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四三九章 老將軍的謝幕之戰

當北周騎兵沖到五百步距離的時候,漢軍已經形成了兩翼在後、前鋒和中軍在前的陣型,從之前的進攻陣型一下子變成了防守陣型。

而漢軍弓弩手們也毫不吝惜于向敵人傾瀉箭矢。

北周騎兵靈活的在箭雨之中輾轉騰挪,同時開始還擊。

他們已經做好了自己會首當其沖的心理準備,即使是後方的步卒還沒有跟上來,他們也絕不畏懼于向敵人發動沖鋒。

「騎兵出擊!」淳于量的命令再一次下達。

早就已經看的不耐煩的于璽,帶著漢軍騎兵如洪水傾瀉,徑直繞過漢軍左翼,向北周騎兵的側後方包抄。

北周騎兵是分作兩隊的,左右各兩千人,目標也非常明顯,就是漢軍的左右兩翼。而于璽麾下的騎兵只有兩千人,就算是迂回也只能進攻一邊的側翼,于璽選擇是的漢軍左翼外的敵人,這也就意味著當漢軍左翼能夠和自家騎兵夾攻敵人的時候,右翼要單獨承擔敵人騎兵的突擊。

漢軍左翼外的北周騎兵果斷的放棄了沖擊,調轉馬頭迎戰漢軍騎兵,而漢軍左翼緊跟著殺向北周騎兵的背後。漢軍騎兵的陣型也從原本稀稀拉拉的線型,變成攔截用的弧形,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攔住想要突出去的北周騎兵,然後和自家步卒一起完成包圍。

兩千對兩千,對于已經習慣于以少戰多的漢軍騎兵來說,可不算什麼艱巨的任務,尤其是他們手中的馬槊,或許顯得有些笨重,但是在逼迫敵人和掌控形勢上,卻頗為好用。

和一般更傾向于通過騎兵的突擊能力和簡單的迂回包抄來完成對敵人快速打擊的草原騎兵不同,漢人在作戰的時候更傾向于使用陣法和計謀,通過控制和改變戰場形勢,一點一點的讓勝利天平向自己傾斜,這也就是所謂的「兵法」。

馬槊長而笨重,對于以速度見長的草原騎兵來說,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當雙方距離足夠近的時候,馬槊可比不上馬刀來的靈活,因此漢軍將士在那時候一般都會選擇用橫刀對敵。而馬槊的主要作用,實際上是在騎兵沖鋒和即將接敵的時候,利用長度優勢先對敵人造成殺傷,同時逼迫敵人轉換陣型,以讓戰場節奏落入我方手中,為接下來的布陣和變陣創造條件。

可以說馬槊就是這麼一個典型的為排兵布陣而生的武器,現在它們也起到了作用。

北周騎兵不得不後退,而他們的身後,大隊的漢軍步卒已經壓了上來。

元諧很果斷的再一次派遣一隊五千余人的步卒趕過來增援,只不過漢軍左翼人數眾多,淳于量的反應也不慢,徑直下令抽調出來七八千人,這足以攔住他們的去路。

左翼的戰局向著對漢軍有利的方向移動,但是漢軍右翼可就沒有這麼輕松了,他們需要面對北周騎兵的突擊,而從元諧只是抽調出來五千人支援左翼戰場就可以看出,元諧的目標,也在漢軍右翼。

元諧寄希望于自家的那一隊騎兵和五千步卒能夠拖延住戰局,並且把進攻的重點放在右翼,北周大軍緊跟在騎兵之後壓上去,聲勢浩大,甚至就連元諧的親衛隊,也都直接投入到了進攻之中!

「孤擲一注啊。」淳于量緊緊盯著眼前戰場上轉眼間的風雲變化,忍不住感慨一聲,「傳令,中軍投入右翼作戰,前鋒向東再折而向南迂回包抄敵人的側後方,全軍上下,半步不許退!」

「諾!」漢軍將領們也是轟然應諾。

「傳令,左翼戰斗速戰速決,告訴唐孝,半個時辰之內不能擊潰敵人步騎,軍法從事!」淳于量的聲音依舊很穩重,也仿佛給周圍的所有人都吃了一顆定心丸。

他把唐孝這員敢打敢沖的猛將放在左翼,就是要讓他速戰速決。

大戰進行到這一步,局勢已經分外清晰,漢軍若是想要取勝,就需要在擊潰北周這一隊步騎,之後就能夠憑借人數優勢完成包抄迂回。而元諧的突破點,就在于趁著漢軍的精銳步騎被纏住的時候,直接突破漢軍的右翼。

幾乎是同時,元諧做出了犧牲七千步騎的打算,而淳于量也做出了犧牲右翼的決斷。

接下來就完全是一場比拼血肉意志的戰斗。

哪邊先崩潰,哪邊就注定了再也沒有回天之力。

下一刻,沖鋒在前的北周騎兵像是一枚錐子,撞入漢軍右翼,並且繼續向前,漢軍將士用血肉之軀艱難阻擋著這些敵人的前進,而他們雖然還在突擊、還在向前,進攻速度卻終究一點一點的變慢。更多的漢軍將士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長槍短劍一起向敵人招呼。

不過很快元諧帶著北周步卒殺到,若不是漢軍中軍也及時趕到增援,在北周騎兵的突擊下損失慘重的漢軍右翼,恐怕已然崩潰。

而左翼的戰場上,北周騎兵左沖右突,卻無濟于事,而那五千北周步卒雖然來得及時,奈何他們人數太少,一時間根本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于璽甚至還抽調出來五百多騎兵繞過去,殺入這一隊北周步卒之中,徑直把他們的隊形沖散。抓住機會的唐孝放棄了包圍北周騎兵,而是身先士卒,帶著親衛隊直接迎上,漢軍左翼將士們緊隨其後,這一隊人數明顯不足的北周步卒,率先崩潰!

左翼的戰局,驟然變化。

在折損了足足半數人手之後,已然成為孤軍的那隊北周騎兵也勉強殺出重圍,可是他們不過只剩下千余人,而身後漢軍騎兵如狼似虎的咬上來,他們能夠發揮的作用已經很小。

戰局變化之快,即使是淳于量也沒有料到,看到唐孝的旗幟已經穿過了敵人的隊列這說明漢軍已經殺透了那五千步卒的大陣。

淳于量不得不承認,即使是自己沒有指揮,于璽抽調那五百騎兵迂回突進,以及唐孝抓住機會掩殺敵人步卒,這也絕對算得上配合緊密的神來之筆。這兩名年輕將領在短短一刻鐘內打出的默契配合,不但直接讓敵人兵力單薄的這一隊步騎直接失去了戰力,而且整個戰局也開始向著對漢軍有利的方向變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