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九章 宋朗歸心

數萬打了敗仗,或是驚魂未定,或是失魂落魄的敗兵,零零散散的抵達了宛城之下。

剛到宛城,曹仁便注意到了城牆上那豎立的幾面旗幟。

關。

「嗯?我軍哪位將領姓關?」

曹仁的腦筋還沒有轉過來,還以為城中是集結而來的北方部隊。

而一旁的偏將卻隱隱猜到了什麼,愕然的張開嘴巴,卻因為過于激動,半天也沒說出自己的猜想。

下一秒,卻見城牆之上竄出數百弓箭手,個個雙臂粗壯,眼冒精光,明顯是百里挑一的神射手。

關羽更是手持青龍偃月刀,左手輕捻胡須,豪爽的出現在了城樓之上。

「曹仁匹夫,宛城已歸我主之手。」

「汝速速退去,免做無主孤魂,反而連累了三軍將士。」

曹仁彷佛腦後挨了一記重擊,整個人昏昏沉沉,差點從馬上翻滾下去。

之前有九成勝算的一戰,不僅沒有馬到成功。

反而大敗而回,連宛城都丟了?

要知道,宛城無論人口或面積,都遠超新野小縣數倍。

劉備只有一個新野,就能攪的整個曹軍雞飛狗跳,無一日安生,被曹操視為心月復大敵。

如今又多了一個宛城,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

無論是從戰略轉圜角度,還是經濟、政治等各方面,劉備軍的威脅何止大了數倍。

幾乎是用盡所有意志力,曹仁才克制住自己攻打宛城的沖動。

因為他知道自己麾下的是戰敗之兵,銳氣已失。

而關羽軍則是以逸待勞,又有堅城庇護。

如果真的執意攻城,可能自己這數萬人馬都要丟在這宛城城牆之下。

「退兵……退兵!」

吼了幾聲之後,曹仁終于心力交瘁,情緒崩潰。

「還不趕緊退兵!」

看著曹仁軍如潮水般退去。

城中戰戰兢兢的百姓也終于歡呼起來。

勝了!

從此以後,他們便能歸于劉皇叔管理。

要知道,劉備早年雖然敗仗不少。

但每到一地,當地百姓都無不稱贊其治政嚴明,造福百姓。

加上之前的恩惠,幾乎所有百姓都期待劉備治理他們的一天。

如今夢想成真,眾人眼神中不由得充滿了希望。

…………

入城之日,劉備執意要讓徐風騎馬與其並行,攜手向城中百姓致意。

一路上,接受百姓的歡呼和祝福。

感受著百姓的崇拜和尊敬,對于徐風的壓力也是蠻大。

畢竟宛城比新野更加靠近許都。

雖說佔據宛城能大幅擴大劉備集團的勢力範圍。

但也代表曹操進攻所需的糧草可以大大減少,調動兵力也更加容易。

而且徐風除了抵擋曹操的進攻,更是要讓宛城百姓也過上好日子。

若是劉備軍入城之後,宛城百姓的日子沒有改善,甚至變得更加辛苦。

那別說是日後繼續以仁德征服百姓,征服天下。

就連目前已經佔領的宛城,可能都沒辦法長治久安。

「此次進入城中,劉皇叔決意廢除繁雜苛刻之刑律!」

「效彷當年高祖入關所定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歷來各朝皆因治政之弊而亡。

若緊或弛,總失了分寸,尺度偏激。

例如秦朝以嚴刑峻法為主,引得百姓怨聲載道。

漢高祖入城便一改其過,廢除嚴苛的秦法,只是約法三章,廣播仁義之名與四海。

隋朝因苛捐雜稅而亡,唐朝便休養生息,減免稅賦勞役。

而唐末因藩鎮作亂,強枝若干而亡。

宋朝便杯酒釋兵權,大肆打壓武將集團,強干弱枝,避免地方武將擁兵自重。

如今徐風便是效彷古人。

曹操屯田制壓榨百姓,嚴刑峻法摧殘民生。

以霸道駕馭百姓,令百姓民有菜色,積怨已深。

幾乎廢掉了當年徐風苦心為曹操積累的好名聲。

因此徐風如今便要反其道而行之,再次采取寬松的仁政,讓百姓感念劉備軍的恩德。

至于那位率軍造反,開門獻城的宋朗。

倒是讓徐風頗感興趣。

大唐商會遍及中原,對于情報自然是看的重中之重。

只過了兩天時間,徐風便查出了宋朗的來龍去脈。

沒想到宛城真的是藏龍臥虎,竟然藏著這麼一位造反高手。

稍加思索,徐風便向劉備建言。

與宋朗見上一面,私下表態,免除其當年參加黃巾軍的罪行。

並征闢其為官,進入帳下協助治理宛城。

畢竟他在宛城也待了好幾年,在宛城也威望甚高。

有他輔左,宛城百姓的接受程度還更高一些。

劉備也從善如流,直接答應了徐風的建議。

宋朗一開始也頗為忐忑,不知道劉備會怎麼對待他這位前黃巾逆賊。

畢竟漢朝之亂,就是從黃巾軍爆發開始算起。

劉備當年更是征剿黃巾軍的重要人物之一,對于黃巾軍自然不會有什麼好印象。

但事先徐風已經給劉備補了補課。

幫他詳細的分析了官逼民反,以及黃巾軍這種造反團體本身的時代局限性。

劉備也沒有辜負徐風的政治課教學。

見了宋朗,一通天花亂墜的分析講解,直接把宋朗听的是兩眼發直,嘴唇子直顫。

劉備先是確定了一部分黃巾軍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被逼無奈之下才反抗貪官污吏。

隨後又分析,黃巾軍本質上還是不能帶給百姓安定平穩的生活。

就算黃巾軍推翻大漢,結果不過是換了個皇帝,照樣還是一樣的日子。

甚至可能更糟。

因為黃巾起義本質上是以宗教為幌子,整體充斥著迷信色彩的愚昧性。

若是張角登基,可能會建立一個神權為主的宗教國家。

到時候百姓的日子可能更苦,情況也絲毫不會有改善。

總之,結合兩者之長的劉備,終于發揮了自己最大的能力。

拉著宋朗是徹夜長談,噓寒問暖,坦誠相見,最後甚至嘮起了家常。

第二天一早,徐風便見到宋朗兩眼通紅,從劉備住處走出。

臉上淚痕未干,幾十歲的中年人,此時卻像個乳臭未干的孩子一般。

臉上再無以往的郁結和沉悶。

反而多了一絲陽光與開朗,甚至主動向徐風打起了招呼。

很顯然,宋朗對于劉備再無芥蒂猜疑。

劉備麾下也終于多了一位肯效死力,願為其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得力能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