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9章 熱銷與來自好萊塢邀請

隨後,大眾書局與凌風又趁著朱折琴來獅城參加新加坡電台「醉心金曲獎」和赴台灣參加金鼎獎「最佳專輯獎」頒獎典禮時候,舉行了《藏地密碼1》新書簽售會……

1995年底,由朱折琴與凌風聯手掀起的這股「藏西高原熱」旋風,橫掃東南亞和台港澳地區。

蹭著《阿姐鼓》熱潮,凌風的中英文版《藏地密碼1》高居東南亞和台港澳地區的新書銷售排行榜。

酒香不怕巷子深,真金不怕紅爐火。

凌風的這本《藏地密碼1》在東南亞和台港澳地區的熱銷,引來了大陸內地出版社和國外出版巨頭們的關注。

三聯書店、作家出版社和上海文藝出版社等國內知名出版社通過各種渠道與凌風取得聯系,希望在大陸內地出版這本中文版的《藏地密碼1》。

為了聯系溝通方便,凌風最後選擇了上海文藝出版社。

而國外的出版社里面,凌風選擇了老朋友BMG的貝塔斯曼集團幫助自己發行英文版的《藏地密碼1》,因為貝塔斯曼集團它有著全球最大的出版發行渠道……

這個時候,華納集團那邊開始著急了。

上次會談之後,凌風暫時沒有把《藏地密碼》的大綱和劇本給他,而自己手頭的項目和事務本身就很多,華納兄弟影業在新加坡的項目經理邱威廉就把這個事情暫時給忘了,也沒有來催凌風。

因為上次來參與與凌風的會談,邱威廉純粹就是因華納音樂兄弟部門的邀請,友情參加的。

會談之後,邱威廉雖然有興趣,但並有太放在心上。畢竟凌風當時介紹時候只有一個PPT和故事梗概,後面有沒有把劇本和大綱給他們……

那天,邱威廉從美國總部參加會議回來新加坡,在樟宜國際機場的書店發現了一本正在熱銷的英文版《藏地密碼1》,再一看讀者介紹,正是這位凌風。

邱威廉在機場書店買下這本《藏地密碼1》,第二天讀完以後,趕緊主動給凌風打了一個電話。

在電話里,凌風回復邱威廉︰《藏地密碼1》的劇本暫時還沒有,他不會寫劇本,只能提供故事大綱。

邱威廉告訴凌風,沒劇本沒有關系,有書和故事大綱就行了。

在確認凌風還有合作興趣之後,邱威廉趕緊把這部英文版的《藏地密碼1》和故事大綱一起,通過聯邦速遞快遞給了美國總部的策劃團隊。

華納兄弟影業在美國總部有一個策劃團隊,他們主要負責電影項目的前期策劃,撰寫審讀意見並提出建設性修改意見,配合完成項目評估、立項等階段,完成包含創意、梗概、市場方向規劃等項目策劃書,以及承擔項目的統籌管理等工作。

簡而言之,就是尋找有爆款潛力的電影項目。

一部好來塢電影的.asxs.並非是開機拍攝的那個時間點,在這之前有漫長而復雜的從(構思階段)到development(發展階段),再到pre-produ(拍攝準備期)的過程。

其中構思階段的內容來源可能是原創,也可能是來自書籍、電視、漫畫等的改編,或者是續集、翻拍之類的。

華納兄弟影業策劃團隊有每周一次的選題頭腦風暴,討論手頭處于構思階段的電影項目,尋找潛在的爆款產品。

在好來塢,最終的電影大多都是團隊集體頭腦風暴的成果,其核心是故事情節。而大陸內地的流程可能完全不同,大部分是由投資人拍腦袋決定,並且毫無章法可言,更別提標準化。

在凌風重生前的內地電影界,不少最常見的拍片動機基本是來自投資人。這些投資人出于捧紅某個人的預期,千方百計地聚攏著名的演員和導演,組成「豪華陣容」。

所以當觀眾被名角們吸引去影院的時候,就會發現不少電影的故事情節設計得十分幼稚,除了一張張明星臉,其他沒有絲毫可觀可取之處。這是因為在內地不少電影的整體設計流程中,最核心的故事情節和設計環節非常薄弱。

當好來塢電影團隊坐在一起進行頭腦風暴時,大多數內地電影團隊正在經歷投資人「一言堂」的折磨……

華納兄弟影業策劃部收到邱威廉速遞過來的英文版的《藏地密碼1》和故事大綱時候,《藏地密碼1》已經開始通過貝塔斯曼集團在全球渠道在全美開始上架銷售了。

很快,《藏地密碼1》在第一輪的選題頭腦風暴後順利通過了。

寶藏探險奇幻題材一直是好來塢電影的熱點,而隨著《阿姐鼓》唱片的爆紅,神秘的藏西高原題材更是炙手可熱。

那天晚上,邱威廉和一幫朋友正在新加坡河畔的酒吧喝酒,突然接到了一個來自美國的陌生來電。

電話接通後,來人自我介紹叫Dan Cracchiolo,原來是華納兄弟影業旗下一名新晉的制片人。

Dan Cracchiolo之前是一名演員,近年才開始擔任華納兄弟影業的制片人。

今年由他擔任制片人的有兩部電影作品,《魔鬼騎士》和《最後刺客》。《最後刺客》是一部動作驚悚電影,由著名演員史泰龍主演。

五年後,由Dan Cracchiolo擔任制片人的一部科幻動作片《黑客帝國》成為1999年最賣座10大頂級電影之一。

電話里,Dan Cracchiolo告訴邱威廉,他從集團策劃部那里看到了邱威廉遞交的《藏地密碼1》項目。他表示非常有興趣推進這個《藏地密碼1》項目……

與Dan Cracchiolo通完電話後,興奮的邱威廉立馬撥打了凌風的手機,讓他準備一下,過幾天一起出發去美國華納集團總部,與制片人Dan Cracchiolo溝通洽談《藏地密碼1》項目。

與大陸國內的機制不同,在好來塢,制片人才是大BOSS。

在好來塢的電影制作花絮中,通常會有導演、演員、制片人、攝影、美術、特效一堆人來講。

但是國產電影,通常就是導演烏拉烏拉的講個不停,然後制片人和演員上來一頓夸,演員會說導演對自己的啟發大,得到了成長,制片人就夸導演很認真,巴拉巴拉的。

這是好來塢電影和內地電影的最大區別,國產電影里導演是核心,而好來塢電影中導演跟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沒什麼兩樣,不听話分分鐘可以換掉。

在好來塢,制片人才是大boss。因為導演只懂導戲,而制片人懂所有的流程及每個細節,大到所有預算,小到物料的選擇。用圈內的話來說,導演只是負責把制片人心里的電影拍出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