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家輕點噴

張益達看著台下各種歡呼和喝彩,心道這才哪到哪啊?今天,我要舌忝到你們心服口服。

他接著說道︰「後來我才知道我媽的消息有誤,京城已經很少有沙塵暴了。

自「十二五」以來,京城沙化土地面積減少了37.2萬畝,五大風沙危害區均已得到徹底治理,昔日的黃沙漫天的土地已全部披上綠裝。

曾經的沙化危害區潮白河、永定河經過改造成為了京城的森林公園,大沙坑成為了綠洲,沙塵天氣也從2000年左右的年均發生13次以上,減少到近兩年的年均2-3次。

其實沙塵暴這口鍋,真不該輪到新中國來背。」

這個轉折有點大,怎麼又牽扯到了誰背鍋的問題。

「那應該誰來背?」

有學生在台下大喊道。

張益達微笑,「應該元朝來背!」

元朝來背?這口鍋有點大啊,扣在六七百年前的古人頭上了。

很多學生不解,張益達開始利用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解釋道︰「元代開始就有「幽燕沙漠之地,風起則沙塵漲天」這樣的記載。

說明什麼?

說明京城的沙塵暴,六七百年前就有了。

怎麼形成的?

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定都京城近百年。

那麼多鐵騎需要養,自然需要放牧了。

不加節制的放牧,草就被吃光了,土地也就荒漠化了。

到了明朝,沙塵暴更加嚴重了。

《明實錄》就曾以「大風揚塵,天地昏暗」來形容京城沙塵暴到來時候的景象。

甚至當時的市井中還流傳著「天無時不風,地無處不塵」的諺語,也讓自小在江南長大的明代才子屠隆在《在京與友人書》中抱怨道︰

「燕市帶面衣,騎黃馬,風起飛塵滿衢陌,歸來下馬,兩鼻孔黑如煙突,人、馬矢和沙土。」

魯迅先生也曾在日記中形容刮沙塵暴的情形︰「風挾沙而曇,日光作桂黃色。」

在魯迅眼里原本形容塞外大漠風塵的桂黃色,竟在京城也變得常見,甚至後來連太陽都看不到,只有眼前的混與昏。

11年前的京城,曾一夜總降塵量達33萬噸。

甚至當初民間還流傳了這樣一個笑話︰劉備要在京城蓋房子,諸葛亮掐指一算說︰只買水泥,沙子今天傍晚到京。」

台下京大的畢業生哈哈大笑了起來,張益達引經據典,用各種案例向他們解釋了沙塵暴的形成以及發展歷程。

如果真照張益達所說,那確實不應該新中國來背鍋。

張益達的幾位專業課老師坐在台下,朝其他投來異樣眼光的老師點頭致意,滿面都是笑容。

張益達在畢業典禮上秀歷史知識,大大地為他們長臉了。

幾人還小聲討論了起來︰

「這張益達是創業天才就算了,平時連課都不來上,這專業基礎還是這麼扎實!」

「瞧那些老師沒有,都羨慕我們教了一個好學生。」

「呃……我覺得我們是搞錯了,張益達平時都不來上課,對其他老師來說也都不是秘密……他們怕不是在笑話我們啊?」

張益達注視著台下黑壓壓一片的學生,繼續說道︰「苦惱了幾十代人,三個王朝六七百年的問題,在我們這代解決了。

中國不比某些國家,我們國土面積雖大,但人口眾多,適合耕種的面積還比不上印度。

有時候為了生存,我們別無選擇。

現在經濟上來了,溫飽問題解決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都在解決。

國家在一天比一天變好!

或許她又這樣不好,那樣不好,但她始終是你的母親。

就如同那句諺語一樣,「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有些東西,連狗都不配做!」

罵得好,台下學生紛紛鼓掌。

他們早看「空氣香甜女」不爽了,在事件發生的第一刻,就上網化身「萬古噴道第一人」了,大開殺戒……

但他們罵,和張益達罵不一樣。

後者的影響力在那放著,傳播度和他們不一樣。

要是再帶動國內企業家一起封殺香甜女,那簡直不要太大快人心。

「燕園學子和隔壁青木學子,都稱得上是國內的天之驕子,棟梁之才。」

台下學生都只淡淡笑了笑,自從考上這所大學後,他們受到過的類似的贊譽太多太多。

盡管是互聯網大亨張益達親口夸贊,他們也沒多大動容。

張益達猶豫了下,接下來的這番話說出去,可能為自己帶來極大的爭議,後果很難想象。

但他決定還是要說出去,無愧于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我們現在已經是GDP第二大國了,接下來我們的目標是什麼?趕了英,是不是該超美了?」

張益達神色嚴肅,「僅僅是GDP的超越是不夠的,還需要補充各種軟實力的短板。

芯片半導體,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發動機,超高端精密機床,工業機器人……等等領域我們都還是落後的。

不是說,任何領域,我們中國人都要干到第一。

而是想要讓國家、民族生存得好,我們需要再努力奮斗,去爭奪每一分生存空間。

而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我們這代人身上。」

類似的話,剛剛郝平已經講了很多了,張益達不想重復。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

真正的戲肉上來了,張益達聲音都抬高了八度。

「其實我特別佩服錢學森、鄧稼先兩位老先生,沖破枷鎖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

沒有他們,或許今天的中國將是另一個樣。

他們完成了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名字也將永遠印在這片土地上,閃耀中華。

周總理也曾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現在中華的崛起已經到了關鍵的節點,非常需要大家再使一把力。」

張益達的話,大家基本上已經听明白了。

這是在給大家上愛國教育課呢?害怕大家不報效祖國了?

張益達他們這屆,有30.85%的人選擇了留學海外深造。

這部分人神色不一,有人點頭支持,神色激動;也有人面露不悅,覺得這是道德綁架;

還有人把臉扭到了一邊,他們已經做好了打算,先拿到常青藤的學位,再找個工作,然後入籍、移民,成為體面的中產。

不過後一種人始終是少部分,大部分人還是深思不已。

為什麼張益達這麼大一個企業家能不推崇國外?不是說國外更好做生意嗎?

張益達笑著道︰「對一部分高精尖人才來說,海外更好找工作,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這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錢,其他的呢?文化習俗、種族歧視……能夠融入別人的社會嗎?恐怕也不盡然吧!

沒人願意回國,很多產業就會原地踏步,繼而造成無法提供對應崗位,人才外流。

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個怪圈,就需要有人拿出勇氣來做「犧牲」。

羅賓李師兄不就做了犧牲嗎?放棄美國體面的中產生活和華爾街的職位,回國窩在賓館里搞開發。」

台下一陣哄笑,羅賓李那確實犧牲很大,犧牲成了千億富豪。

每個人哄笑的同時,難免也會深思︰換做是自己,有沒有這個膽量和決心,學羅賓李冒險?

「對了,我不是說,回國搞新興產業一定就能成功。

請注意︰我不是在教唆大家創業!

創業有風險,大家需要評估好。

我的意思是說,新興行業機會多,大家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努力。」

張益達又扭頭看向校領導席位,「另外,我也呼吁有關部門,應該重視高精尖人才。

為他們創造一個比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比如︰科研的配套資金與設備,配套的政策。讓這些人才在國內一樣能出成果,同時生活得非常幸福,從而吸引留學生回國效力。」

郝平和林建華朝張益達點頭微笑,表示知曉了,會向上匯報。

趙爾雅坐在台下,看著台上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張益達,眼里滿是小星星。

中文系畢業的她,或多或少有些憤青。

一個滿身銅臭味的人是無法吸引她的,她覺得此刻的張益達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才是最高大的。

「陳平原(朱自清徒孫)先生看到西南聯大時的老照片時曾發出感嘆︰一群衣衫襤褸的知識分子,器宇軒昂地屹立于天地間。這應當就是國人眼里京大人的形象。

不管將來的你們身處何處,不管將來的你們從事什麼職業,是否都能常常自問,作為京大人,我們是否還存有那種浩然之氣?

那種精神的魅力,充實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聖絕學」,是否還能在我們心中激起共鳴?

馬克思曾慨嘆,法蘭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氣的人。

今天的中國,同樣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找回信仰,應該從文化自信開始。

接下來我會在這方面做出一些實際行動,我不是一個光說不練的人。

大家文筆好的,到時候夸也好,罵也好,都說上幾句。

都是同學……咳咳,真要噴的話,大家輕點!」

台下的學生又被張益達逗笑了,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了,一會兒嚴肅一會兒搞笑的,讓他們很是頭疼啊!

最後引用一位學者的話送給親愛的同學們。

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