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七章 燒錢大坑

策劃好了共享單車方案,張益達開始籌集資金了。

多格芙德那邊從近2個多月的盈利里面抽取500萬出來,多了不敢抽,怕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畢竟這是張益達的現金女乃牛,一年還是有兩千多萬盈利的,不能一次性放血太多給搞死了。

另外找益民金服集團和銳向金科集團預支了未來一年薪水,加起來也才500萬,數額不大,張益達又是絕對控股股東加董事長。

所以很容易就預支到了,財務給打到張益達卡上了,稅後500萬元整。

另外,房子和車子一共評估是714萬,貸了7成一共500萬。這筆錢由公司去貸了,再轉借給張益達。

張益達自有資金250萬,投資了100萬給代維,再預留50萬生活費,可以拿出100萬。

零零總總加起來1600萬元的共享單車項目啟動資金就這樣湊夠了。

拿著這些錢,張益達注冊了一家公司,名為「京城市惠民科技有限公司」。

以後惠民科技就是共享單車運營主體了,單車的名字也叫做「惠民單車」。

接著張益達發動所有人脈關系,開始招募單車和智能車鎖的硬件工程師,很快就拉起了一支20多人的研發團隊。

租了一間郊區的廢棄廠房車間,買了一堆單車組裝零件,硬件團隊開始研發起了第一代共享單車。

……

華屹資本辦公室。

雷東明跟張益達講述起了華屹資本的發展近況。

「經過近半年的募資,華屹資本一期基金2.5億美元終于募集到位了。」雷東明一臉喜色,這段時間為了募資可謂跑斷了腿,用盡了一切辦法。

「哦,那是好事啊!值得慶賀。」張益達也是高興不已。感慨道︰

「頭條,嘀嘀,鎂團三家的投資資金總算籌集到位了!」

「2.5億美元中,投資頭條花了1億,投資嘀嘀再耗去9750萬,鎂團是5000萬。只剩250萬美元了。」

雷東明又感嘆道,好不容易才募集夠的一期資金就花去99%了,還剩1%。

「250萬美元也夠再投資一個項目了。我這里有個項目有沒有興趣啊?」

張益達笑著說道。

「什麼項目啊?說來听听。」雷東明眉頭一挑,湊到張益達面前,一副洗耳恭听的樣子。

「共享單車!」

張益達決定再從華屹資本拉一輪融資,肥水不流外人田。

「是不是那種公共自行車啊?放在公共區域供市民租賃騎行的啊?」

雷東明听這個「共享」二字,就聯想到了公共。

「對,以前的公共自行車都是市政工程。政府來主導運營的。

我們這個共享單車,由公司來投放運營。」

張益達點點頭,公共自行車最早出現在荷蘭,07年奧運會開幕前,京城市政府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在城市投放了5萬輛公共自行車。

「這個項目不好盈利吧!京城,臨安等很多省會城市前幾年都有公共自行車,最近兩年沒怎麼看到了。」

雷東明不太看好這個項目,市政工程都搞不下去了,別說一家民營公司來搞了。項目肯定虧損巨大,各大城市才開展不下去了。

「盈利還是有可能的。銳向和益民都可以給單車投放廣告。另外,單車租賃騎行還可以收費。

最為關鍵的是,我打算推出一個單車騎行租賃APP。以後單車APP有兩三億用戶了,那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

張益達一臉認真的說道,共享單車自他決定要做後,一定就要將它做成一款國民級應用。

「兩三億用戶?還流量入口?還要投放廣告?」

雷東明也是懵逼三連,會有這麼多用戶?

又追問道︰

「兩三億用戶,你這得把業務做遍全國啊?那得需要多少輛單車啊?」

「5億城市人口,按50人一輛車的話,需要投放1000萬輛車。」

張益達覺得一千萬輛放城市絕對是夠用了,後世各大品牌共享單車加起來已經超過了這個數,數量過剩,產生了很多資源浪費。

「1000萬輛……自行車?」

雷東明有些結巴,張益達給他的震驚是一個比一個大。

「對,1000萬輛差不多覆蓋完全國主要城市了。實際生產的話我預計至少也會達到500萬輛。因為其他競爭對手入局後,肯定也會瘋狂投放單車。

我們這邊率先完成500萬輛單車投放,預計就可以奠定勝局了。」

張益達心里差不多預估了一下市場發展情況。

在他的設想中是這樣的︰

「拉上華屹資本投自己250萬美元天使輪,過幾個月等研發生產好,直接一次性投放1萬輛單車。

運營一兩月後,運行情況良好。直接啟動A輪融資,然後投放10萬輛單車佔據一線城市市場。

這個時候開始會有跟風者了,可能初期會有幾百幾千輛單車投放到市場。

憑借著佔據的市場份額和先行優勢,惠民單車啟動第三輪融資,再向市場投放幾十萬輛單車。

這個時候競爭對手可能投放量級也會達到幾萬輛了,但市場份額和數量仍舊落後于惠民單車。

惠民單車要利用和先行優勢和融資節奏,用遙遙領先的市場份額迅速把競爭對手擊垮,形成馬太效應。

待惠民單車投放數量達到500萬量級的時候,其他競爭對手還在幾十萬的量級,那基本上勝負的天平就往惠民單車傾斜了。」

「一輛單車造價200元,1000萬輛就是20個億!」

雷東明開始算起了賬,嘀嘀咕咕的。

「你說的200元是普通單車,我們這個單車還要加智能車鎖。車身也要從堅固耐用的方向去提升制造工藝。

起碼得1000元一輛。」

張益達給雷東明糾正道,他不會造前世fof那種成本低但損壞率很高的單車,良好的單車品質才會讓用戶更青睞。

「好,以1000元成本計算的話,1000萬輛單車就是100億元。就算是500萬輛也要50億元。

然後單車不可能不損壞吧?損壞了要維修,要更換,這又是一筆成本。

然後這500萬輛單車不可能長腿跑到各個城市吧?這就需要運輸成本。

然後各城市還得有運營人員,調度成本又是一筆。

如果達到幾百萬輛的單車的投放量,總部員工估計也是上千人。這一年起碼得上億的人工成本。

我算了下,要達到你說的全國同時運營500萬輛共享單車的情況,起碼得投入100個億。」

雷東明覺得張益達平時挺精明的一個人,怎麼想著做這個項目了?搞不懂。

「說完了嗎?這些听我給你慢慢解釋!」張益達知道雷東明是沒有親眼看到過後世的共享單車盛況,以目前的眼光來看確實是一個無底洞。

「等等,還有問題。怎麼盈利喃?投入100個億要是後續能夠盈利也不是不能做。只是我看不到什麼盈利前景。」

雷東明講得口干舌燥的,剛灌了一口水,又跟張益達補充了兩句,實在是不忍心看張益達往坑里跳。

「成本和盈利,兩個問題對吧!」

張益達笑呵呵的看著雷東明,準備開始給他上課了。

「對,你先說服我。要是你把我說服了,我就給你投250萬美元。」

雷東明邊說邊搖頭,覺得這個共享單車不是什麼好項目。听起來就是個無底洞。

張益達開口道︰

「那我們先來說成本吧!

你說的百億成本是成立的,這筆賬你算的很準確,不愧是財務老司機了!

單車折舊按2年攤銷,一年就是50億成本。」

雷東明點點頭,絕對這個算法沒毛病,50億成本只多不少。

「好,那我們來說盈利。」張益達一臉微笑,表情從容,繼續道︰

「先說單車騎行收費。

一輛單車每天被騎行三次,每次收費一元,500萬輛單車一年就是54.75億。

再說押金。

每個用戶押金是299元,我們假設一輛單車對應10個用戶,那就是5000萬用戶×299元,等于149.5億。

我們不觸踫用戶押金,但是可以聯合瑞民理財推出一款押金理財產品。

149.5億放貸款利息按年化24%計算,收入是35.88億。

給用戶按12%利率計息,投資收益也還剩17.94億。惠民單車和瑞民理財兩家各一半,惠民單車可以獲得8.97億收入。

還有廣告,惠民單車要是有幾千萬上億用戶,那廣告價值是很大的。

車身廣告,APP開機頁廣告,APP內置廣告,APP導流入口廣告……

後面再把理財超市和貸款超市給它加入進去,一年的廣告收入絕對不低于現在的銳向。就算10億好了。

騎行收費+押金理財產品+廣告,一共73.72個億。

相比于每年50億的成本,你看是不是可以盈利的?」

張益達攤了攤手,看著一臉沉思狀的雷東明。心中偷笑不已,是不是快被哥忽悠瘸了?

「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總覺得這事情沒這麼簡單啊?是不是有什麼東西忽略了?」

雷東明覺得這事情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實際操作恐怕沒這麼簡單吧!

「其實,我這還往少了算的。共享單車的騎行數據,用戶信息這些才是最無價的。

有了這些信息,我們既可以精準投放廣告,提高廣告價值;還可以跟綠豆信用合作,共建用戶大數據。

以後綠豆信用賺錢了,還會分一部分給共享單車!」

在張益達想來,共享單車跟目前幾家公司還可以形成產業互動。這才是張益達最看重的。

至于賺錢?張益達心里也沒底。以後要是能盈虧平衡就阿彌陀佛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