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話說景中末年,大唐稅收暴增,關內、河東大批農戶逃亡。所選之地無非江南、劍南、淮南,少有人口往北往西遷移。

但河西遭遇邊亂,河西之地家破人亡,喪土失地的人家大有人在。

漢人、回鶻人、吐谷渾人、吐蕃人,凡大唐子民,流離失所,紛紛內遷。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吐谷渾王慕容清波為主的一波吐谷渾移民、橫越漠北,跨過合黎山、龍首山南下的回鶻一部。

這些人,在河西隴右之界安頓,有的建村落戶,有的依然居無定所,四處流浪。

此番情勢,已有四、五年之久……

蒼宣縣的地理位置不錯,土地雖然不比江南、關中肥沃,但常年日照充足,溫度適宜。背靠龍首山脈,面向祁連雪山,有足夠的水分。經年經營之下,早幾十年前就有了塞上江南的美稱。

縣府大部分征糧都花在安頓流民的用度上,所以此處聚集的流民甚多。

涼州的移民主要是大唐初年關內遷來的漢人,戰亂時逃荒而來的河西難民,以及大量的吐谷渾人。但無論是吐谷渾人還是吐蕃人,亦或者是回鶻人,雖然都是大唐人,可在趙正的內心,他還是想找漢人。

平涼村招丁的攤子就在縣城的市場邊,左近就是縣府的粥棚。因為上平鎮耆老出書作保,縣府為了維持治安,還特意派了一隊丁差保護。

「姓名,籍貫!」

「胡三大,河東汾州人。」

「會什麼?打鐵會不會?」

「沒打過,但我會種地。」

趙金玉看看眼前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取了一只木牌,寫了個「乙」字。

那人卻不走,問道︰「小郎君,你們真的給飯吃?每日都有?」

「那是自然!」趙金玉點點頭︰「我們吃什麼,你們吃什麼。」

「可能帶家眷?」

「你還有什麼家眷?」

「有老娘,還有個七歲的族弟……」

趙金玉剛想拒絕,誰知坐在一旁的趙正卻道︰「家眷無礙,不僅能安頓,還能幫忙落戶,從此之後你們便有地種,有糧吃,不再受顛沛流離之苦……」

那叫胡三大的年輕人頓時喜出望外,「你說的可真?」

趙正哈哈一笑,「我是平涼村的里正,大小好歹是個官。我說能辦,那就能辦!」

「元良!」趙金玉拿著筆歪頭使勁地使眼色,這是招丁,不是招眷。

「不慌!」趙正面如春風,讓胡三大自去找齊家人,約定了未時末匯集,一同返回平涼。

趙金玉哪知道趙正的打算,流民之所以有個流字,便是因為居無定所而來。年份差的時候,就四處流動,年份好的時候,便回到家鄉。

如今大唐百廢待興,只要稅收大策一落地,不怕土地沒人耕種,到那時,缺的就不是地,而是人。平涼村近些年來抽丁嚴重,村中丁男不足五十,中男也不過就剩下趙正這四個族兄弟,能當重勞力的,加起來也沒有超過六十人,斷層嚴重。

若是好不容易招來的丁壯,趁著形勢好轉一個不留神跑了,那平涼村拿什麼中興?

所以趙正根本不怕人帶著家眷,有了家眷就有了根,就能一門心思地幫著平涼。

趙金玉的宗族觀念甚濃,這和趙正「大漢主義」其實如出一轍。但大唐就是這個大唐,無論怎麼作,都不能改變大唐尤其是西北邊陲民族混雜的事實,就如同無論趙金玉如何想保持宗族純潔,他都不能罔顧平涼村缺丁少男的局面。

但趙正不會做那些引狼入室的賠本生意,不會是個男的就想拉到平涼。他要的人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要有手藝,木匠、瓦匠、鐵匠,只要會一門,就歸入甲等,重點招募。

然後,就是沒有手藝的乙等,這些人不小于十六,不大于二十五,不像病癆,身體健碩,沒有殘疾,只會種地……

條件放得十分寬綽,加上有縣府公文告示,蒼宣縣里的流民得到消息後,知道不是官府的糊弄,于是紛紛都涌了上來。但听說需要落戶,而且在那個叫平涼的村子里至少要呆滿三年,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

這些人中許多人要麼沒有手藝,要麼年紀並不達標。還有一些單身漢終年流浪,不肯死守一處,實屬湊熱鬧的盲流,所以實際登記的人並不多。一上午下來,攏共只有三四百多人排隊詢問,符合條件的有六七十人,大部分都還帶了家眷。

趙正在其中選了兩個木匠,兩個鐵匠,兩個瓦匠,又親自挑選了三十個年輕人。趙金玉注意到,趙正挑人,要麼單身,要麼只帶了老娘老爹或者年幼的兄弟姐妹。

有老婆孩子的,一個沒要。

趙金玉漸漸地有些看明白了,這哪里是在招丁,這分明是在招婿啊!

他斜著眼楮看忙碌著的趙正,難怪這一大早怎麼勸都不听,放下手里所有的事,就是要跟著來縣城。

原來是為了這出。

趙正不僅要讓家眷鎖住這些人漂泊的心,還要耍一招美人計。

果然是深思熟慮啊……

「看什麼呢,你!」趙正見趙金玉目光呆滯,便推了他一把,「快去對一對,人都齊了嗎?」

趙金玉一眼望見城門邊聚攏著的六十多人,拿著花名冊一個一個地對了過去,沒錯,沒有渾水模魚的。然後給每個男丁發了一塊木牌,讓他們吊在褲腰帶上,在不熟悉之前,權做一個身份識別。

「實話說,我們村本就有三百多口人,如今你們去了,就更多了。大家伙都看著點身邊的人,若是沒有這塊木牌牌的,可得幫忙轟走,否則搶你們的地,搶你們的糧,說不定,還得搶你們婆娘……」

人群「哄」地一聲笑了出來。

胡三大咧著嘴笑得最大聲,「郎君,是要發老婆嗎?「

「滾!婆娘自己找!」趙正大喝一聲,自己都忍不住笑出聲來了。

趙正讓確實身體孱弱的老人和孩子上了馬車,那馬雖然是馱馬,但也是軍械營里吃著馬嚼料的馱馬,身體壯碩,一車拉了七八個人,走起來穩得很。

趙正和趙金玉,則和新人們一道,邊說邊笑,開著十一路,走了回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