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九章 暗伏一支兵馬

納昭姬為妾的事情只能口頭上定下來,大軍出征在即,不是舉辦婚禮的時候。

雖然漢朝納妾不用三書六禮,接回家中就行,可這是與陳郡袁氏及蔡氏的聯姻,不能輕慢,傷了顏面會得罪人的,要走一下婚禮流程,表示尊重。

按大漢的律法,劉襄能娶一妻八妾。

《戶婚律》記載︰「功成受封,得備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婦」、「年四十以上無子者,方許奏選一妾以為宗祀計。」

我國古代自周以後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沒有三妻四妾的說法,律法是不承認的。

《戶婚律》規定︰「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意思是說,家中有妻而再娶,不僅男方要被判處徒刑一年,若女家明知男子有妻而將女兒嫁給對方,也要減一等處罰,若女方不知而被騙嫁人,則女方不受懲罰。當然,雙方的婚姻關系必須解除。

重婚罪自古就有了,雖然民間管控的不怎麼嚴格,可出仕為官,這種錯誤是不能犯的,會被政敵攻擊,否則袁渙根本不會提納妾的事,讓劉襄娶個平妻就皆大歡喜了。

私事說完,征闢袁渙為軍中功曹兼領錄事書左,協助劉襄處理桉牘之事,他的私兵部曲也一並納入軍中,可惜全是步卒,命令他們跟著射聲和步兵兩營一起訓練,跟不上行軍速度的,打發回家。

「曜卿發文晉陽,命並州刺史張懿征調馱馬五千四百匹,吾要給全軍騎兵每人增補馱馬一匹,至少保證一人三騎。發文休屠部,征調三千胡騎隨軍,在晉陽集結。」

休屠部是匈奴人,但他們既不是南匈奴也不是北匈奴,曾經在武威、張掖一帶建立過休屠王國。後來經歷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把他們打得夠嗆,就投降漢朝了,武帝把他們內遷到涼州的北地郡、安定郡和並州的西河郡、上郡安置。之後漢軍多次北伐,把匈奴打得分裂,投降內遷的被叫做南匈奴,逃亡漠北的被叫做北匈奴。

到東漢以後,匈奴人主要的生活區域在並州,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涼州和幽州,統一歸屬南匈奴王廷管制,休屠部自然也不例外。

他們跟南匈奴的矛盾很大,王廷已經調不動他們了,董卓麾下有休屠胡,戰力很強,主要是生活在安定和北地的部落。

劉襄對並州的休屠部挺感興趣的,這是一支強兵。

南匈奴的戰力太差了,現任的匈奴單于羌渠,是個忠心大漢的,也不好拉攏。

袁渙為難的說道︰「將軍,沒有朝廷詔令,他們不會從命。」

「用鎮北將軍的印,不試一下,怎會知道有沒有用呢?」劉襄想看看鎮北將軍的影響力,知道結果才好安排戰略。

「將軍如此行事,恐惹朝中非議,不如上表陛下,請陛下決斷,權柄愈重愈要謹言慎行。」袁渙在勸諫,也在觀察著劉襄的神色,想看看他是不是個能納諫的。

劉襄沉吟片刻,開口問道︰「如何能不惹人非議,還能知道鎮北將軍的權限範圍?」

「將軍受命出征,大軍所到之處方能展露威嚴,以便整肅軍務,如此,無人敢于質疑。」能納諫,這很好,袁渙微微點了點頭。

「恐會貽誤戰機。」

「大漢威嚴尚存,將軍此時萬不可隨心所欲。」袁渙在心里佩服父親看人的眼光,眼前這位果然不是個能屈居人下的。

劉襄覺得這話有意思,好一個「此時」不行,開口問道︰「何時才能為所欲為?」

「春風未至,尚需蟄伏。」

蟄伏啊,確實,這幾年得老實一點,至少表面上得老老實實的混日子,靈帝雖然是個昏君,可他不死,大漢不會分崩離析。

靈帝一死,董卓一鬧,機會才能到來。

劉襄撇撇嘴,這兩個就是老子的春風?一個老色批,一個死胖子,春風這個詞被玷污了。

他揖手行了一禮︰「多謝曜卿教誨。」

袁渙微笑還禮︰「不敢,將軍能納善言,實為明主。」

兩人正在表演君臣相得的戲碼,宿衛來報︰「啟稟主公,營外有人自稱徐晃,說有要事求見。」

徐晃?未來曹老板的大將,治軍嚴謹,被評價為有周亞夫之風,這得見一見。

「帶進來。」

不多時,徐晃入帳,雙手作揖躬身行禮︰「河東徐晃,表字公明,拜見鎮北將軍。」

徐晃大概二十出頭,身高七尺半,肩寬胸闊,敦實粗壯,有點橫向發展的意思。

劉襄頷首回禮︰「公明有何事,盡管說來。」

「啟稟將軍,某仰慕將軍威名,特來投奔,願在軍前效力,來之前有一同鄉,名為楊奉,在白波谷廝混,知徐某要來,特意托某進言,其與同伴也很仰慕將軍,想帶人投效麾下,望將軍恩準。他托徐某轉送拜禮,這是禮單,請將軍過目。」

劉襄心中滴咕,投效?是投降吧,這些白波賊這麼慫的嗎?大軍在臨汾扎營,可不是為了他們。

看樣子是誤會了,主動投降是好事啊,這是個壯大勢力的好機會。

「他們有多少人?」

徐晃恭敬的回答︰「七萬人。」

「什麼條件?」

徐晃怕被誤會是白波賊一伙,趕緊解釋︰「啟稟將軍,某不知他們的條件,只是代為進言,若將軍同意他們投效,某願去谷中傳話,打探山谷詳情。」

「那就勞煩公明去白波谷一趟,吾同意他們投降,明日午時在谷口敘話,听听他們的訴求。」

「遵令,徐某這便動身去谷中傳信。」

徐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下了百斤黃金,幾件玉器珍玩。

收起來,充做軍資。

第二天,劉襄只帶著宿衛,快馬趕到白波谷谷口。

郭太、韓暹、李樂、胡才、楊奉五人,已在谷口等候多時,還事先搭建了廬蓬,幾人行禮見過,在廬蓬之中坐定。

五人只說仰慕將軍威名,並未提什麼過分的條件,並且願意棄械,接受收編。

劉襄不想收編他們,正確的說法,是不想用漢軍的身份收編他們,白波谷距離洛陽只有四百余里,北進不遠就是並州太原郡,遏制汾水河道,位置險要,在此地暗伏一支兵馬,戰略價值極大。

可此時不收編他們,回頭恐有變數,又要怎麼控制這里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