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一章 徐母歸來,十倍之利

許都之內。

不知為何,原本平靜的丞相府又是一陣雞飛狗跳。

連路過院牆的行人,都嚇得噤若寒蟬,腳步不由得加快了幾分。

據說當晚,丞相府殺的是滾滾人頭,一車一車的往外運尸體,殘缺不堪的尸體大把大把扔到亂葬崗。

普通百姓根本都不敢出門,生怕黃歷不對,撞上血光之災。

大批大批的兵卒入城,全城戒備。

挨個街道,挨個房間的一遍遍反復搜索。

直到第二天中午,方才偃旗息鼓。

而在上朝之時,劍履上殿的曹操更是殺氣騰騰。

冷冷的繞著整個朝廷百官轉了一圈。

整個朝堂死寂一片,安靜的掉根針都听得出來。

不少官員甚至嚇得忘了呼吸,一張老臉憋得漲紅。

直到下朝,不少官員躲在家里,再三確認窗外沒有人偷听牆根之後。

才敢滴滴咕咕的私下議論起來。

「曹孟德到底發什麼瘋了,怎麼突然大動干戈。」

「你還沒听說?據說相府進了內鬼。」

「曹孟德一覺醒來,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人往他手里塞了封信。」

能塞信,就證明對方想要取他的首級也是舉手之勞。

不管這封信的內容是什麼,至少這個舉動簡直是赤果果的挑釁和威脅。

于是乎,許都眾人幾乎是人人自危,閉門謝客。

生怕被莫名其妙的牽連進去,死的不明不白。

直到一日之後,大開殺戒卻始終找不出送信之人的曹操,也終于認清了事實。

「徐風,徐鴻羽!」

「看樣子,曹孟德真是小覷了你。」

「想不到你早在如此之前,便將釘子安插在我的身邊。」

曹孟德縱有千般缺點,有一處優點卻是常人難以比擬。

那就是足夠理性。

哪怕是在極端憤怒的情況下,他依舊能保證對于利益的判斷。

現在再憤怒也于事無補。

現在擺明徐庶不會因為母親的緣故而自投羅網。

自己就算殺了徐母,也只能解一時之氣,反而落下不小的罵名。

雖然說自己的罵名已經不少,但這件事未免過于丟人,更會壞了自己愛賢愛才的名聲。

在曹操接到書信的第二天。

他終于下定決心,將徐母送上馬車,以禮相待。

還派了一支隊伍沿途護送,避免發生意外。

直到確認徐母離開曹操軍勢力範圍,被劉備軍士兵接到。

程昱才被蒙住眼楮,送回了自己的府邸門口。

此時程府的老管家和馬夫,也早已神秘失蹤,不見蹤影。

據說,程昱被送回的時候,懷里還揣著徐風的一封親筆書信。

里面的內容大概是表明,許昌城中受過自己恩惠,願意為自己效死的人不少。

他若是真有心刺殺,只需自己一聲令下,他可以在三天內得到任何人的首級。

但他所求,乃是靖平天下,萬世太平。

就算是贏,也要贏得干干淨淨,光明磊落,以求人心安定。

只要曹操不會不擇手段,做出卑劣之事。

他便絕不會行刺殺、脅迫之事。

否則徐風根本不需要費勁,只要隨便找十幾個死士,帶上他制作的高爆炸藥。

隨便往曹操出行的隊伍里一丟,或者是干脆抱著炸彈沖向對方。

別說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就算是千軍萬馬的保護中,也未必能活下一條命。

高爆炸藥的誕生,簡直是改寫了刺殺這個行業的標準。

到時候曹軍所有高層,都要生活在全家被炸飛上天的陰影之中。

但這種行為雖然能輕松瓦解曹操的勢力,副作用卻是難以消弭。

徐風想要毀滅的並非曹操本人,而是他背後的世家勢力。

甚至是這個時代本身的落後與腐朽。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想要打破王朝周期律,就絕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所能達成的。

在這種大前提下,殺一兩個首腦只是緣木求魚,不僅達不到真實的目標。

反而容易引起百姓反感,毀壞人心。給後人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動輒刺殺自爆。

而且徐風並不想輕松統一天下。

經過曹操向世家妥協的經歷,徐風也大概明白了一件事。

沒有經過血與火的淬煉,向太多固有利益的團體妥協退讓。

最後哪怕統一天下,平定四海,也不過是把禍根深種,留給百年後的後人罷了。

類似于光武帝劉秀,依靠地方豪強的勢力,成功中興大漢。

卻讓東漢的世家豪強的勢力愈發膨脹,尾大不掉。

最終使得漢朝逐漸衰落滅亡。

曹操收到信件,雖然沒有明白徐風的真意。

但听到對方的承諾,也讓曹操終于松了一口氣。

他還真怕徐風把當初葫蘆谷的驚天一爆,復刻在自己的相府之中。

到時候把自己連帶大半個文武百官,一同送上天。

那他的勢力恐怕也要在眨眼間四分五裂。

…………

新野縣。

看到老母歷經千難萬險,終于歸來,徐庶一時之間也是泣不成聲。

「孩兒險些便要與母親天人永隔。」

徐庶自幼便是老母撫養長大,因此與母親的關系極好。

激動了片刻,徐庶便冷靜下來,急忙擦干眼淚。

朝著徐風跪拜道︰

「鴻羽先生救我老母,于我有莫大恩德,日後若有所求,縱使千難萬險,元直必舍身以報!」

徐風也急忙將他攙扶起來。

送他們母子回府,讓他侍候老母盡享天年。

還特批了徐庶三日假期,讓他陪老母好好放松幾日,然後再回來好好處理軍國大事。

剛剛回到政廳,卻見諸葛亮捧著一沓子的冊表前來。

「之前咱們新野共曬干打撈粗鹽八千擔,加上到荊襄各郡購買而來的六千擔。」

「一共一萬四千擔粗鹽,經過反復提純,共制出上品精鹽萬擔。」

「一擔粗鹽,價格約為八百錢。」

「制成精鹽,縱使算上量大沖擊物價,價格也絕對不會低于兩萬錢。」

「哪怕隨著時間推移,鹽價下跌,價格也大致能維持在萬錢左右……」

這也就是說,徐風甚至不用自己打撈晾曬粗鹽。

只需要做個中間商,提純一遍食鹽,就能獲得近十倍之利。

1000%的收益,而且絕不用擔心賣不出去……這種利益,足以讓全天下的商人為此冒著被車裂的風險。

「好,第一批精鹽,就賣到北方世家豪門,一定要狠狠撈上一筆,每擔價格絕對不要低于三萬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