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三章 枕戈待旦

周成棟有個好朋友,名字叫徐小明,八三年在京大任教就跟周成棟交好,兩人據說也是三十年的老交情了。這個情報也是林真陽打听出來告訴張益達的。

所以張益達想方設法跟周成棟打好關系,為的就是讓周成棟給他引薦這位徐小明老師。

徐小明何許人也喃?

東方教育集團三駕馬車之一,副校長,06年東方集團上市以後,就離開董事會開始從事個人天使投資。2011年成立了天使投資機構「真科基金」。被稱為圈內最受創業者歡迎的天使,據說投資從來不看報表,「拍腦袋決策、熱腦袋決策」是他的投資風格。如果一個項目半小時內還沒讓他頭腦發熱,就不會得到他的青睞。

張益達所求的就是這樣一個見面機會,他有把握讓徐老師腦袋發熱,他需要投資。

「融資啊,這個好辦,我認識一些企業家和投資人,都可以給你介紹,能不能把握住機會,就看你自己的了?」

周成棟表示小事一樁,包在自己身上了。

「謝謝周主任,不過暫時先不慌著介紹,再等十天半個月吧!產品成型以後,事情也好談一點。」

張益達連忙感謝道。

周成棟這個老頭子人真的挺不錯的,古道熱腸的。事情要是談成功了,自己一定要送他份大禮以示感謝。

張益達心里暗暗道。

「行吧!那我等你消息吧!需要安排的時候過來跟我老頭子說一聲就是了!對了,我有位搞投資的朋友最喜歡年輕人了,而且他這個人很感性,你要是能半個小時把他說服,那融資就八九不離十了!你多準備準備!」

周成棟又叮囑道。

張益達內心深處狂喜,他知道周成棟說的是誰,當然是那位投資風格獨樹一幟的徐老師啦!

雙創中心銳向科技公司內,全體員工歡呼雀躍著,產品順利通過測試!軟件成型了,網站Pdroid端,iOS端都做出來了,馬上可以安排應用商店上架,以供用戶下載。

張益達也很激動,趕緊電腦上搜索瀏覽了一下網站頁面。

網站很整潔,簡單大氣,注冊了一個賬號,簡單操作了一會兒,也沒什麼bug,很流暢。

滿意地點了點頭,張益達口頭表揚了技術團隊幾句,又詢問了一下市場和運營部工作進展。

市場部的市場調研和策劃前段時間已經交上來了,張益達看過很滿意,市場的前景分析,目標客戶受眾在哪里,怎麼開展營銷工作林林總總寫了一大篇,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案。

王麗娜能力還是很強的,這段時間除了調研市場寫報告,還帶領新媒體團隊在微博,公眾號,知乎等論壇開通了賬號,發了幾篇文章反響還挺不錯的。另外,商務團隊也放出去了接觸了好幾家互金公司,就等這邊產品研發出來上架了就可以開展合作對接了。

運營部這邊則在顧盼盼的帶領下,討論策劃好了幾套運營方案,灶都已經架好了,就等米下鍋了。等產品合作上架,用戶注冊進來,立馬就挨著試方案,試效果,篩選出最優方案。

張益達又詢問了一下林真陽公司賬上還有多少錢?

收到老爸打來的一百萬後,張益達一共手上有240萬,初期只注入給公司對公賬戶100萬,交給了林真陽在打理。

「還有95萬,這段時間買域名,阿狸雲服務器,還買了十幾個不同廠商的測試手機,對接短信通道一共花了5萬塊。」

林真陽一五一十地羅列出各種開支道。

「A輪風投那邊我已經準備接洽了,半個月內我們必須把這95萬花出去,全力砸流量,砸推廣。」

張益達狠狠道。

「這麼破釜沉舟的搞,我知道你是為了提升估值和擴大融資規模。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是錢都花光了,萬一融資失敗了,那怎麼搞?三思而後行啊!」

林真陽一臉憂色的勸道。

「最壞的打算我已經計劃到了,我手里頭還有一百多萬,到時候要是融資失敗我繼續投資進來,維護公司日常運營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張益達揮了揮手表示不要擔心,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

林真陽努了努嘴,沒有繼續開口,勸幾句是自己的本分,再繼續糾纏就有些拎不清自己的輕重了。

兩人把計劃拍板下來,接著召集全員開會,會議上宣讀了半個月花完95萬的命令,每個人反應不一,有面帶憂慮的,有不理解的,也有欣喜若狂的,比如顧盼盼。

砸錢做推廣,主力軍肯定非運營部門莫屬啦。

「技術部門才受到了表彰,這次怎麼也該輪到我們運營部了吧!要是這次推廣效果好,自己說不定還能拿點股份期權啊!」

顧盼盼心里美滋滋的想道。

「半個月時間,咱們要花光這將近一百萬,怎麼花?這是一個很考驗水平的花法。」

張益達繼續說道︰

「風投那邊我也在正式接洽了,咱們花錢的水平決定了公司能融資多少,決定了估值能達到多少!」

「我只有一個要求,最大限度,最快速度的增長用戶!」

「運營部門負責策劃活動方案與執行,市場部負責合作伙伴一方的產品上架和協調,技術部提供技術支持。」

「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好,一起攜手打好這場攻堅戰。」

「我們的目標是半個月時間,拿下10萬注冊用戶!」

「我有個不太成熟想法,我們平台可以搞有獎推廣活動。用戶注冊獎勵5塊錢,邀請一個人來注冊也獎勵邀請人5塊錢。這樣算下來,有部分人是主動注冊的,還有部分是被動邀請注冊的。一個新增用戶的成本大概在5∼10塊錢,錢剛好夠推廣10萬用戶。」

顧盼盼提出建議道。

「思路是對的,但是具體操作手法還是太粗糙了。這樣來的用戶基本上都是無效用戶,薅完羊毛就跑的那種,沒有留存率,也沒有價值。」

張益達先表揚後批評道。

接著說起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道︰

「五塊錢,十塊錢太少了,對人第一眼吸引力不夠!」

「我們要做活動就要做得大一點,要足夠吸引用戶。幾百塊,幾千塊怎麼樣?」

「當然,這幾百,幾千不能都是我們一家出哈!這麼有趣的活動,當然要拉著合作伙伴一起玩啦!」

「首先,確定下來5-10家合作平台上架我們APP。合作方式選定為CPA,通過我們導流過去的用戶完成注冊,實名認證,綁定銀行卡,再充值一塊錢。完成這些流程既為一個有效結算量!」

「互聯網金融公司目前的獲客成本大概是100-300元,我們畢竟是初創企業嘛,跟他們合作先定為100元,以後再漲價。」

「一個用戶通過我們平台導流注冊10家互聯網金融平台的賬號,可以為我們帶來1000元收入。」

「這1000元收入我們一分都不要,全部返利給用戶。」

最後一句足夠石破天驚!這活動力度可真夠大的!這是在場所有人的真實想法。

「張總,這能行嗎?這種合作方式,那些公司願意嗎?很多公司我談了,cpa模式最高只願意給出30一個用戶啊。」

商務代表高天有些難以置信道。

高天這些天一直在跑市場,出入各大互金公司勾搭合作。討論最多也是比較主流的合作方式是CPS合作,即按效果付費。

比如導流一個用戶到合作方投資了1萬塊錢,結算3%-5%也就是300-500塊錢的合作費用。

CPA也談了一下,但基本上只願意給出單個注冊用戶20-30塊錢的合作方案。

「那是你方式方法沒用對,高天,明天叫上我一起去談,保管給你拿下。」

張益達笑吟吟道。

對于這些互金公司,特別是推廣這一塊,他太清楚里面的道道了。

前世四年時間掙了六七十萬的推廣費,早就把這里面的門道模清了。

目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獲客成本是100-300元一個用戶,這只是一個用戶注冊平台的獲客成本,10個人當中能有一個轉化成平台的忠實用戶就不錯了。

金融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一個忠實用戶開始穩定在平台投資後,一年可以給平台創造幾千幾萬的利潤回報。

所以,對于前期推廣砸錢來說,互金公司那真的是不含糊。再說風投機構砸錢進來,不就是讓你燒錢擴大規模,提升估值的嗎?

「什麼?你不燒錢,說要穩健運營。那風投公司肯定不答應啊!用戶規模,交易規模,還有業務增長速度這是風險投資商最關注的幾個指標。投資的標的物不增值,風投靠什麼賺錢?早點做上市,大家都好套現啊!你好,我好,大家好!老老實實發展的都是不懂互聯網的土鱉!」

這就是現在的行業真實寫照,先燒錢做規模,規模是第一位的,盈利什麼的都不用考慮。只要有規模,有增長率,不愁沒有人買單。

張益達一瞬間就回想起了往事。

2013年,可真是互聯網掘金的好時間啊!遍地都是黃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