,不過他還將繼續兼任蛋殼公寓董事長。」

這也是一位創業老炮了,在雅虎、谷歌都干過,後來還創辦了糯米網,賣給千度後就加入領英中國了。

張益達感慨︰「這麼一位猛人都沒有把領英中國帶起來,職場社交的水太渾了。」

荀密搖頭,「我倒不這麼看,說到底還是領英總部掣肘太多,中國團隊決策權太小。

去年沈博陽在《如何打破跨國公司在華失敗魔咒》演講里還提到,跨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要想成功,無外乎做好三件事︰人、架構、產品。

真是諷刺啊,今年自己就歇菜了。

不過主要原因還是不在于他,在于領英總部。

听說沈博陽雖然有直線匯報總部的特權,但是只能固定一周,打一次一個小時的越洋電話,來溝通產品和策略的問題。

如果雙方存在分歧,再落實到具體執行,時間則會拖更久。

李開復當年擔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也吐槽過︰找個助理的小事,都被總部駁回過四次。這樣的決策速度,是絕對趕不上「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信奉叢林法則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昂!」

張益達點頭應了聲,這些外企的前車之鑒給他有不少啟發。

抖視的全球化同樣會面臨這些問題,決策機制僵化,不夠尊重本土化等等。

不過稍微好一點的就是抖視產品不是特別需要本土化改造,主要在于內容。

全世界各國同一套UI界面都沒有問題,關鍵得內容吸引人。

「領英中國的技術平台架構全都使用國外模式,兼容200多個國家、幾十種語言的版本,並沒有為中國這麼巨型體量的市場做出任何改動和調整。」

荀密冷笑一聲,「現在好了,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價了。

除發展不順以外,他們內部團隊也出了問題,運營和市場部門均有高管離職。

用戶的活躍度也在下降,很多活躍用戶都成了僵尸用戶,不再更新信息動態。」

領英中國的UI界面是出了名的丑,用戶體驗差得一比。

而且有些產品邏輯讓適應了中國APP的用戶很不適應,這一點張益達在前世也深有體會。

真的有一種在使用好幾年前軟件的錯覺,用了一次後,不到萬不得已真不想登錄第二次。

「領英一直被外界貼上了「有用但無趣」的標簽。

「英文太多,外籍人士太多」,這樣過于高大上的調性在起初並未受到外界的認可,還會給非外企用戶一種距離感。

用戶體驗一般,停留時間短,頁面缺乏設計、過于嚴肅,交互型不強,更多的用戶喜歡將領英當做查詢工具使用,這也導致領英的用戶使用頻率遲遲無法上一個台階……」

荀密復盤起了領英中國這幾年的失敗之路,簡直分析得頭頭是道。

「那我們要如何避免領英踩過的這些坑?同時壯大我們的職場社交平台。」

荀密正了正身體,這可是給老板留下好印象的機會。

「首先,職場社交∼職場社交,職場只是觸發社交需求的一個特定場景,本質上側重點終究還是在于社交。

偏向實用型的工具定位,會讓產品比起那些「有趣」的社交產品黏性不足。

領英曾做過一個嘗試,推出了「領英洞察」,邀請了沈北朋、李開復、楊致遠一眾大佬站台。

然而這些大佬哪有時間天天玩領英。

用戶沸騰了一段時間後,也就很久沒有打開領英APP了。

因為他們這些粉絲落地領英後,並不能關注到意見領袖的最新信息,也得不到直接或者間接的溝通。」

荀密話音一轉,「當然了,領英辦不到的事,我們辦起來也吃力。

我認為我們最需要帶給用戶的,就是職場社交價值。

庸俗一點來講就是︰無非是擁有一份好工作,然後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

我們雖然不能直接給用戶提供一份工作,但可以給用戶工作機會,比如說招聘平台;

雖然不能直接給用戶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但是可以幫用戶拓寬人脈。

核心在于圍繞人與更優秀的人之間的連接,幫他們架起溝通的橋梁!

興趣群組、二度人脈推薦這些功能有待加強和進一步挖掘。

新聞資訊功能要逐漸變成行業新聞,並按照算法推薦給用戶做信息流呈現。

另外,待時機成熟,還可以推出職場UGC內容,做知識付費。

招聘領域,可以加強AI技術應用解決痛點,精準的進行職位推薦、職位匹配、招聘反饋,以提高效率,同時也可以形成與其他招聘平台差異化的發展策略……」

荀密提出了不少切實可行的建議,張益達听得很認真。

一邊听,還在一邊思考。

荀密忽然停頓了一下,又說︰「脈脈有兩個好功能,我們要不要參考學習一下?」

「匿名八卦和紅包系統?」

荀密哈哈一笑,「張總這你都知道啊?」

張益達笑而不語,紅包功能符合中國特色,匿名八卦可以吐槽公司和職場潛規則,非常吸引眼球。

也算是一種內容運營吧!

「匿名八卦是一把雙刃劍,操作好了可以吸引用戶,操作不好就是惡意誹謗、低俗的代名詞。」

荀密點頭稱是,又笑著說︰「復盤下來,發展戰略已經很清晰了。

職場社交、求職招聘、行業動態頭條作為主打功能,後面再根據數據和用戶反饋,不斷對產品進行迭代和完善。」

「那這樣一來,再叫校萌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啦?」荀密又問道。

「嗯,叫伯樂吧,希望每一位用戶都成為千里馬,並在平台上遇到自己的伯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