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四章 南下

劉襄在薊縣待了三天,後軍押著糧草輜重到了。

此次運糧兩萬石,後續會繼續運輸,劉襄準備在薊縣存糧二十萬石,用來賑濟廣陽災民以及應對大軍攻伐的消耗。

鄒靖全軍覆沒,涿郡兵力空虛,正是攻城掠地的好機會。

出兵之前,還有些隱患要處理,首當其沖的就是黃巾軍。

薊縣一共有一萬兩千黃巾軍投降,因為多次大戰,青壯損傷嚴重,能戰者不足六千,其余皆為老弱婦孺。

嚴綱查訪多日,下令食人的是程志遠的副將,叫趙規的,其部下三千余眾,多有食人。其余各部沒有參與。

那就不用猶豫了,劉襄下令︰「讓他們去城北墓葬區挖坑,調一曲弩手,一曲甲士,在外圍監視。挖好了坑,就地行刑,如有反抗,一律射殺。

行刑之後,讓城中百姓去看,告訴他們,這些黃巾吃人,所以要處決他們。

百姓如有冤情,可來上告,安平軍會為他們主持公道。」

嚴綱領了兵符令箭,帶著本部緹騎去射聲營和護軍營調兵,又驅使黃巾軍趙規部,去城北行刑。

劉襄沒有去,他怕自己心軟。

處理了那些吃人的,剩下的黃巾就要分批甄選了,挑出太平道人,貶為奴僕,分別送去各處礦洞;

裁汰了將近五千老弱婦孺,留他們在薊縣做工,算是以工代賑了;

剩下三千多青壯,征召為民夫,為大軍運送糧草輜重,此戰過後,和留在薊縣的黃巾軍老幼一起拉去屯田。

俘虜的涿郡兵馬一千五百人,在薊縣服勞役,修繕城防,疏通護城河。他們的戰斗意志,讓劉襄有點忌憚,不太敢帶在軍中,到了涿郡,他們鬧事怎麼辦?

鄒靖在廣陽征召的民夫,被俘虜了四千多人。這些人搖身一變,成了安平軍的民夫,劉襄跟他們約定,此戰過後,送他們歸鄉分田。

分田的法寶一祭出來,這些民夫的精神面貌立刻就不一樣了,好歹有了盼頭,不再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

廣陽郡從初春黃巾起義開始,就一直戰亂,原本將近三十萬的人口,現在怕是不足十萬了。特別是鄉野之中,田地荒蕪,屋舍空置,幾無人煙。當真是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兵災的禍害比水火之劫更嚴重,對百姓來說,是滅頂之災。

也就是幾個縣城,還有些居民,餓得皮包骨頭,離死不遠了。

對劉襄來說,全取廣陽郡已經沒有障礙,只要再攻取安次縣和廣陽縣,就算是拿下廣陽郡全境了,沒有什麼難度。

難的是,怎麼恢復生產,怎麼養活剩下的百姓。廣陽郡的田地撂荒了一年,這一季沒有收獲,百姓手中沒有存糧,沒人賑濟就只能等死。

劉襄至少要養他們一年。

可是,下一季怎麼辦呢?廣陽郡沒多少青壯了,就剩下一堆老弱婦孺,指望他們種地的話,怕是養活不了自己,劉襄得給他們找條出路。

再有就是田地的問題,大量的田地撂荒,眼見著就要變成荒地了。荒地想要再養成良田,是要費好幾年功夫,花大力氣才行的。

說到底還是人口不足的問題,這是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種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涿郡倒是人口不少,有六十多萬。但是,涿郡也沒有到人口過剩的程度,沒法補上十幾萬的勞力缺口。

幽州實在是缺人,劉襄覺得青州、冀州人挺多的,得想想辦法,弄點人來。不搞點動作,他念頭不通達。

劉襄的想法挺多,可事情還得一件一件的做。

現在的精力還得放在戰事上。

這場戰爭劉襄謀劃了幾個月,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就更不能疏忽了。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個道理,他懂。

七月二十七日,劉襄率兵逼降安次,城中只余八千饑民,被遷到薊縣生活。

命令後軍帶一萬民兵駐守薊縣,運輸輜重,囤積糧草,護持潞縣到軍都縣的糧道。

命令楊出兵軍都徑,佯攻居庸關,牽扯上谷郡兵力,為閻柔創造戰機。

傳令閻柔,可伺機進兵居庸縣,與右軍夾攻居庸關,打通進入上谷郡的道路。

七月二十八日,劉襄領正兵一萬六千人,民兵五千,民夫七千,渡過?水出兵廣陽縣。

廣陽縣靠近涿郡,又是鄒靖進兵時的糧道節點,情況比其他縣要好一些,能得到一些賑濟,有幾萬百姓聚集。只是青壯都被鄒靖抽調了,劉襄大軍到時,沒遇到什麼抵抗。

又背上了幾萬老弱婦孺的包袱,劉襄也很無奈,總不能不管吧?可他不能總用軍糧往外貼補,這不是辦法,長久不了的。

漁陽確實囤積了一些糧食,可那些都是有用處的,要養兵養馬,要養工匠,要招募民夫,要備荒備戰。

怎麼算都不夠用。

還是得指望涿郡的糧食,必須盡快拿下涿郡,不能拖到冬天,更不能等到明年。

留下五百正兵一千民兵,命他們守護糧道,大軍不在此地停留,兵進涿郡,直奔良鄉縣而去。

良鄉在廣陽縣西南五十余里處,位于聖水北岸,全境皆為平原,倒是挺適合開荒種地的。

可惜就是人少。

大軍一到,良鄉縣長就乖乖的開城投降了。接管城防以後,劉襄不理其他,直奔府庫。

良鄉縣存糧不足三千石。

他只好帶著兵馬,去找縣中大戶借糧,砍了十幾個腦袋,搜遍了良鄉縣豪強地主的府邸,也才募集了一萬石糧食。

剛剛夠災民吃一個月。

留下一千正兵一千民兵,先運些糧食回廣陽縣應急,並守護糧道,看守退路。

大軍休息一夜,繼續開拔,向涿縣行進。涿縣距離良鄉八十余里,是涿郡的郡治。

在本地向導的帶領下,渡過聖水,向南走了一天,避過垣水和桃水交界處的泥濘路段,第二天再渡過桃水,轉向東行,中午的時候趕到涿縣,距縣城東門十里處安營扎寨。

劉襄帶宿衛前去觀城,涿縣就是後世的涿州,有天下第一州的美譽。西臨太行北依燕山,城周九里,城垣高三丈有余,開有四門。

相傳黃帝車裂蚩尤,部分尸骨棄于涿地,為避蚩尤之孽,修築古城時,西門凹入,形成了東北內折,西南凸出的樣子,當地俗稱「凹」字城。

因形似臥牛,故又稱之為「臥牛城」。

城西百余步,桃水由南向北流過,至城北三里處折而向東。桃水是巨馬水的支流,在涿縣轉向東流,匯合垣水,繼續向東在陽鄉那里匯入聖水,東流入海。

涿縣西北二十余里處,還有一座西鄉小城,是侯國封地,與涿縣成掎角之勢,互為依托。

劉襄心中發愁,這座城池不好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