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

結果不料早就眼盯著他的校尉大喝一聲,從馬背上一躍而起,直接把那個首領撲倒在地,兩個人狼狽的滾作一團,而其余的漢家騎兵急忙上前,三下五除二把那個首領拉起來綁了個結實。

「得虧老子動作快。」校尉對著那首領呸了一口,然後從他衣服上扯下來一塊布塞到他的嘴里,這家伙看起來還真有幾分血氣,萬一咬舌自盡可就得不償失。

那首領嗚嗚叫了幾聲,不過旁邊的司馬一腳踹在他膝蓋上,讓他一下子跪倒,首領吃痛,也就不再多說。

眼見得漢家騎兵已經把這突厥首領抓住了,于璽皺了皺眉,謹慎的一伸手,原本隨時準備上前的麾下將士緩緩後退,雙方雖然依舊怒目而視,但是至少沒有了剛才的濃濃火藥味。

「我們也退。」侯秘果斷的說道。

現在不是和周人翻臉的機會,甚至雙方在西北之戰上還得保持相互之間的默契,甚至合作。

已經回到山坡上的一名北周仗主憤憤不平的說道︰「少將軍,咱們難道真的不管這幫家伙?他們也太囂張了。」

于璽苦笑道︰「管?你怎麼管,難道真的打算和他們大打出手?我們這一打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你們心里沒有數麼?」

仗主和幢將們頓時都無奈的點頭。雖然不服氣,但是這輕啟戰端的罪名,說不得是要殺頭的。

「有這功夫,你們倒是不如想想我們應該怎樣和這些家伙相處,沒有想到這些南蠻竟然也這麼有膽量,不過四五百人都敢北上,」于璽皺眉說道,「至少這說明他們也感覺到了不對勁。」

「是啊,突厥人竟然出現在了這里,一般這都算是他們劫掠的邊境了,一般只會有小股騎兵出沒罷了。」仗主也忍不住說道,「這一次好家伙至少得有兩三百人,而且還不知道山那邊那個營寨是什麼情況,這應該算是突厥人的一個小部落了。」

于璽無奈的說道︰「但是我們現在只是知道了一個皮毛罷了,具體發生了什麼,還得••••••」

大家對視一眼,是啊,還得問那些南蠻。

這就有些尷尬了。

而此時已經退到營寨之中的侯秘等人,也是面面相覷,那個突厥首領先不忙著審問,就在營寨的不遠處,可有一支足足六七百人的北周騎兵,他們可不能對此坐視不理。

所以應該怎麼辦?

「我們••••••假裝沒看見?」校尉喃喃說道。

「我們可以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那他們呢?這幫家伙盯著,我們怎麼知道他們什麼時候不會出手?」旁邊的主簿也苦惱的說道。

可不能拿雙方的默契作為賭注,鬼知道對面是怎麼想的。

「假裝沒看見是不可能,」侯秘狠狠瞪了校尉一眼,「這是逃避現實。也罷,既然至少現在我們和楊堅那邊還有一點兒名義上的和平和合作,那就不妨和他們談談,看看他們又是為何而來。而且這一個突厥部落出現在這里你們不覺得奇怪麼?」

「這••••••」主簿和軍司馬都看過來。

不管怎麼說大漢和北周現在是什麼關系,大家心里都有數。

這要是稍有不慎,雙方發生沖突尚且好說,要是真的一起合作,算不算通敵?

到時候又怎麼解釋清楚?

「出了什麼事情,某會頂著的。」侯秘果斷的說道。

作為主將,既然作出決定就得負責,這個他也沒打算逃避。

————————-

岳陽,洞庭萬頃碧波,雲水悠悠。

李藎忱從建康府前往江陵,主要目的是為了坐鎮這個大漢的中軸,防止出現意外,但是也不代表他只是去江陵,這一路上要做的事情也不少,甚至建康府之中留守的顧野王等人都懷疑李藎忱實際上是找了個借口出去視察工作。

出建康之後,李藎忱先到晉熙郡,也就是大概後世安慶的位置,視察了新組建的碼頭,這里將會在未來成為兩淮和江南、荊州等地連接的重要樞紐,甚至還要在更遠的未來向北連接北方中原。

緊接著便是尋陽郡,新的造船工坊正在這里組建,而這造船工坊主要針對的不再是軍隊,而是為了方便貨物和商賈往來大江上下游。大江對于現在的大漢來說,也可以稱之為不折不扣的經濟命脈,連接江南、蜀中這兩個核心區域,並且帶動沿途的荊州和湘州。

之後李藎忱又轉入洞庭,抵達岳陽。

岳陽在之前並不算什麼重鎮,只能說是洞庭湖畔的一個重要碼頭罷了,但是隨著李藎忱入湘州,岳陽的重要性自然也就體現出來,大漢的水師需要在大江上下游之間有一個合適的落腳點,而江陵地處荊江,是大江上出了名的九曲十八彎,江面狹窄,至于尋陽郡,又是商賈船只往來頻繁的地方,大批的水師船只停泊無論是從佔用水面還是從軍事保密角度來說都不好,所以水師就挑中了郢州和岳陽這兩處。

前者位于大江和沔水匯合之處,向北可以增援襄陽,也是現在水師的主要任務之一,而且郢州江面寬闊一些,來往船只也不算密集,因此水師的樓船以下規模的船只都停泊在郢州。

而岳陽自然就更不用說,這里毗鄰八百里洞庭,水網密布、是再合適不過的停船、訓練之地。這岳陽城中人稱「岳陽樓」的,就是當初東吳大都督周瑜、魯肅等人訓練水師的地方。

除此之外,岳陽這里也開始組建新的造船工坊,和尋陽郡那邊的不同,這造船工坊就是專門為了打造水師戰船。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襄樊和淮水沿線必定會成為南北爭霸的主戰場,對于水師的要求依然很高。並且李藎忱也有打造海船的想法,在岳陽這里先進行試驗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在這個時代,大多數的海船和河船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很難在海上遠航,這對于之後想要借助水師,更準確說是海軍,北上甚至東進的李藎忱來說,自然不夠。但是技術的瓶頸也擺在這里,李藎忱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船廠建造出來能夠長期出海的船只,甚至都沒有辦法直接在海邊建造船廠,所以只能一步一步的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