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趙正並不急于表態,只在三個方面說明問題。

其一,吐蕃為何要與大唐簽訂和約。不是因為丟了石堡城,也不是因為唐軍太能打。

石堡城原本就在大唐手中,吐蕃敢打第一次,就敢打第二次。

石堡城地勢險要,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但也並不是打不下來, 無非多死人而已,拼的就是消耗。吐蕃是奴隸制帝國,吐蕃六茹尚且區分三六九等,就更別說還在之下的吐谷渾人、羌人、漢人等其他民族。死多死少對于吐蕃來說,只是數字增減而已。

而且吐蕃精銳勇武軍,勇悍程度並不遜色于唐軍。吐蕃崇尚勇武,征戰之時以陷陣戰死為榮。

吐蕃大相陣前乞和, 回了邏些免不了要在腦袋後面墜一條狐狸尾巴。這對他來說, 是奇恥大辱。但他能忍辱負重,持節牽馬,其實就一個原因——糧草不繼。

蕃軍賴以為生的軍糧以青稞為主,吐蕃西海等地的青稞每年五至七月間采收。每年夏收之後,是蕃軍最能打的時候,一旦拖過了七月,吐蕃人必定偃旗息鼓。

趙正一把火燒掉了吐蕃十二萬石軍糧。

這十二萬石對于整個吐蕃來說,或許並不多。但是對于吐谷渾來說,卻幾乎是一年的征調總量。沒了它們,蕃軍想要接著打,他就必定要從吐蕃本土征調軍糧。

而從吐蕃本土輸送軍糧,一是山高路險,運輸不便。二是距離太遠,補給不暢。這便像是大唐,河隴之地的軍糧一夜之間盡毀, 再想打仗,必須從關內、京畿抽調軍糧。日常應急或許能行,但想以此作為大規模征戰補給, 卻是萬萬不能。

其二,吐蕃在隴右的中勇武軍此戰傷亡過甚。吐蕃蘇毗茹部上中下勇武軍雖然善戰,但分劍南、隴右、河西三個戰場。部署在隴右的中勇武軍中,蘇毗茹部男丁幾乎悉數上陣,軍中更多的是吐谷渾人。石堡城一戰,唐軍陣斬超兩萬,蕃軍中勇武軍便與左武衛一般,傷亡慘重,再想開戰又談何容易?

除非衛茹親自上陣。

但衛茹拱衛邏些,便如千牛衛與之長安,輕易不能動彈。衛茹上陣,都城邏些便告空虛。此戰兩萬衛茹兵回撤邏些如此干脆,無非便是他們打不起消耗戰。一旦陷入與大唐的戰爭泥潭,東南有南詔國,西南有倪泊爾,西邊有天竺。

這些國家雖弱,但一旦趁虛而入,哪個都能讓他頭疼萬分。

衛茹不能動,蓋因象雄在大食被打殘、約茹在安西仍在焦灼,騎虎難下。衛茹勢單力孤,翻不起浪來。

至于河西的下勇武軍與劍南的上勇武軍, 問問他們,敢動嗎?

雙方棋已走死,任何一方想要改變現狀取得優勢,豈是一時半刻就能立竿見影?

「是以!」趙正深深一躬,總結陳詞︰「此戰之後,一年之內,無論從兵員還是從補給來說,吐蕃,不足為慮!」

議事廳上鴉雀無聲。

梁珅立在一旁,此時不知該走還是該留。這些東西,他完全插不上嘴。

趙碩深吸了一口氣,趙正說的這些,他不是沒想過。吐蕃狂在驕兵四出,要說他們想大打,也不符合他們當前的利益,此戰如是。他們只不過是想趁大唐積弱,通過一些強硬手段,想爭取一些利益。只是沒想到一腳踢在了鋼板上,不僅損兵折將,還讓自己陷入了被動。

只是趙碩沒有把吐蕃整盤完全考慮進去,只道吐蕃還有能力再戰,卻沒想到在趙正的嘴里,吐蕃如今其實比大唐還要被動。

「元良……」王渠讓搬了張胡凳,「你這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且先坐下,我去讓人燒水煮茶。」

「多謝王長史!」趙正點了點頭,也不客氣,看過趙碩,趙碩壓了壓手掌,「都坐!」

梁珅嘿嘿一笑,道︰「殿下,我就不坐了。殿下有何差使,臣先領了去辦吧。」

「也好!」趙碩在桉上埋頭寫下一張紙,交給了梁珅,「你且去一趟刺史府,請安郡王今晚過府議事。」

「唯!」梁珅揣了紙條,回頭看了一眼趙正,嘴角帶著笑,默默地伸出個大拇指。

在軍中呆久了,四肢是發達了,腦子是越來越不好使。像趙正這般既能上陣殺敵,還能坐而論道的,梁珅打心底是佩服的,當下對趙正又有了一絲崇敬。

不一會兒,王渠讓親自端了茶水來,用銅勺舀了,遞到了趙正的手里。趙正點頭感謝,端著茶碗抿了一口,只覺茶香盈口,方才說干了的嘴里頓時溫潤起來。

「接著說。」趙碩不打算讓趙正歇息太久,他知道趙正說的三點,還有一條肯定與大唐有關。趙正其實心里是有三點,但第三點,說起來有可能會讓自己落下個意圖不軌的名聲,一時之間有些支吾。

「這其三……」趙正放下茶碗,看著王渠讓。

「你且說來便是,渠讓是本王自小伴讀,元良不必避諱。」

「既如此,那我便直言不諱了!」趙正心一橫,左右說與不說,他都已經說了,不讓趙碩死心,他還是要去整軍。不是說整軍不好,而是整的這軍,要有意義。

大唐軍制,左武衛是衛軍,屬兵部,遙領隴右六州的府軍。從軍制上來說,衛軍本身其實是一個空架子,是沒有一個兵的。按軍制來說,他的兵都應該是從隴右府軍抽調上來的。所以涼王讓趙正去整軍,整的就是隴右府軍,整完之後,這些府軍將直接補充進左武衛。

但其實,趙碩他對左武衛並沒有直接指揮的權利。只有當他受封了「行軍總管」之職後,他才能給左武衛下軍令。就算是節度使,也不行。

左右武衛的實際指揮人,是皇帝陛下。而行軍總管這個職位,每次打仗才會任命,打完仗之後便收回。陛下可以任命涼王趙碩為行軍總管,當然也可以任命皇太子趙琨為行軍總管。

如果將隴右府軍精銳都補充進了左武衛,一旦朝局有變,左武衛不受控制,那趙碩的手里,就更加沒有一支可用的力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