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五十二章 徐州易主

陶謙的日子不好過,三郡之地已不受控制,境內的世家大族皆心向袁氏,甚至有人來勸他讓賢。

誰是賢人?

當然是士族冠冕,汝南袁紹。

陶謙跟徐州的士人不對路,當初也是憑借麾下幾萬兵卒壓服的眾人,現在反彈來了,可大軍陷在了瑯琊,臧霸、孫觀等人態度曖昧,開始不听他調遣了。

他很是發愁。

可惜他不知道,有人正率領兵馬,在世家大族的遮掩之下,直奔他而來,否則,他就不是發愁而是發瘋了。

袁紹、曹操合力對付一個老頭子,超級不要臉。

而此時的劉襄,也想算計一個老頭子。

盧植,盧子干。

盧植今年七十歲了,去年董卓廢立皇帝的時候,他當場大罵董卓,要不是滿朝官吏為他求情,當時就得準備後事。

辭官回家之後,直接躲到了山中隱居,根本沒給劉襄上門拜訪的機會。

現在他出山了,是小間諜盧毓報的信。

盧毓今年八歲了,是盧植的幼子,也是他僅存于世的孩子,還是劉襄的虎賁郎之中最小的一位,被史阿忽悠進來的。

當然,劉襄就當這是個玩笑,至于盧家怎麼想的,他不在意。

自從盧毓三歲的時候被史阿「拐騙」,要帶他去洛陽見盧植最後一面,結果半道上讓劉襄奪回來之後,這孩子就黏在了史阿身邊,死活要拜師學劍,然後稀里糊涂的成了虎賁軍最小的一員。

果然是三歲看老,「小傻子」的做派一直沒變。

不得不說,史阿平時寡言少語的,「拐賣」小孩可真有一套,劉襄命他組建虎賁軍,好幾年過去了,人員還不到五十個,最大的十六歲,最小的八歲,除了盧毓是拜師學劍以外,其他人,全是史阿在流浪兒和戰死的安平軍遺孤之中選出來的。

忠誠度是挺高的,就是成軍之日遙遙無期,而且有點歪,全員劍士,擅長隱匿、潛行、刺殺、步戰格斗。

虎賁軍不應該是殿廷衛士嗎?養了一幫未來的刺客是個什麼鬼?

算了,劉襄也不差這幾個護衛,他倒是想看看,史阿最後能把這些小孩練成什麼樣子。

話題扯遠了,重新說回盧植,他應該是听說了書城的事,估計是想要看看實際情況,畢竟這事挺稀罕的,對讀書人的吸引力太大了。

可劉襄不想讓他只是當個旁觀者,最好能把他吸引過來,開個講武堂什麼的,為安平軍培養一下高級軍官。

直接征闢肯定會被拒絕,人家入山隱居就是不想在他這里出仕。

拿他兒子要挾的話,會不會太下作了?今時不同往日啊,劉襄現在的地位和名望不低,得學會愛惜羽毛,不能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一副造反頭子的做派了。

而且想讓人教學,總得讓人心甘情願才行。

怎麼辦呢?

他在苦苦思索之時,侍從稟報,袁滂求見。

那得趕緊請進來。

袁滂八十七了,走路已經開始顫顫巍巍,原本在陳郡養老,等待安葬祖墳。

「袁公快快請坐,不知此來何事?且請直言,吾必定全力去辦。」

袁滂可以算是劉襄的伯樂之一,當初在洛陽之時,沒少為他爭取政治利益。

「听聞君侯要築城藏書,還要大開方便之門,供學子誦讀、抄錄,此等彰顯文華之事,老夫怎可缺席?忝顏前來,求一個共襄盛舉的資格。」袁滂笑呵呵的又打趣了一句︰「倚老賣老之處,君侯可莫要責怪。」

劉襄鄭重的行了一禮︰「袁公能來,吾求之不得,這是給書城添彩,您的名號一亮出來,能震懾多少宵小?省去多少詆毀?這是在扶持晚輩,吾謝過袁公!」

天底下的事,就沒有能讓所有人滿意的,有贊頌的,自然會有詆毀的。

那些經學世家,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憎恨他免費傳播學問呢。

袁滂三朝元老,曾位列三公,雖然致仕了,但名望極高,有他在,真的能省去很多麻煩。

估計是袁渙特意搬來坐鎮的。

再加上蔡邕、鄭玄等人的名望,這書城才能被世人認同。

劉襄是真心實意的感謝,當即表示,願拜袁滂為書城祭酒。

書城不會納入州郡的官吏系統,祭酒就是名義上的首腦了,當然不會安排什麼具體的事務,快九十的老人了,還要求他辦理政務的話,那就是喪盡天良。

袁滂捋了捋銀白的胡須,笑得開懷,面前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成長的可真快呀,已經雄據河北三州,成了天下頂尖的諸侯,自己當初的選擇果然沒錯。

陳郡袁氏要從龍而起了!

一老一小又聊了幾句,劉襄說了想邀請盧植的想法和難處。

袁滂指點道︰「鄭康成和管幼安與盧子干同出一門,可讓他們邀請。吾還听說盧子干欠了鄭康成天大的人情,加入書城是好事,他不會不應。」

「多謝袁公指點迷津。」

袁滂畢竟年紀大了,閑聊一會便有些精力不濟,劉襄親自送他回到了袁渙府上,袁渙整天泡在工地,已經有段日子沒見到人了。

自袁府回來之後,便請托鄭玄、管寧兩人,邀請盧植來書城相助。果然如袁滂所料,盧植並未拒絕,幾天之後,鄭玄等人便攜盧植請見,眾人就書城之事暢談一番。

書城的管理系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負責管理、校訂書籍的秘書監、校書郎和經學博士,二是學院,三是城防。

因為其特殊性,最好能用德高望重之人充任,就算是負責城防事務的守將,派個不通學問的將校也不太符合氛圍。而且書城的聲望一旦打響,沒有哪個傻子會冒著得罪全天下讀書人的風險,死命攻打這座城池。

所以,盧植被任命為書城的都督,提督書城內外諸軍事,他也同意會在閑暇之余辦個講武學堂。書城的守軍是六百多個千牛備身,這些人是安平軍的備用軍官團,希望能在盧植的手下學到些本事,如果有效果,在役的軍官也可以輪換一下。

城內配備的司 、賊曹也歸其管轄。

鄭玄、管寧、邴原、劉洪等人除了學院事務之外,還要兼任五經博士。

蔡邕被「劫」回冀州之後,就一頭撲在了藏書上,帶領在將軍府的書吏和學院的學子之中,選出來的三百多人,組成了秘書監,劉襄任命他為監令,佐使由他自己去選人。

這老頭選的第一個人就是他的女兒、劉襄的媳婦、以才華聞名的女子︰蔡琰。

這並不是什麼離經叛道的行為,漢代女子的地位挺高的,封侯的都有好幾個呢,沒什麼可驚訝的。

管理書籍的人員,以後還得慢慢增補,這就不能著急了,因為此時的書城正在挖掘地基,離建成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

與地基一起規劃的,還有防火的引水渠、蓄水的池塘和排污、防澇的下水道。

秦漢時期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城市下水道體系,但只在京師等等大城才有,官員、富戶的居住區有排污的溝渠,平民的居住區用的是滲井。

滲井就是個旱井,里面裝了砂石、木炭,用來過濾污水。

隋朝在漢長安的邊上修建大業城,就是因為漢朝長安的滲井用了幾百年,污染了城區的地下水,那里的水不好喝,所以才在龍首原那邊另建新城的。

唐朝的長安就是隋朝的大業城,跟漢朝的長安不是一個地方。

新建的書城和鄴縣的北城區都布置了下水道,沒有安排滲井,那玩意過濾不干淨,還有殘渣留存,不但招引蚊蟲,時間長了還會污染淺層地下水,附近的井水就不好喝了,還不如排進漳水。

兩座新城一天一個樣子,時間在不停的流逝。

三月初,太史慈回報,河內太守王匡聚集船只,準備渡河,是否要在河面殲滅其部?

劉襄回文,監視即可,不必干擾其部渡河。又下令軻比能監視懷縣,守軍渡河之後,率軍前出,接手城池。

徐州探子回報,曹操率兵突襲郯縣,有內應開啟城門,陶謙和兩個兒子陶商、陶應被殺,徐州易主。

袁紹收攏徐州各部,起兵六萬,正在西進。

司隸探報,董卓正在加快移民的速度,滎陽胡軫所部放火燒城,周邊鄉亭的民居也沒放過,滎陽、成皋一帶已成白地,其部退至旋門關。

聯軍討董要進入第二階段了?可孫堅沒來,誰給他們做打手呢?

不會是曹老板吧?

劉襄在胡亂猜測,反正跟他關系不大,河南之地打成一鍋粥才好。

最好能消耗殆盡,讓自己撿個便宜。雖然這事是絕對不可能的,但不耽誤他白日做夢啊。

他正在想好事的時候,有兩個人上門求見。

一個是荀彧,一個叫劉和。

荀彧終于回來了,他在冀州、幽州轉了快兩個月了,要不是家人還在,劉襄還以為他跑了呢。

另一位劉和自報家門,是劉虞的長子,從揚州而來,是來求援的。

隨身帶了劉虞的書信,信里面說了袁紹要抓他登基稱帝的事情,他逃到了會稽郡躲避,知道幽州海商能行船到達揚州,請劉襄派船營救于他。

信中還說袁紹的謀劃若成,劉氏江山必然不保,思來想去,只有幽冀之地能夠躲避。

救不救劉虞呢?救回來怎麼安排呢?劉襄陷入了沉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