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

慕容孝雋只覺得自己心情激蕩,甚至恨不得現在就跑到伏俟城振臂一呼,大家不要再堅持了,成為大漢的百姓,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高原上吃冰臥雪的日子,還沒有過夠麼?

不過他知道,自己現在最先需要做的,還是先去了解、先去學習。

當即慕容孝雋鄭重拱手,聲音都有些顫抖︰「陛下之雄才與仁德,臣已有五體投地之意。」

李藎忱大笑︰「五體投地就算了,只希望慕容卿家也能夠真心以漢臣自居,為大漢之發展盡心竭力。」

「必不辱使命!」慕容孝雋慨然說道。

而張須陀等人相顧默然。

吐谷渾的重臣,慕容氏的智囊,就這麼被忽悠瘸了?

此時怕是讓他提著劍去殺慕容世伏,他也會去做吧?

————————————-

已經被李藎忱親定為西寧郡的地方,此時還是一片荒蕪河谷。

不過河谷之中,倒是有很寬廣一片空地,說是一處小盆地都沒有什麼問題。

蕭摩訶率軍沿著湟水一路向西北挺進,抵達這個地方便停下來休整。這一片空地,的確出乎蕭摩訶的意料,他也沒有想到狹長的湟水谷地之中竟然還有這麼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隨軍而來的戶部、工部等官吏在簡單的勘探之後,也都欣慰的告訴蕭摩訶,此處,的確是適合建立城池並且在周圍開墾的好地方。

大家一直在探尋的能夠發展為大漢一個重要據點的地方,顯然就是這里了。

當然這個時候,蕭摩訶他們還不知道,朝堂上甚至就連這里的名字都給確定下來了。

「就在這里屯墾麼?」隨軍的主簿好奇的環顧四周。

蕭摩訶頷首。

經過這些天的信息搜集,他心中也已經有數。

大漢想要征服吐谷渾,最大的敵人,不是吐谷渾人或者羌人,而是大自然。

寒冷的天氣、稀薄的空氣,這些都是敵人。

若是大漢在高原上待不住,那麼就算是把吐谷渾人打的求爺爺叫女乃女乃也沒有什麼用。漢軍撤退,吐谷渾自然會卷土出來。

因此必須要駐扎、要屯墾,哪怕是軍墾。

還好,華夏民族的種族特技就是種地。

只要有華夏人的地方,不管是荒漠還是雪原,總能開闢出來一方天地,讓蔬菜和糧食生長,也讓生機在這人或許都很難生存的地方蔓延。

而湟水谷地本身就是吐谷渾境內為數不多的能夠開墾的地區。

正是因此,盤踞在湟水谷地的羌人,一直很難融入吐谷渾,在這個時代,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本來就因為文化認知、生活方式的不同,相互之間以沖突為主,甚至爆發劫掠戰爭也不是什麼不常見的事。

所以羌人至始至終都是作為藩屬受到吐谷渾的庇護罷了,並沒有徹底成為吐谷渾的一部分。甚至諸如梁屈蔥所率領的部落,因為游牧的地方靠近湟水谷地,所以和羌人之間還有攻伐。

再加上羌人這里本來就是吐谷渾所能佔有的為數不多可以開墾的地方,自然也就意味著羌人必須要在高原上水草不豐美的時候承擔吐谷渾很大一部分糧食供給,正是因為吐谷渾的威脅和壓迫,讓羌人和吐谷渾之間一直若即若離。

要不是中原王朝更加強大,讓雙方都有唇亡齒寒的感覺,恐怕兩邊本身早就已經打起來了。

而現在,自然不存在什麼中原王朝的壓力問題了,因為吐谷渾的主力都已經被大漢一戰殲滅,而羌人也被蕭摩訶一路打的連連求饒,洮水流域這羌人的傳統聚集地都已經完全落入大漢的手中,除此之外,蕭摩訶還一路蕩平了湟水谷地,大多數的羌人營寨都選擇了臣服。

不過蕭摩訶並沒有和羌人爭奪谷地之中為數不多的耕地,而是一路率軍繼續向前推進。

他本來就抱著能夠一路殺入伏俟城的心態,而沿途尋找大片耕地,也是另一個主要目的。

目前發現的這一片土地,因為距離吐谷渾的核心區域——青海周邊太近,所以羌人之前雖然知道,卻並沒有在此開墾,不然種的糧食到時候豈不是都便宜吐谷渾人了?

而對于蕭摩訶來說,當然沒有這個問題。

他還巴不得吐谷渾人沖上來搶奪糧食呢,正愁沒有辦法把你們聚集在一起揍一頓。

他已經做好了帶著軍隊在此長期駐扎和開墾的準備。

此地之重要,征戰多年的老將軍,一眼就能看出來。

隨軍的幾個羌人首領,跟著勘察的隊伍走了一圈之後,也都笑眯眯、搓著手走回來。

他們並不害怕漢人,甚至已經和很多漢人建立了不錯的友誼。

原本漢人距離太遠、吐谷渾距離太近,信息上的缺少以及羌人和漢人之間一代又一代的宿怨,讓羌人一直不敢和大漢過于親近,生怕大漢反手就來一個滅族。

現在不容的他們不親近了,漢軍的旗幟已經飄揚在他們的村寨上,漢軍將士已經駐扎在村寨中。

可是等到漢軍一來,羌人們才發現,大漢好像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可怕。

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佔用的房屋,全部都按照價格支付住宿費,而且只要村寨內外還有能夠安營扎寨的地方,漢軍就不會主動佔用屋舍,甚至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被回過神來的羌人們熱情邀請進去的。

有幾個想要偷竊羌人物品的士卒,更是被吊起來抽的皮開肉爛。

這本來就是大漢軍隊嚴格的軍紀所在,自從這支軍隊被組建之後,就一直遵從著這樣的紀律。

真正支撐這樣紀律的,實際上並不是士卒的生性就有多麼善良。甚至就算是善良的人,經過一場又一場奮戰和殺戮之後,也總是希望能夠通過劫掠等等來達到發泄的目的。

歷史上往往很多精銳的部隊,也都有燒殺搶掠甚至于屠城的歷史。

戰斗結束後,將領總是需要找一些辦法來讓將士們發泄的。

而且很多軍隊的餉銀本來就入不敷出,將士們也只有通過劫掠才能獲得錢財,不然豈不是白白賣命了?

然而這樣做,只會導致惡性循環,被佔有之地的百姓,至少這一代人是不會對佔領者產生多少忠誠的,鬧得我們家破人亡了,還想要我們給你賣命?

這自然也就埋下了叛亂的禍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