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一章 博望坡前,天下第一強卒

劉備阻攔不及,只見火爆脾氣的張飛直接沖入正堂。

恰好撞見正在里面扒頭探望的年輕文士。

身高八尺,羽扇綸巾,儼然就是徐風形容之人的模樣。

劉備急忙攔在張飛面前,訓道:

「如此沖撞賢才,大大失禮,還不趕緊向先生賠罪。」

張飛也沒讓劉備下不來台,爽朗笑道:

「先生,你家這木門也未免太脆了。改日按老張再給你打副新的。」

于是乎,饒是諸葛亮頗厚的臉皮,此時也不由得尷尬萬分。

「還望將軍恕罪,南陽野人疏懶成性,鬧出如此笑話。」諸葛亮賠罪道。

而劉備也是急忙行禮︰

「先生切莫如此說,都是舍弟魯莽暴躁,這才沖撞了先生。」

兩人稍加交談,諸葛亮這才知曉,原來竟是徐風道破了他羊裝外出未歸的計策。

「鴻羽先生果真大才,山人這點把戲,果然是班門弄斧。」

諸葛亮一看,也明白劉備陣營有徐風這等人物,自己的確應該見好就收。

于是乎,兩人便坐于內室。

諸葛亮也拿出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戰略,為劉備細細講解了一番天下大勢。

最後又拿出了自己的隆中策。

就在劉備驚為天人,對其再三懇求,終于求得諸葛亮出山之後。

卻見諸葛亮的三弟,諸葛均突然闖進屋內,驚叫道︰

「二哥、玄德將軍,大事不好了。」

「听外面傳言,說是曹操令夏侯兄弟,率精兵五萬,大舉來襲新野!」

此言一出,頓時令劉備大驚失色。

「三弟,快快回城,與軍師他們共守新野,同生共死。」

「好!」

就在劉備二人起身準備出發之時。

稍加思索的諸葛亮先是連笑三聲,隨後羽扇輕搖,從容道︰

「主公不必擔憂,新野有元直在,諒無憂矣。」

「我早已留意,博望坡乃許都前往新野的必經之路。樹木茂盛,道路狹窄。」

「此正是用兵之地,若詐敗引曹軍深入,隨後加以火攻,必可大破曹軍。」

「若論戰術之法,元直更勝我一籌,此計他必然早已想出。」

聞言,劉備也是愁眉盡展,大喜道︰

「鴻羽所言不虛,孔明先生與元直,皆是曠世之才。」

「得三位相助,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奔波勞碌大半輩子,年已四旬。

正因沒有一位絕世軍師輔左,這才屢屢受挫,一事無成,只能對著復生的髀肉哀嘆。

如今終于被他得到三位絕世大才輔左,正是躊躇滿志,容光煥發之時。

「二哥……」

卻見諸葛均面露難色,似乎是有什麼難以啟齒之事︰

「二哥,據村民傳言,說是夏侯惇采納賈詡之計,在出兵之前,已經派斥候前往博望坡縱火。」

「此時博望坡草木已被燃盡,徒留一地灰盡。再施火攻,效果也不大了……」

再抬頭,只見在場眾人面面相覷,默然無語,彷佛時間早已凝滯了。

半個時辰後……

神色匆匆的劉備一行人,外加來不及收拾行囊的諸葛亮,已經縱馬出現在奔赴新野的官道之上。

…………

博望坡。

徐庶已經安排好相應的伏兵,準備等候徐風一會兒所謂的‘轉機’。

再三查探了一番,徐庶也確認,博望坡不遠處的葫蘆谷,根本沒有任何設計的余地。

平坦至極,進了谷口,一眼就能看遍大半谷內情況。

無草無木,無法火攻。

無江無河,也無法水攻。

至于滾木礌石,更是因為平坦的地形而無從談起。

封鎖谷口,也是痴人說夢。

他手上的幾千兵,哪怕如何排布,也絕對擋不了對面虎狼之師半刻。

饒是一向從容的徐庶,此時也是難免忐忑不安。

生怕出點什麼意外,導致自己剛剛報效的明主便中途夭折。

徒留自己遺臭萬年,留笑名于後世史冊。

就在徐庶躊躇之際,卻見遠方沙塵漫天,數萬大軍正穩步行軍而來。

「軍容整齊,軍勢駭人,軍心堅若磐石,不愧是鴻羽先生一手培養的鐵軍。」

縱然是長途行軍,所有士兵臉上卻沒有半點疲憊之色。

甚至是沒有半點表情,如同一堆鐵人一般,隊伍整齊的朝著新野開進。

「天吶,縱是秦銳魏武,也絕不像如此雄兵。」

縱使早有耳聞,與親眼得見的效果絕對不同。

此時,徐風也在遠方看到了魏軍的步伐。

「不錯,看來曹阿瞞雖然把我批倒弄臭,卻沒有廢除我的新政。」

曹軍的練兵之法,可是徐風搜腸刮肚,從後世各種軍隊制度之中去粗取精。

結合這個時代的情況,費心編寫而出。

首先第一步,就是廢除了曹軍原本的錯役制,也就是質任制。

所謂的錯役制,便是征召入伍的士兵,在出兵之時,都必須將家人妻小送往後方勞役。

若是士兵逃走或失蹤,甚至于叛亂謀反。便會直接將他們作為人質的家人全部處斬。

這種制度雖然殘酷,卻能極大的威懾士兵不敢輕易造反。

若是沒有徐風的存在,這種制度未嘗不是曹操南征北戰卻能保證士兵忠誠的妙招。

但這種制度,同時也限制了士兵的忠誠程度。

被脅迫上戰場的士兵,只能說是一支合格的軍隊,卻怎麼也稱不上一支以一當十的虎狼之軍。

徐風首先恢復戰功封爵之法,隨後又在行伍之中普及宣傳。

只有讓他們明白,自己征戰乃是為了保護自己妻兒和家園,才能激發一支隊伍的血性。

而且徐風並沒有選擇仗著糧食充足,便采取大量征兵的方式。

如果按照其他諸侯,擁有這麼大的家底,起碼要征集五十萬大軍。

但實際上,哪怕算上各地維護治安的隊伍,再加上必備的戍守軍隊。

曹操麾下一共才不到三十萬左右。

而且用以作戰的主力部隊,也就十萬出頭。

因為徐風知道,一旦到了戰場,能起到作用的士兵實際上也就一小批人。

古代戰爭之所以首重軍心士氣,就是因為他們隊伍之中絕大部分都是用來充數的‘臨時部隊’。

讓他們打大順風仗,自然可以趁機大肆收割。

但一旦稍遇敗勢,便如同遇到洪水的沙堆,一沖即垮。

所以時常可以見到兩軍對壘,兩支部隊的精兵沖殺一陣。

贏的就全軍壓上,輸的就全軍潰敗。

這些靠拉壯丁弄來的士兵最多壯個軍威,真的遇到敗仗,反而會沖垮己方的軍陣。

古往今來,許多數量龐大的軍隊莫名其妙大敗,便是因為其中士兵的質量良莠不齊。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拉了數百萬大軍的凱申公。

稀里湖涂的就一敗再敗,輸的速度遠超所有人想象,根本經不住任何硬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