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八章 資本運作大師

「對,力寶集團出1億美元。其他十幾大集團暫時還沒有回復我。」

那天在游艇上,一大群富三代嚷著要投資銳向產業基金,這都好幾天了,也還沒下文。

張益達也不怕他們放自己鴿子,畢竟有力寶集團第一個帶頭投了1億美元,其他財團只要不傻,應該也會表示一下。

相較于金錢,張益達更看重各大財團在東南亞各國的人脈關系網。

黃志源沉吟不語,1億美元,對于資產達200多億美元的金光集團來說,灑灑水而已。

但他和李文正不同,李文正是銀行家,他是實業家。

金光集團有六大核心產業︰制漿造紙業、金融業、農業及食品加工業、房地產業、煤礦、移動通訊。

最重要的業務就是造紙業了,金光集團目前正朝世界前三的位置發起沖擊。

1億美元雖然不多,但他也得仔細考量考量,他問張益達︰「益達,你這麼看好東南亞的互聯網經濟,有沒有考慮過退出通道啊?」

「並購退出,或者去美國上市。前者,國內的BAT一直在大手筆的朝海外投資,東南亞本土的互聯網公司成長到一定也會掀起並購熱潮;

後者的話,就像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一樣,全部去美國上市。」

黃志源微微頷首,又問︰「東南亞只有6億多人口,還分布在11個國家,有機會誕生阿狸,企鵝那樣的企業嗎?」

「估值或者市值肯定達不到那麼高。」張益達搖搖頭,又說︰「但出現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那絕對是有可能的。」

「目前,東南亞市場,大部分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估值都在幾千萬美元或者幾億美元,有十倍甚至幾十倍的成長空間。

銳向有可能投不中這些高回報的項目,但整個東南亞,絕對會涌現一批成功的互聯網上市公司。」

黃志源是看過張益達的資料的,包括銳向投資的一些公司,他笑著說︰

「你謙虛了。你的投資眼光非常好,不管是中國國內,還是東南亞市場,你投中的公司無一不是潛力股。」

「這樣吧,金光集團也出1億美元,希望你不要嫌少。李文正先生算我的前輩,不好蓋過他的風頭。」

黃希文欲言又止,他是想投資2億美元的,但有張益達在場,又不好質疑父親。

「非常感謝老學長對我和銳向的支持,1億美元也很多了。有時候資金太多了,反而不方便基金的運作。」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張益達又說︰「我名下還有一家叫拼哆哆的電商公司,方便的話,我想和金光集團就生活用紙、文具、食用油、農產品、食品等幾個領域達成一些合作。」

「是那家做拼團購物的電商企業嗎?」黃志源又道︰「模式倒是挺新穎的,拼單完成後,一起把訂單下給工廠。」

張益達暗道,這也把自己的產業研究得太透徹了吧!不過想想也是,談笑間就投出1億美元給自己,怎麼可能不把自己研究明白。

「對,目前我們和可心柔紙巾合作得還是很愉快的,在網上銷量非常好。如果金光集團能夠和我們共同設計一兩款物美價廉的紙巾,銷量應該也不會差。」

黃志源笑了笑,說︰「沒問題,我安排金光集團中國區總裁和你們拼哆哆接洽一下就行了。」

「那行,那太感謝老學長了。」

張益達很高興,金光集團旗下的清風紙巾可是大名鼎鼎,拼哆哆要是能夠和他們開發一兩款紙巾,絕對又是一款爆款產品。

「對了,我父親還想見見你。可是他身體不太好,就勞煩益達多走兩步了。」黃志源忽然說道。

張益達笑著說︰「沒事。能夠拜見黃老先生,那是我的榮幸。」

幾人穿過莊園中的一些建築物,來到一間療養室。

進入室內,張益達看到半靠在病床上的一名老者,他精氣神不太好,幾名私人護士還在給他做各種檢測。

「爸,張益達先生來了。」黃志源用閩南話說道。

「誰?誰來了?」黃奕聰耳朵有些背,一直在那發問。

黃志源湊到黃奕聰耳邊,又說道︰「大陸的張益達先生。」

這下黃奕聰听明白了,掀開蓋著的被子,就要起床,眾人趕緊上前攔住了他。

「黃老先生,你好,我是來自祖國大陸的張益達,來印尼做生意,順便來拜訪你一下。」

張益達給黃奕聰鞠了一躬,笑著說道。

「好。」黃奕聰又扭頭看向黃志源,說︰「老大啊,這後生是祖國來的,在印尼人生地不熟的,你要多照顧一下。」

黃志源笑了笑,他哪里需要我們照顧啊?是他照顧我們啊!

黃志源對張益達說道︰「我爸上了年紀,記憶力不太好了。益達,你多諒解一下。」

張益達朝他點點頭,老者病床上這位95歲的老人,張益達也有些感慨。

這位老人是真的有大智慧,萬隆會議抱緊了周總理大腿,60年又把大兒子送回祖國讀大學。

他大兒子也就是黃志源,是周總理推薦進入京大的。

改開後,金光集團大力在大陸進行投資,算得上是華僑企業投資力度最大的,對祖國慈善事業貢獻也是華僑企業中最大的。

哪怕印尼這邊的基業垮掉,祖國大陸也還有一條後路,光大陸的金光集團總資產就有一千多個億。

黃奕聰握著張益達的手,問道︰「後生仔,你的家鄉是哪里的啊?」

「我是川蜀人。」

「川蜀好啊,天府之國。不像我的家鄉閩省,我9歲就跟著父親下南洋討生活……」

張益達听著這位老人敘述起自己的過往經歷,也很是感慨。

國內那個年代,兵荒馬亂的,閩、粵兩省無數的老百姓為了生計,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歐美殖民者的盤剝,土著的仇視,都沒有擊垮這幫吃苦耐勞,敢于挑戰和冒險的華人。

從一床草席下南洋,到幾千億的商業帝國,簡直就是一部商業傳奇。

事實上,政治的動蕩、時局的不穩定,使華人華僑在當地發展可謂舉步維艱。

但金光集團自創立之日起,就始終將事業觸角緊密地依附在與百姓吃穿用相關的民生經濟上,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金光的發展,也稱得上是于亂世中閑庭信步。

張益達最佩服的也是這一點,深謀遠慮啊!金光集團這種實業集團的抗風險性,比互聯網集團,金融集團要強得多。

听老先生停停頓頓講了大半個小時,話語中雖然有很多重復,甚至夾雜著閩省方言,張益達也沒表現出任何不耐煩的樣子,反而听得津津有味。

黃希文看了苦笑一聲,爺爺這神志不清醒了,別不是把張益達當成自己了。

講著講著,黃奕聰居然睡著了……

張益達幾人離開了療養室,黃志源又挽留張益達,在家里一起共進了晚宴。

吃飯的時候,看著黃家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張益達不禁頭皮發麻,這真的是財閥,換一般人來,吃都給你吃窮了。

黃奕聰先生有六子二女,子女再開枝散葉,最大的第四代長子長孫女黃霂浠比張益達還要大一歲,今年都22歲了。

李文正家族人口更多,將近100口人。他妻子要求每個子女最好生6個孩子,最少也要生4個。

「這位是中國大陸來的張益達先生,銳向金融科技集團的董事長。」

黃志源給一眾兄弟姐妹,還有兒女,佷兒佷女,孫子孫女,佷孫佷孫女介紹起張益達。

幾個幾歲,十幾歲的小孩子好奇的看著張益達這位客人,成年人就不一樣了,不少人都知道張益達這麼一號人物。

就算不了解張益達的,旁邊人也湊過去給他科普了一番。

張益達看著幾十雙眼楮看著自己,幸虧習慣了大場面,不然怕是得出糗。他給眾人打招呼道︰「先生們,女士們,還有小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一眾小孩哈哈大笑,一名60多歲的老者站起身,和張益達握了握手,說︰「張先生你好,我是黃鴻年。」

「黃先生,你好,很高興認識你。」

張益達眼楮一亮,這位爺也是個傳奇。

12歲被黃奕聰先生丟到中國來讀書學習,富二代60年代去插隊當知青……

據說可能是唯一一個有知青下鄉經歷的華僑……

不過這些吃苦生活也把他鍛煉出來了,長大以後,有大哥在前,繼承不了太多家業的他獨闖美國、新加坡等地炒房,賺到了很多錢。

1992年曾經做過一件震撼世界的事情,他在1年之內,花了100多億,在中國收購了200家國企,組成了中策集團。

把收購來的工廠合並,然後再打包到美國、加拿大等地上市融資,然後再把資金帶來中國擴大建設。

2000年,他把一家叫做得佳信的殼公司賣給李澤楷,李澤楷又把自己盈動數碼的資產注入在殼公司,隨後又組成了電訊盈科,市值一度高度5600億港幣。

李澤楷在他的幫助下,大賺了數百億港元,割哭了一大堆韭菜……

這是一個極其擅長資本運作的大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