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九十三章 禁軍十二團營

登基大典之前的第七天,針對士族的清洗徹底落幕,二十多個大小官吏被罷免,釋放了五十余人,六百八十多人被斬首。

三百余家被抄家,兩千七百多人貶為賤籍。

待在監牢之中三個月,養得白白胖胖的田豐出獄,升任御史大夫,徹底站到了世家豪族的對立面上。

這件桉子被士人稱為「田豐桉」,民間又戲稱為「鉤子桉」。

都在傳田元皓以自己為肉餌,釣出了一大堆心懷不軌之徒,百姓人人稱贊,官聲斐然。

可有些人卻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個中滋味,難以言表,田豐的心情很復雜,默默的背上了這口鍋。

劉襄知道這是錦衣衛的暗間在引導輿情,出自賈詡的安排,把矛盾引到了田豐的身上。

這算計,深得我心啊!

所以,賈文和的長子入太學為博士,次子入秘書丞為郎官。

皆大歡喜!

至少劉襄是這麼認為的。

有了近四千顆腦袋打底,登基之事,他連一絲反對的聲音都沒听到。

這就挺好,耳根子清淨。

最近幾天,長安多了一些外國人,東北那邊的扶余、摟邑、穢貘,西域的鄯善、龜茲、焉耆、尉犁、于闐、精絕,都派了使節,前來朝拜。

東北的不必贅言。

西域是因為曹操所部已經兵出玉門,打進了車師境內,報捷長安,言其國有城邑,兵弱易擊,破車師六國,斬三王首級,呈送御前。

時隔二十年,大漢的兵馬再次位臨西域,四萬大軍讓他們想起了漢人的強盛。

隨軍而來的兩萬余人的大商團,用優質的商品,化解了各國的緊張,漢使糜竺以精美的瓷器,華貴的絲綢開道,正在西域諸國開心的結交「朋友」。

西域商路初步開通,西征的戰略目標達成。

征西軍該撤退了。

兩年征戰,三千六百里路途,兵卒已經疲憊,長安的糧倉也快要見底。

打不動了。

車師六國的疆域就是現代的吐魯番盆地,既然已經入手,那就沒有吐出去的道理,劉襄下令︰

「任命曹仁為戊己校尉,領五千人馬就地屯田。」

「任命蒯良為西域長史,領五千士卒重建西域長史府。」

「命曹操率三萬大軍撤回長安。」

回軍之前,還給了老曹一個額外的任務,招募西域本地的勇士,組建色目營,全員騎兵,名額一千,納入禁軍序列。

登基之前,中軍各營已經改組禁軍。

禁軍所轄羽林、期門、虎賁三軍,錦衣、千牛、金吾三衛、屯騎、羌騎、色目、陷陣、射聲、輕車六營,合稱禁軍十二團營。

原步兵營八千人,早已改建為期門軍,主將周倉升任衛尉。

虎賁軍由虎賁中郎將史阿統領。

驍騎營、越騎營和宿衛改組為羽林軍,總計七千五百騎,兩千甲騎具裝為羽林左監,五千弓騎為羽林右監,五百宿衛為隨駕騎士,典韋提為羽林中郎將。

崔奕升任光祿勛,總領羽林、期門、虎賁,及隨侍郎官。

護軍營八千人改建為金吾衛,趙雲升任執金吾,兼任中護軍。

錦衣衛由賈詡統管,千牛衛已經從書城調回長安,現在駐扎在北宮,正在接受皇甫嵩和朱的教導,盧植已經告老還鄉,身體快不行了。

劉襄準備在登基之後,從北宮之中劃出一片區域建立軍校,千牛衛既是學員也是教官,負責輪訓底層軍吏以及填補中高層軍官。

這是隨侍在他身邊的三軍三衛,不御駕親征的話,基本不會大規模調動。

胡騎營所部騎卒,皆為歸化的烏桓人、鮮卑人、匈奴人,如今都已經入了漢籍,再叫胡騎就不太好听了,所以更名為屯騎營,輕重騎兵都有,滿員四千人。

陷陣營有一千五百甲士,以後會擴編為四千人。

射聲和輕車未有變動。

羌騎和色目兩營為騎營,現在只有編號,人員還未選定,原護軍營都尉黃忠,調任羌騎都尉,正在涼州選拔騎卒,征西軍撤回之後,也在羌騎選拔的範圍之內。

至于為什麼要設立色目營?

當然是為了以後遠征西域做準備,只拿下吐魯番盆地,可滿足不了劉襄的胃口。

這六營是禁軍的野戰部隊,編制暫定為一萬八千人。

九月初五的子時開始,禁軍士卒就已經戒嚴了長安內外。

今天是登基大典。

劉襄的登基流程有點不太一樣,因為他稱帝既不屬于禪讓,也不是先帝直接傳位,很多程序走不了。

漢制,先帝駕崩,新帝先在靈前繼位,一月之後方才舉行登基大典,典禮之時從太後手中接過傳國玉璽,受百官朝拜,然後換下帝袍,重新穿上孝服,為先帝守孝。

不說劉協早已安葬皇陵,按輩分,劉襄是他叔父,沒有為晚輩守靈的道理,這不合孝道。

當朝也沒太後,就算有太後,她也沒傳國璽。

所以,劉襄在清晨祭祀了宗廟,然後繞行到未央宮的北宮門,從此門而入,向前殿行進,正式入主這座別稱為紫微宮的宮城。

祭祀祖先、登基稱帝、接受朝拜。

就是這麼簡單明了!

非常符合劉襄的性格。

宮城之內的干路有三條,兩條平行的東西向干路貫通宮城,將未央宮分為南、中、北三個區域。

中部有一條南北向干路縱貫其間。

三條路將宮城大致分成了五個區域。

劉襄此時就被天子儀仗和隨侍的百官簇擁著,走在南北向的干路之上,西側是中央官署、少府以及負責藏書和歸納檔桉的石渠閣、天祿閣,東側是宮牆,里面是椒房殿,是皇後居住和打理後宮的所在。

伴隨著沖天而起的鼓號之聲,在沿途禁軍崇敬的目光之中,走到了未央宮的中部地帶,來到了巍峨的前殿。

秦漢之時,宮城之內的大朝正殿稱為前殿,不是因為它在前邊才得名。

它是未央宮最重要的主體建築,居全宮的正中,位于龍首山的山丘之上,其它重要建築圍繞在它的四周。

前殿是個宮殿群,內又分為前、中、後三座大殿,中殿是正殿,皇帝登基、重要朝會、皇家婚喪等大典均在此舉行。

他不是第一次來前殿,在這里開朝會也有一段日子了,可被肅穆的禮儀氛圍一烘托,被成千上萬的士卒、官吏圍繞、注視、歡呼,突然覺得這處宮殿,透漏出無比的厚重之感。

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有損毀,有增補,表面早已不再光鮮亮麗,可它承載的那些故事,如走馬燈一般浮現在腦海之中。

有送嫁和親的屈辱,有殺戮功臣的無情,有長驅瀚海的壯闊,有傾國一戰的決絕。

也有爭權奪利的齷蹉,叛軍焚燒的痛楚。

更有京師遷移的失落。

現在,我來了。

不知道我能為這座宮殿帶來哪些精彩的故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