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四十九章 想辦養濟院

江都城內的殺喊聲持續了一個上午,浮屠教信徒的反抗很激烈。

即便利用笮融的投降,泄了他們的氣勢,繳了他們的武器,張遼所部兩萬人仍然有上千人的折損,掌控城防的禁軍三營也傷亡了百余人。

狂熱的宗教瘋子真的不好惹。

求生的也絕不能輕視。

戰斗一直持續到了下午才進入收尾階段,三千多個幼兒被送入軍營,五萬多信眾被擊殺,笮融囤積的糧草、資財一車一車的運出城外。

浮屠寺中佛像的鍍金、彩緞、大銅鏡也被拆卸。

六七萬人一直忙碌到深夜,才完成搬運,單單黃金就超過了一萬斤,其他錢財、珍寶裝了上百輛大車,笮融這家伙,真是沒少搜刮。

跟這個「在世活佛」,後世佛教的「菩薩」相比,城里的浮屠教信徒就貧窮得多了,不說一貧如洗,至少也是家無余財的赤貧狀態。

與其說他們是信徒,不如說他們是奴隸。

思想和身體,都是奴隸。

可悲,可憐,可嘆。

這就是浮屠教。

「傳令,浮屠教刺殺朕,意欲謀反,打為婬祠邪教,各地官府伐山破廟,禁絕祭祀。」

劉襄針對的是浮屠教,沒有針對佛家思想,那個牽連太廣,得徐徐圖之。

佛家思想傳入大漢將近四百年了,傳播的手段不怎麼樣,主要走的是上層路線,可他們的思想並不受士族青睞。

咱們有一脈相承的玄學,什麼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等等等等,諸子百家哪個不包含哲學思想?哪個不牽扯點神仙鬼怪?

自己家的還沒學明白呢,一個小小的身毒學說,哪里能讓那些驕傲的士子重視?頂多是茶余飯後的談資,顯示一下老子博聞廣識,用來裝逼而已。

信的不多。

直到東漢明帝開始信這玩意,還派人去印度求取真經,使者領著隊伍到達阿富汗,那時候叫大月氏王朝,踫到了兩個在那傳教的印度高僧,就把人請了回來,還用白馬馱著經書入洛陽。

明帝很高興,就在洛陽西郊建了白馬寺,推廣佛學。

漢明帝推廣的是佛學,不是佛教,這一點要分清楚,就跟道家不是道教一樣。

道家思想在春秋時期就開始流傳,但道教直到東漢後期才出現,漢末才發展壯大。

佛教也是在漢末才出現的。

這麼說吧,思想學說只是一種哲學,而利用這個學說,拉攏、蒙騙信徒,企圖達成自己的私欲,比如賺錢啊、造反啊什麼的,這種功利性的組織,就是宗教。

兩者是不同的。

其實吧,主要是天下還不穩定,劉襄現在不敢焚書坑和尚,只能燒一下江都的浮屠教。

火焰是能夠淨化一切的,整個江都城變成了一個大火盆,火光映紅了半邊天空,濃煙滾滾而上,直入雲間,遮蔽了漫天的繁星。

「陛下,這些幼兒該如何安排?」趙雲覺得這些孩子太可憐了,想要給他們爭取一些優待,至少能讓他們活下去。

這個年代,小孩的夭折率太高了,更何況是這群失了父母的。

劉襄看著城中的大火,思考著江都的未來,隨口回道︰「子龍想養,就接回家養著吧。」

「臣養不起。」趙雲的俸祿不少,可他沒有置辦田產,算不上有錢人,三千多個孩子,他是真的養不起。

就算養的起,也沒人敢養。

劉襄嘴角上翹,微笑了一下,對于趙雲的品行、操守,他是極為欣賞的,調侃道︰「要不,朕給你點店鋪的成股吧,統兒將來是要繼承家業的,你連家業都沒有,他以後如何繼承呢?」

統兒就是趙統,趙雲的長子,如今已經四歲了。

「臣的俸祿足以養家,錢財夠花就行,不必積攢太多。如今最為緊迫的,是那些幼兒如何安置,軍中都是粗漢,誰也不會帶孩子。」

這些幼兒真的讓趙雲很為難。

「找些干不了重活的老人和婦人看孩子,軍中傷殘之人也調撥一些,在廣陵城里劃塊地方,辦個養濟院,花費由內庫劃撥。

安排幾個吏員負責管轄,記錄日常所需,以及遇到的困難,整理出一份可行的辦法,朕以後要將養濟院推行天下,這里就是試點。」

大規模的戰爭快要結束了,劉襄準備抽出一部分錢財,做一些養老、撫幼的事情,主要是撫育孤兒,為了人口的增長,這事是必須要做的。

以前為了盡快的壯大勢力,一切以軍隊為優先,其次是種地、賺錢,顧不上其他的。現在,征戰的儲備不用那麼急迫,有余力做一些他早就想做的事情了。

比如養濟院。

民間總有一些流離失所的孤兒、棄養的老人和女嬰,特別是女嬰,這是千百年來的社會問題,各朝各代都有拋棄女嬰的現象,養不起,不想要,為了生兒子得節省糧食。

很殘忍。

可這是現實。

光批判、謾罵、指責是沒有用的,朝廷發詔令也于事無補。

絕大多數父母也不願意拋棄親生骨肉,可宗族社會就是那麼看重血脈傳承,沒有兒子就是絕戶,民間吃絕戶的惡事,殘忍到令人發指。

一個家庭若是沒有兒子繼承,當父親死去的時候,母親和家里的女兒根本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財產會被族人瓜分,女人會被趕出家門,或者賣掉,甚至會被殺死。

這就是現實,不只是父親想要傳承血脈,家里的女人也需要一個兒子保護,哪怕他還是個撒尿和泥的懵懂幼童,他就是能保護家里的女人們。

只要他活著,宗族就賦予了他這份能力。

面對這樣的宗族社會,譴責有用嗎?也別用父系社會壓迫女性說事,如果是母系社會,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只不過拋棄的嬰兒變成男嬰而已。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窮。

生存資源就那麼多,不夠吃,就得做出選擇。

沒辦法。

必須要做點什麼,解決這些問題。

劉襄不會在漢代鬧什麼男女平權,那是純扯澹。

趁著漢朝的女子地位還不像後面幾個朝代那麼低,他已經大量的招收女工了。

參與勞動,獲得報酬,能賺錢養活自己,社會地位自然變高,比喊些口號,仇視男性,鬧一大堆ど蛾子有用得多。

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還得加上官方的救助。

他不會一拍腦門,強令各地辦孤兒院、養老院。

這種社會問題不是一道政令能夠解決的事情,錢財從哪里來?怎麼管理?怎麼監督?怎麼才能長久的辦下去?

這是一套體系,他需要模索出一整套的辦法,之後才能推廣,若是不管不顧,只知道下命令,最終必然會成為惡政,成為一些吸血蟲的饕餮盛宴,且流毒無窮。

有的人,善良的好似救苦救難的神靈,而有的人,他們邪惡的堪比食人的妖魔。

官方養濟院之類的機構,最終變成貪官的錢袋子,老人做苦力,疲累、虐待致死,小孩養大了買給青樓、瓦舍、人牙子,那是食人魔窟啊。

歷史上發生了太多這樣的事情,不得不慎重。

想做好事,不能只有好心,還得有手段、有耐心,甚至是有殺心,才能找到一個好辦法。

「朕想救濟一下經歷了苦難的孤寡鰥獨,便從這些孩子開始吧,讓廣陵縣令暫時管轄此事,朕會調幾個錦衣衛監督,隨後會派幾個書吏過來。

希望最後不是好心做惡事。告訴他們,事關救濟天下苦難,但有差錯,夷三族!定為永例!」劉襄這話不只是跟趙雲說的,還有隨侍的書左,他們會起草詔令,發回長安。

養濟院這事很重要,可現在只能是個插曲,最緊要的,還是怎麼平定江南。

江都大火至少會持續半夜,夯土城牆經歷這麼大的火勢,估計會被烤得酥脆,肯定是不經用了,這里暫時不能作為渡江南下的物資囤積之地。

可此地的地形非常優越,放棄就太可惜了,需要修築一座新城。

正好他想在丹陽的秣陵附近修建南京城,可以一並建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