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章 一個人的戰爭

一個人的戰爭劉襄打了十三年,而且,還會一直打下去。

對外要擊敗各路諸侯和不同的異族,對內要約束自身,拷問心靈。他不想失去自我,不想被這個世界變得面目全非。

世界改變一個人會有多容易?

一個人改變世界會有多難?

這其中的滋味,沒人能夠理解。

孤家寡人的穿越者,孤家寡人的皇帝,真是他娘的絕配!反正現在他活成了一個孤寡之人。

自己還是原本的自己,可又不再是純粹的自己,世界終究是改變了他。

當然了,這個世界也被他變得失去了原本的樣子。

原本的歷史流程,正是建安二年。

曹操一征張繡先勝後敗,典韋、曹昂、曹安民皆死于亂兵之中。

袁術稱帝登基,先敗于呂布,再敗于曹操,將士損失殆盡,從此一蹶不振。

孫策兵進江東。

袁紹雄踞四州。

劉備困頓于小沛。

諸葛亮剛剛經歷喪叔之痛,十六歲的少年,帶著幼弟在南郡活得淒惶,準備迎娶阿承丑女黃月英,以此來破解家族的困境。

如今,大漢踫到了劉襄這個攪局者,三國的大幕還沒來得及拉開,就被他一腳踹飛。

袁氏兄弟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曹操成了大漢車騎將軍,正為了給漢民接種牛痘而忙得焦頭爛額,經他所求,曹昂也被派了過去。

他的姻親丁氏家族和世交夏侯家族的人力被抽調一空,譙縣三族傾盡全力支持此事,想用惠及天下的預防瘟疫之功,為家族鑄造一副免死金身。

典韋在羽林中郎將的位置上兢兢業業。

孫堅好好的做著大漢鎮西將軍,孫策還是個追求功績的單純青年。

張繡老老實實的在金川衛熬著資歷,他叔叔安安生生的在鎮西將軍麾下領兵,他嬸嬸自然也沒有落到人妻曹的手里。

劉備張飛已經渡過了第十二個忌日,他們的家卷也被關羽養了十三年。

諸葛亮正陪著小伙伴們,忍受著火炮的轟鳴。原本在腦海里構思的連弩,早就被拋到了天涯海角。

連弩這玩意,哪有大炮吸引人!

這片土地逐漸擺月兌了亂世的傷害,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繁盛。

北疆的閻柔,東北的楊,正摩拳擦掌的等待氣候回暖,大軍瞄準了西海和蝦夷。

巨艦航行于海上,走柯穿梭于內河,馬車、爬犁往來不絕,南來北往的商隊停不下自己的腳步,流通的物資豐富了民眾的生活。

大漢在一片欣欣向榮之中,度過了又一個年頭。

隆興四年的第一天,英明神武的大漢皇帝,不出意外的,又要搞事情了。

皇上沒個消停的時候,朝中百官早已習慣,對于整治官府和民間的奢靡之風,除了執行,還有別的選擇嗎?

嗯,其實還是有選擇的,那就是認真的執行。

陛下動了真格的,錦衣衛、御史台和刑部都出動了人手,抓的人真心不少,上到公卿下到豪商,都有人入獄。

還好宮里透漏了風聲,陛下沒有殺人的意思,只要不背上人命官司,其他的,認罪受罰,小懲大戒一番即可。

可經手此事的人是滿寵滿伯寧,想從那個酷吏手上月兌身,那是難上加難。

從正月到二月,拷打致死的就超過了三十多人。

這家伙只要去大牢一次,至少死一個,他天天去,所以每天都死人。

恨他的人和怕他的人一樣多,光這個月,他就經歷了四次刺殺。

事情大條了。

刺殺當朝命官,那還得了?

錦衣衛加派了人手,刑部的衙役頭上冒火,廷尉介入此事,羽林軍調兵入城,北軍士卒巡視附郭,長安的氣氛變得沉重而又壓抑。

一月之間,六個豪富之家被抄家滅族。

民間人心惶惶。

唯一讓百姓感到高興的事情,就是陛下將養在宮中的狸奴免費送給民眾。

當然不是誰都有。

再怎麼愚笨的人都清楚,宮里不可能養那麼多的狸奴,所以,負責審核的衛尉,挑選的多是有幼童的家庭,說是要借助天子的貴氣,震懾鬼神,保佑孩童能夠順利長大。

這事辦的漂亮,得到了全體百姓的贊頌。

小小的貓咪仿佛成了一個一個的特使,從宮中來到了百姓的家里,拉進了皇室和民間的距離。

事情雖小,對民心的影響卻大。

無形的認可價值萬金。

劉襄覺得這樣的事情,值得提倡,便將送貓定為永例,期待此事成為一項與民同樂的傳統。

時間在大族、豪富的驚惶和百姓的熱議之中渡過。

抓賊抓了兩個月,抄了十一個家族,刺殺之事總算翻篇了。

因為炫富、跋扈、欺行霸市而被捕之人,該治罪的治罪,該罰金的罰金,朝廷收了上萬斤的黃金,然後在四月初,推出了新的稅法,對貴重商品和奢靡之物課以重稅,以示警醒。

心里反對的人很多,可剛剛經歷了整頓,誰也不敢開口鼓噪,只能忍了下去。

「重稅之下,走私必然猖獗,將農稅改制而空余出來的計吏,調往各處市集、關卡,成立稅務稽查司和市舶司,嚴查商稅事宜!」

只要收稅就會有走私,這是個連體嬰兒,分割不開的,劉襄只能吩咐糜竺建立專門的官署,嚴防嚴控。

最高只有五稅一的商稅,還打擊不了行商的熱情,畢竟一匹絲絹拉到安息,就能換到半斤白銀,宮中出品的白砂糖價比黃金,即便那些粗糙的紅糖,也是價值極高,利潤何止十倍?

更何況溫潤如玉的青瓷、白瓷,那可是有價無市,只要一出現,必然引發哄搶。

大漢的其他商品,也因為做工優良,而受到那些異族的大力追捧。

錢途似海呀!

長途貿易在太史慈返回長安之時達到了另一個高峰。

他帶回來了十幾個國家的朝貢使者,以及當地的特產。

又帶著新造的出來的六艘福船和飛剪船再次啟航。

南洋海貿正式開通,民間商隊雲集交州,冒險出海的不在少數。

吸引他們的是香料和棉織品。

可劉襄最看重的,當然是棉花的種子。

讓他沒想到的是,印度半島上的幾個國家,居然沒有一個有保密意識,听說一百多年前,棉花就傳播到了貴霜王朝,現在,可能安息也有了,那些去西域的商隊並未稟報這事,他自然是不清楚的。

反正不管怎樣,棉花種子到手了,就得趕緊安排試種,先在關中的實驗田里,試一試能不能種活,以及模索種植方法。

這是劉襄第二次引進外國的農作物,希望棉花能夠跟佔城稻一般,適應大漢的土地吧。

說實話,佔城稻當初真的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他知道這種稻子成熟快,可比大漢原本的稻種減少了一兩個月的成長期,直接促成了江南地區種植兩季的耕作方式,還是讓他覺得驚喜萬分。

種水稻的周期從四五個月變成了三個月冒頭,這對農耕民族來說,不亞于天降瑰寶,淮水以南都可以實現一年兩熟,就等著種子被大量的培育出來,然後全面推廣了。

最近的好消息一個又一個的傳來,讓劉襄始終笑容不斷。

接見南洋和印度諸國使者的時候,楊的捷報傳來,征東大軍水陸三萬五千人,克對馬國、一支國,渡過海峽之後,破邪馬台諸國聯軍五萬人,滅蝦夷七國,俘虜國王四人,獻于御前。

這場東征,不出劉襄所料,摧枯拉朽都不足以形容戰斗的順利程度,三萬多裝備著鋼鐵戰具,又是全員披甲的巨人,開著一千多艘大船,進攻還沒達到鐵器時代的小人國。

怎麼形容呢?

碾壓、父子局,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登陸之後,一路平推。

戰事順利到劉襄一點成就感都沒有,要不是需要苦力挖礦、伐木,征東軍三萬多人隨隨便便就能把九州島屠成白地。

「任命閻志為護東夷校尉,領兵五千,駐守蝦夷諸島,抓捕俘虜開礦伐木。即刻派出探礦人員,探查礦脈。」劉襄吩咐了一聲就把九州島上的蝦夷人拋在了腦後,他相信閻志會把事情辦好。

閻志這些年一直待在玄菟郡,領兵鎮壓地方,安排伐木、開礦諸事,這事他是熟手,無論是對付蠻夷,還是抓苦力干活,都是老本行,出不了大錯。

他哥閻柔在西海不太順利,只有幾場小勝,還沒尋到那邊的鮮卑主力,一時半會結束不了戰事。

需要耐心。

東征結束,戰事順利,消耗比預估之中小了不少,軍備庫糧草充沛,劉襄都忍不住西征大宛了。

沒錯,是西征大宛而不是征伐西域三十六國。

在糜竺、蒯良和曹仁的努力之下,三四年的功夫,西域的一眾小國已經接受了大漢冊封,上到國王,下到臣工,全都佩戴了大漢的印綬,成了半臣屬半羈縻的西域長史府轄下。

這還怎麼打他們?只能帶著他們去打更西面,不肯臣服的大宛。

可惜快到入秋的時節了,不是出兵西征的好時機,所以,劉襄沒動,而是命令徐晃為主將,張任為副將,右軍和無當飛軍攻伐南中。

傳令甘寧為主,士燮為輔,交州起兵三萬,出石門關,進攻南中側後。

大漢該完成一統了。

南中和西海的戰事並非一帆風順,可出動的都是能夠適應當地環境的兵馬,並未出現水土不服而引起的大規模減員,基本上是一步一步剪除各個蠻夷部落,屬于穩步推進的狀態。

兩地的地形,要麼遼闊,要麼復雜,足足持續了兩年時間才完全平定,任命張任駐守南中,右軍調回長安修整,度遼營和屯騎營返回並州就食。

這兩年大漢的糧食資財積累頗豐,西域和南洋的貿易越發繁榮,戊己校尉部所轄地域新設了宜禾都尉管轄屯田,在輪台設立了搜粟都尉囤積糧草,將夏侯淵提為貳師將軍,派往蔥嶺屯駐。

整個西域被大漢幾路駐軍圈在了轄區之內。

隆興六年,200年,派鎮西將軍孫堅統領三萬漢軍西征,調羌騎營、色目營和神機營一隊人馬、五輛炮車隨軍,曹仁、蒯良、夏侯淵所部盡歸其節制,又征發西域諸國六萬人馬,十萬大軍踏出蔥嶺。

大宛國首都貴山城,被火炮洞開城門,國王率眾投降。

漢軍以大宛為踏板,兵鋒直指康居。

康居是昭武九姓的宗主國,屬于半游牧的部落聯盟,位于現代的哈薩克斯坦東部地區,地廣人稀,被貴霜帝國多次入侵,勢力萎靡得厲害。

劉襄選擇在這個時間段西征,就是因為波斯的帕提亞王朝分裂,顧不上這些原本的從屬國。

孫堅不愧 虎之名,兵鋒犀利,縱橫中亞,滅康居,退貴霜,克花剌子模。

于隆興八年,兵臨咸海。

劉襄心心念念的阿哈爾捷金馬,被孫堅送回了兩千匹,全都養在了上林苑。

中亞出好馬,不但阿哈爾捷金馬被送回,大批的阿拉伯馬也被送往各處御苑。

西征到了咸海,就不能再往前了,至少在打敗康居南邊的貴霜帝國之前,不能再向前。

劉襄傳詔︰「改大宛為寧遠,由征西軍屯駐,劃分康居的草場,賞賜隨軍諸國。」

他的目的是拉著那些西域小國對抗貴霜帝國,削弱這兩者的力量。

孫堅自此常駐中亞,多次與貴霜帝國和安息帝國交戰,大漢的疆域在不斷的擴大。

隆興十五年,太史慈率軍艦六十艘,兵進印度諸國,橫掃印度河流域。

隆興二十年,孫堅、太史慈南北兩路夾擊貴霜,此戰動用海軍艦炮八十門,貴霜帝國滅亡。

隆興二十二年,漢軍西進安息帝國,戰事順利,兵臨里海,可戰爭打不下去了,皇帝病重,召孫堅、太史慈回京。

這一年,劉襄只有四十九歲,可出生之時先天不足,心脈羸弱,還不到五十歲,身體就垮了。

說句實在話,他不想死,可病入膏肓之後卻並沒有什麼恐懼,反而有種解月兌的感覺。看著哭得梨花帶雨的妻妾,他其實不太清楚,自己是否真正的喜歡過她們?

他也不清楚,自己把大漢王朝帶到了西起里海,東到日本列島,北致龍城,南及南亞,甚至佔據了印度半島,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究竟是身為漢人的民族歸屬感,還是在跟這個世界較勁。

他不清楚。

但是,至少看著那些真心愛戴著他的百姓,看著他們能吃飽穿暖,自己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的。

「來人,擬詔。朕今日退位,傳于太子劉成。遷朕的妻妾入長樂宮,宮中有織造、刺繡的工坊,足以供給她們日後的生活,殉葬之事一律罷免。」他揮了揮手︰「你們去準備登基大典吧,朕從今天開始就是太上皇了。」

他從床上爬起身來,感覺精神好了許多,突然想去泰山,都說那里是離天神最近的地方,或許自己應該去泰山給老天爸爸「打個電話」?

呵呵,在這待的久了,受了不小的影響啊。

他站起身來,不理會那些哭得撕心裂肺的聲音,從人群之中穿過,走進了門外薄薄的煙氣之中。

一股子煤煙味,長安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了。

……全書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