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一章︰吉田松陰

說起吉田松陰,大家可能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畢竟幕末時期的日本人才輩出,吉田松陰看上去似乎也沒那麼出名。

中國人更熟悉的是吉田松陰的學生,作為開國、倒幕思想的發起者,在推翻幕府統治的實踐過程中,吉田松陰深知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單薄力量是無法撼動幕府統治的。

吉田松陰認為想要推翻幕府的統治,必須先開日本國民之智,遂而開辦了松村私塾講學。

在松村私塾,吉田松陰培養出了木戶孝允、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尹藤博文、山縣有朋、桂太郎、寺內正毅等比較知名的學生。

明治政府的兩任首相,三十多名核心要員,都曾師從吉田松陰。這些人都是明治政府改革維新的中堅力量。

說吉田松陰是日本近代的教父也不為過。

「先生,見,還是不見?」

胡勁臣詢問梁耀道。

「勁臣,此人給你的印象如何?」梁耀回到辦公處,在位置上坐下。

「和尋常日本武士一樣,看上去似乎有些瘋,但不是歇斯底里的瘋。」胡勁臣撓著頭說道。

「有點一根筋,這廝說您要是不肯見他,他就在咱們軍營門口跪到死為止。」

「那就由他跪吧。」梁耀澹澹地說道。

「看來你對這個倭國武士還挺有興趣的。」正在一旁看書鄧延放下手中的書籍插了一句。

「不是武士,是浪人。」梁耀糾正道。

吉田松陰此時已經從長州藩月兌藩,在日本,只有有藩籍的武士才能稱之為武士,沒有藩籍的武士,只能稱之為浪人。

「不想倭國好學之人如此之多,如果大清國的好學之士能有倭國一半,今日何至于還是這般死氣沉沉的景象。」鄧延感慨道。

「大清乃是滿人之大清,滿人以百萬人口統御四萬萬人的大國,只有國民愈發愚昧,他們的統治根基才能愈發牢固。」梁耀說道,「中華明智開啟之日,便是大清覆滅之時。」

「如果此番倭國開國,得以學習我美利堅之先進技術,學個一百來年,不僅會威脅到大清,以倭國之狼子野心,日後亦有可能成為美利堅在太平洋上的勁敵。

方才我又讀了一遍的萬國通鑒的英吉利篇,倭國和英吉利頗有相似之處,都是島國,都有虛君的傳統,如果倭國學習英吉利之君主立憲制,未嘗沒有崛起的可能。

此行雖然能迫使幕府開國,得到一時之利,但也間接開了倭人的民智,從長遠上看,是福是禍,未可知也。

加州是美利堅在太平洋的橋頭堡,一旦倭國崛起,我們加州首當其沖。」

鄧延表露出了擔憂。

「從表面上看日本國情和英吉利有幾分相似之處,但日本的內核和國民之精神,和普魯士更為相近,日本如果要學,普魯士的路子更適合他們。」梁耀說道。

「你的這些擔憂不無道理,英吉利、沙俄都已經對日本虎視眈眈,就算美利堅不來打開日本的國門,英吉利人和俄國人也會來。

日本本土資源較為貴乏,英吉利已經佔據先機,佔領了全球的大量膏腴之地為本土輸血,日本想走英吉利崛起的路,已經走不通了。

只要能掐斷日本崛起之根,日本便不會有翻身之日,更不會威脅到加州,威脅到美利堅。」

「掐斷倭國之根?」鄧延對此有些不解。

「對,以倭制倭,控制日本的經濟命脈,讓日本之經濟依附于美利堅。」梁耀點點頭。

「只是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德川幕府已是冢中枯骨,《美日親善條約》簽訂之後,幕府覆滅只是時間問題,簽訂之後,我們必須早點找到將來能取代幕府統治日本的勢力,扶持他們,我們才能長期在日本攫取經濟利益。」

「依你所見,日本列島諸雄藩,誰能取代德川幕府?」鄧延好奇地問道。

「薩長土肥。」梁耀不假思索地說道,「吉田松陰就是長州藩人,雖然已經月兌藩,但長州藩的藩主毛利敬親還是很賞識他,或許可以利用。」

「此等有識之士,為何不像收服梁森一樣,將其直接收為己用?」鄧延不解道。

「勁臣不是已經說了,此人甚瘋,我可以利用瘋子,但降伏不了一個瘋子。」梁耀說道。

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理想的瘋子,在哪個時代都是非常可怕的存在。吉田松陰就是這樣的人。

吉田松陰從始至終都將日本的利益凌駕于其它任何利益,包括個人利益,甚至個人生死之上。

單單是這一點,梁耀就不可能將吉田松陰收為己用。

想要拴住這只瘋狗是不可能的,但利用這只瘋狗咬人,或可一試。

正當梁耀屯兵神奈川,佩里出訪江戶,面見德川家慶的時候。千里之外的京師城。

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潘仕成、潘正煒、伍元華等人以及「美利堅訪清使團」終于得到了召見。

「美利堅使者沃克參見大清皇帝,大清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長期在忠義會廝混的霍克,漢語還算熟練。

沃克匍匐于地,高聲恭祝大清國皇帝萬壽無疆,讓年輕的咸豐皇帝龍心大悅。

「朕素聞西洋諸國蠻夷不知禮儀,今日看來,西洋諸國也不是都不知禮的,這美利堅國的使臣,就挺有禮的。

這美利堅國是在何處?朕听說過西洋有英吉利國,法蘭西國,羅剎國,這美利堅國倒是頭回听說,美利堅國此前可有向我大清國進貢過?」

「啟稟聖上,美利堅國與我大清隔萬里重洋相望,是為美洲第一大國,其疆域甚廣,僅遜于英吉利和羅剎。」潘仕成向咸豐匯報道。

「美利堅國素聞吾皇天恩浩蕩,大清天威布于四海,對我大清仰慕不已,遂而遣使上貢,這是美利堅國第一次進京上貢。」

听說美利堅國是大國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國,還是頭一回上貢,咸豐皇帝更高興了。

這是他御極以來,第一次有西洋的大國來大清上貢。

「聖上,上回洋人向咱們大清國上貢的時候,還是乾隆爺年間,聖上剛剛登基不久,此乃祥瑞之兆,我大清中興之日近在眼前矣!」

潘正煒摁了摁頭上的頂戴,以便讓頭上的假辮子更加穩固,旋即送上了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