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三章︰美利堅可捐官否?(三更!)

梁耀回到听濤園,佣人就告訴他羅賓遜醫生已經在大廳等候多時。

羅賓遜醫生的精神狀態特別好,從羅賓遜的精神狀態上也可以看出,加利福尼亞的霍亂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梁耀,我是來替那些霍亂患者感謝你的。」羅賓遜說道。

「他們更應該感謝你們這些不辭勞苦的醫生。」

梁耀讓伍元華先隨便找個地方先坐下。

伍元華找了張沙發坐下,饒有性質地听著梁耀和羅賓遜之間的談話。

伍元華從小跟著父親和洋人打交道,自認為自己的英語已經非常好了,不成想梁耀的英語說的比他還利索。

羅賓遜在成為波士頓公司的領袖以後,身上也漸漸地有了幾分領袖的氣質。伍元華也料定這洋人不是普通的洋人。

「沒有你的財力支持、有效組織,再怎麼辛苦也沒用,這是我根據你現有的《防治霍亂手冊》修訂的新手冊。

現在醫院只剩下三百多名霍亂患者了,加利福尼亞的霍亂很快就會被我們消滅,但我們不能夠掉以輕心,需要防止霍亂再次爆發。」羅賓遜遞上了他修訂的《防治霍亂手冊》。

「這麼說來,我們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跡?」

梁耀翻閱著羅賓遜遞給他的《防治霍亂手冊》。

「確實如此!這是一個偉大的醫學奇跡!我們做到了紐約、費城、波士頓這些大城市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根據這些天的經驗,我已經用蔗糖和鹽調制出了配比最佳、最容易被霍亂患者吸收的營養液。

只是調制營養液的思路是你提供的,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注冊專利的想法。」

「我的建議是以你我二人的名義注冊專利,但注冊專利之後可將配方免費公之于眾。」梁耀笑了笑說道。

公布營養液的配方給他帶來的好處遠比注冊專利來的大。

他現在缺的是聲望,而不是錢。

單純的羅賓遜並不知道此時梁耀心中想的什麼,他一直認為梁耀雖然愛財,但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這對于萬千霍亂患者們來說,確實是一個福音!」羅賓遜醫生十分欣喜地說道。

「我曾是紐約醫療協會的會員,我已經總結好了這次加利福尼亞防治霍亂的經驗,正準備寄到紐約去,不過在此之前,我希望能夠征得你的同意,獲得你的簽名,畢竟你是防治加利福尼亞霍亂最大的功臣!」

「我很樂意在這份經驗總結上簽名,這是一個絕佳的新聞素材。」梁耀說道。

「新聞素材?」羅賓遜對此表示有些不解。

「我的意思是不僅僅將我們這次成功戰勝霍亂的經驗總結寄給紐約的醫療協會,更應該在將其刊登在報紙上,讓更多的人看到。

這樣一來效果會更好,無論是普通民眾、醫生還是政府官員,都能夠更快地獲得我們成功防治霍亂的經驗,羅賓遜醫生,你覺得呢?」

「啊?!我怎麼沒想到,還是你想的更周到!」羅賓遜醫生撫額道。

「公民委員會的會議已經很久沒有召開了,我想有必要在近期召開一次公民委員會會議。」

梁耀岔開話題,提到了公民委員會的事情。

公民委員會最初是為了應對布蘭南的威脅成立的,參加公民委員會的主要是加利福尼亞的淘金公司和組織。

布蘭南死後,公民委員會並未解散。

梁耀深知東部的財團是比布蘭南更強大,更可怕的敵人,他現在還不夠強大,不想在面對東部財團威脅的時候一個人孤軍奮戰。

「很多礦業公司的領導也和我提及過此事,他們也擔心東部財團的到來會擠壓到他們的生存空間。只是前端時間你在陪範德比爾特先生考察,我在醫院治療霍亂患者,都忙的焦頭爛額,月兌不開身。」

羅賓遜說道。

那些淘金公司和組織也意識到了東部財團的到來將會對加利福尼亞造成的威脅。

有些淘金者有在東部某些財團工作過的經歷,他們離開東部到加利福尼亞原因要麼是被裁員,要麼是因為工資太低無法養家湖口索性辭職到加利福尼亞踫踫運氣。

他們也清楚那些東部財團到了加利福尼亞不會像梁耀這麼大度,只需要每個月繳納土地租金,就能留在梁耀的私人領地淘金。

這一點上,淘金者們和梁耀的利益是一致。

「那就選一個時間召開一次會議,加利福尼亞建州在即,我想最能代表加利福尼亞人民利益的就是我們這些淘金者。」梁耀說道,「東部財團一到,可就不只是擠壓淘金者的生存空間那麼簡單了,他們這些人,看別人賺錢比自己虧錢還難受。」

送走羅賓遜後,梁耀和伍元華攀談了起來。

「賢弟,冒昧地問一句,建州是何意?」伍元華頗為好奇地問道。

「就是建立地方政府,美利堅沒有天子,地方政府靠地方鄉紳自行組織。」梁耀非常敷衍地說道,他可沒興趣和伍元華解釋大清和美利堅的政治制度。

「沒有天子,那豈不是亂了套了?」伍元華感到非常地不可思議。

「上古時代,沒有天子的時候,先民不也活得好好的?」梁耀笑道。

「賢弟,不知美利堅可捐官否?」伍元華問道,他在想伍家是否能像梁家一樣在美利堅找一條退路。

以朝廷之貪得無厭,伍家雖然還剩下一些家財,但按朝廷這麼個薅法,伍家的財產遲早會被掏空。

大清的商人,哪怕是官商,都是世界上最沒安全感的商人之一。

「伍兄捐官捐上癮了?」梁耀忍不住揶揄道。

「咳咳。」伍元華習慣性地壓低聲音說道,「為兄這是想找條退路,不瞞賢弟,自從五口通商,家父駕鶴西去之後,咱們伍家以及廣州的這些行商日子都不好過,朝廷催錢催的又緊。

咱們這些行商只能拆東牆補西牆,但這拆來拆去也不是個辦法,照這個拆法,無論是東牆還是西牆,遲早都要被拆垮。

望賢弟念在同鄉之誼,能夠給愚兄指條明路。」

「捐是能捐,不過美利堅的捐法和大清的捐法不一樣。不過以怡和行幾代人積攢下來的名氣,大可不必走這些歪門邪道。」梁耀說道。

伍家在西方商圈中的名聲很好,怡和行的信譽更是伍家幾代人積攢下來的,其品牌價值不可估量。

就連英國人都對此嫉妒不已,不要臉的英國老最後動了歪腦筋搞了個山寨的怡和洋行,目的就是為了在名字上混淆試听,利用怡和行的影響力。

雖然怡和行和怡和洋行只有一字之差,但怡和行和怡和洋行完全是兩個不同東西,只可惜伍家沒有所謂的產權意識,便宜了英國老。

等怡和洋行做大之時,怡和行已經徹底衰弱了下去,對此也無可奈何。

「賢弟的意思是?」

伍元華深知梁耀年紀輕輕能在異國他鄉闖蕩出一片天地來自有他的過人之處,認真地听著梁耀的話。

------題外話------

三更完成!求月票!推薦票!追讀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