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三章 江東周瑜

東吳營帳之中。

一位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俊美男子,正默默凝視著地圖之上的各大勢力。

「都督,您一戰全滅江夏主力,如今天下皆在傳揚您用兵如神,堪比古之孫吳。」

「是啊,如今我軍士氣正旺,正可一鼓作氣,將江夏攻下!」

「江夏如今不過孤城一座,弱兵三千,又無大將鎮守,無戰船策應,如何抵擋得了我數萬水師。」

周瑜此時也是躊躇滿志,為帳中諸將分析道︰

「只要攻下江夏,我東吳大軍進軍江北便有了立足之地。」

「前幾日我之所以沒有繼續死戰攻城,乃是擔心江夏作困獸之斗。」

「城中軍民一旦同仇敵愾,背水一戰,我等縱然取勝也必然損失慘重。」

周瑜明白,如今天下諸侯逐鹿中原,若不趁此良機形成鼎足之勢。

一旦中原戰事告一段落,東吳便再無問鼎的希望。

要知道,從古至今,還沒有哪個割據勢力,能由南向北征服天下。

一旦偏居一隅,就等于人心向背,敗局已定。

因此周瑜故意放了江夏一馬,網開一面。

為的就是讓江夏軍民不戰自亂,一旦遇到生機便會連夜棄城逃走。

再也沒有之前賭上性命,拼死一戰的決心。

這是經典的圍三闕一之法,符合兵家王道。

就在周瑜準備布置戰船水軍,趁夜搶攻已經近乎空城的江夏之時。

卻見營帳外傳來喊聲︰

「主公駕到!」

「主公來了?」周瑜急忙起身,率領帳中文武出帳相迎。

孫策意外死後,留下其幼弟孫權即位。

但孫權年紀尚小,平日里對于軍國大事也未曾有過建言。

更不像孫堅孫策那樣,是戰場之上縱橫披靡,立下過不少戰功,指揮過不少大仗的名將。

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文官之中,孫權的威望都遠不如其父兄,很難鎮壓住東吳四大世家。

因此被托孤的周瑜,與孫堅孫策留下的不少屬下,或多或少的都格外注重禮節。

希望能通過他們各方面的支持,讓孫權能逐漸積累威望。

待日後逐漸掌權,方能統領江東,制衡世家權力。

「見過主公。」

「末將周瑜有失遠迎,還望主公恕罪。」

「公瑾不必客氣,你立下大功,是我江東第一功臣。」孫權熱情的說道:

「咱們進帳慢慢詳談即可。」

眾人在一片祥和之下進了大帳。

「公瑾,如今軍中戰況我不甚了解,還勞你多加講解一番。」

「是!」

周瑜沒有推月兌,直接在地圖之上詳細講解了戰爭形勢,以及各大勢力可能的動向。

「攻下江夏只是第一步。」

「如今荊州大亂,曹軍在北虎視眈眈,蔡冒劉備于內動向難明。」

「趁此時機先取南郡,此地乃聯通荊州南北之要沖。」

「進可攻,退可守。佔據此地,便等于扼住了荊州咽喉。」

周瑜將自己的寶劍放在了江夏與南郡之劍。

正好將荊州 成兩半,一口吞下了荊南四郡。

「只要佔據此地,便可與曹操二分天下,相互抗衡。」

「待天下有變,可令一上將自荊州出陸路直攻樊襄,直逼許都。」

「而主公可親率江東水師北上,順江沿岸襲擊,牽扯對方主力,伺機而動。」

江東水軍遠勝曹軍,若是真的掌握荊州,就等于佔據了戰略主動權,封鎖了長江沿岸交通貿易。

江東還能隨時出現在江岸任意一處進行襲擊。

而曹軍卻沒辦法在每一處岸口都布設重兵,終究會久守必失。

孫權聞此,也是大喜道︰

「若是當真如此,父兄遺願必當得償!」

「既如此,我當親征江夏,與三軍將士同心,激勵士氣。」

「公瑾你也連日操勞,不如先暫且歇息,軍中有諸將扶持,料無大錯。」

此話一出,營帳中諸將都不由得臉色微變。

雖說江夏已經被打成了空城,但不到最後一刻,豈能輕易更換主帥。

更何況他孫權一生從未帶兵,更沒有上過沙場。

如今貿然要代替周瑜帶兵,豈不是胡來嗎。

周瑜也急忙說道︰

「主公,如今戰事尚在焦灼,末將實在放心不下……」

孫權卻是擺了擺手︰「公瑾放心,我也久聞兄長帶兵征戰的經驗,自幼也是熟讀兵法。」

「有群臣輔左,如何能敗。」

周瑜還想再勸,卻是想到了什麼,喟然一嘆︰

「主公既然有意親征,那末將便預祝主公旗開得勝,大破敵軍。」

軍議解散之後,周瑜心事重重的走在回營的路上。

卻听到身後傳來喊聲︰

「公瑾留步!」

回頭一看,周瑜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原來是子敬。」

「子敬有何事找我?」

魯肅急匆匆的問道︰「之前軍中便有探報,說新野徐風派人援助江夏,加固城防。」

「接下來之戰事關重大,若非公瑾親自統兵,我始終放心不下。」

「剛剛主公執意統兵,為何你不力勸主公?」

周瑜卻是嘆息道︰

「主公年少,又初掌大權,我豈能落了主公面子。」

「況且我若執意不交兵權,主公與我定生嫌隙。莫道主公,就連旁人恐怕都要疑我想要擁兵自重。」

「我受先主公孫策厚恩,誓死以報,又怎敢不殫精竭慮……」

看著愁容滿面的魯肅,周瑜還繼續寬慰道︰

「況且主公想要震服眾人,便需要一場大勝來鞏固其名望地位。」

「如今江夏之戰,已是勝負已定,交予主公統兵也未必不可。」

「主公領兵大勝,到時威望必達到頂峰,必能一舉壓服張朱陸顧四大家族。」

看著周瑜的模樣,魯肅也是連連搖頭︰

「公瑾啊公瑾,你可真是一番良苦用心。」

「只希望一切順利,免生波瀾,天佑我江東基業吧。」

實際上,周瑜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沒有說出。

自己若是真的帶兵取了江夏,功勞與聲望必然凌駕年幼的孫權之上。

到時就是功高震主,彼此之間的關系將再難如此和睦。

自己就算是肯再三退讓,底下人也會逼著自己去當這個權臣。

這是人心所向,根本不是自己能左右抗衡的事情。

「放心,此戰有群臣輔左。若有意外,我也可隨時幫主公出謀劃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徐風縱然有大才,江夏也沒有能與咱們抗衡的水軍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