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趙碩被趙正說服了。

尤其在趙正闡述了太平倉如何平抑糧價之後。

今年河隴夏收,糧價跌至十七文一斗。秋收後,糧價再跌,最低已下探至十四文。

若照此以往,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涼州的糧價將創三十年之歷史新低,能不能守住十文, 還有待商榷。更何況隴右,那是大唐的糧倉。一旦明年大豐收,糧價之賤可想而知。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糧食價錢不是越低越好。所謂糧賤傷農,自古有之。糧價低意味著農戶收入減少,成山的糧食賣不出價,市面銅錢流通率就低。進而導致稅收減少,造成經濟蕭條。

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太平倉之所以取名太平, 並不是為了好听。而是為了維護太平, 引導太平。

太平倉能吸收滯銷糧食,有太平倉在,市面存糧就相對減少。糧價便會回復正常。反之,若是市面上存糧過少,糧價就會過分上揚,此時的太平倉便能及時補充,達到平衡糧價的目的。

以手段調控經濟,又能解決糧食調運困難的問題,此一舉兩得的辦法,趙碩怎能不心動?

可是錢從哪來?

都督府年稅不過六十萬貫,可以說窮得只剩下一堆銅板叮當作響。就算趙碩從自己的口袋里掏錢,也不能一次性到位。

「不急!」趙正擺擺手,笑了笑。畢竟不是做善事,雖然最終目的是為了民生經濟,服務軍事。但在這種情況下, 還是要有些上不得台面的齷齪想法。

反正選址, 設計, 建造, 調派守軍,任命倉守人事都需要時間。而且河隴下一步的重點是安排從各道招募來的軍戶,沒有過多精力去管太平倉的事,便就拖上一拖,慢慢來。

趙碩見趙正的嘴角帶著一抹陰笑,知道他又在想歪什麼壞主意了。安郡王走的時候專門找趙碩談過趙正,言辭之中對趙正非常看中。

他這位王叔閱人無數,經驗豐富,一般看不走眼。他說趙正有治國之才,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從平涼治理,領軍打仗足以以小見大,看得出趙正其人果敢剛毅,有奇策良謀。擴軍軍策一出,安郡王對趙正便就一錘定音,懂大勢,知布局。

只是缺乏了朝堂斗爭經驗。

不過此憾無解,初生牛犢不畏虎, 必須得讓他多吃幾次虧, 以他的天姿,日後成就定不亞于管樂諸葛。

「元良是說,等明年夏收過後?」

「秋收過後吧!」趙正不知道安郡王是怎麼討論自己的。心里還在暗搓搓地挖河隴農戶的牆角。

十文一斗的糧價雖然低,但對于習慣屯糧的河隴農戶來說,影響沒有說的那麼大,而且如今銅錢值錢,相對價值高。

大唐銅幣鑄造正在逐漸恢復,現階段仍處在通貨緊縮的口子。中原大地的經濟復蘇需要時間,但河隴的糧價可能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預計後年,糧價還能掉。

至于能不能掉到盛世時四文一斗這個趙正不敢賭,但到七八文,毫無問題。

一個銅板買一斤糧食還有余。

之後隨著經濟回暖,糧價會有一波拉升。而後看河隴經濟和銅幣鑄造情況,最後穩定在一個十幾文的正常價位。

趙正要幫涼王省錢,就要選一個糧價價位偏低的時候,所以,明年秋收之後最合適。

一個是風險可控,能規避許多不可預料的風險,比如吐蕃忽然要開戰,造成河隴糧價大漲。第二也是有一點點私心,若是真的等掉到了七八文時,平涼也會損失慘重。

所以,十文這條線,趙正決定死守。

趙碩听完趙正該說的,不該說的,當即便深吸一口涼氣,直呼高手!

趙正哈哈大笑。

畢竟明里官職已奪,只剩虛餃,如今雖然是團練營的幕後黑手,但能上台面的職務卻依然只是平涼的里正。

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多為平涼考慮,也不是大錯!

趙碩對趙正的坦誠十分吃驚,但趙正卻心道,他平涼如今有錢有人有手段,若是拋開國家大義,想發個國難財,還不是手到擒來!

只是這番心思卻真的不能明說,容易召開不必要的猜忌和麻煩!

兩人趁著天色未黑,離開了工地。

工期雖然延誤了幾日,但緊趕慢趕,終于可以在過年前交付驗收了。接下來營地移交給金阿貴,他現在接替了趙正涼州守捉的位置。

軍械營雖然是在都督府治下,但卻屬兵部庫部司。金阿貴早年間在河隴跟的是左武衛將軍,是牙帳中郎軍。而左武衛當年在隴右作戰,是受秦王也就是如今的太子趙琨直接指揮。

等同于明面來說,金阿貴是太子的人。

安郡王用金阿貴直接堵住了太子黨的嘴。

但實際上如何,其實只有安郡王知道。

趙正根本就沒問。

以他對老狐狸的了解,金阿貴就算不是中立黨,也絕對是太子那邊的二五仔,又或者,安郡王已經捏住了金阿貴的軟肋。

不需要他來操這個心。

同是老狐狸的棋子,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

到了平涼,趙正請涼王吃了一頓涼拌皮蛋。

那是阿念親手做出來的第一壇皮蛋,自己都沒舍得吃一個。趙正親自上手,絆上了醋和蒜,放上芫荽和蔥花,用熱油一澆,頓時異香撲鼻。

只是沒辣椒,多少缺了一些滋味。

趙碩起初見那蛋黑乎乎的不敢動快子,卻架不住趙正一口一瓣,吃得痛快。于是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蛋黃,嘖吧了嘴,頓時便就眉開眼笑。

「綿!糯!好吃誒!」

趙正嘿嘿嘿地笑,「明日給殿下捎上一壇子。」

趙碩點頭,「此蛋為何長安不見?」

趙正心想長安此時有皮蛋的話那就真見鬼了,笑著道,「平涼特產,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是臣閑得無事,胡亂搗鼓來的!不過這一壇,卻是阿念做得。」

「好好好!」趙碩一連又吃了幾瓣,又喝了溫好的水酒,心中頓覺痛快,便道,「元良不如再割愛幾壇,我送回長安,讓聖人也嘗嘗!」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