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7章 武德十一年的開門紅(三更走起)

「太後娘娘,太後娘娘,陛下從草原出來了!」

別看裴寂年紀不小了,但是此時此刻,卻是走的飛快。

作為尚書左僕射,朝中的一些消息,他自然是第一時間就收到了。

李承宗從草原上出來了,雖然還要一些時間才能回到長安城,但是相關消息卻是第一時間就送到了長安城。

畢竟,封建時代,皇帝沒有消息了,這是很嚇人的。

李承宗自然是要讓長安城的百官知道自己還活的好好的。

要不然一些原本沒有想法的人,也要有想法了。

「大郎有消息了?」

鄭觀音雖然盡量的讓自己保持鎮定,不過還是忍不住站了起來。

「太後娘娘,陛下這一次縱橫草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功勞,實乃我大唐的幸事啊。」

「這個大郎,知道給朝廷傳信,卻是不知道提前告訴自己的阿娘。」

知道李承宗的安全沒有問題之後,鄭觀音又開始嫌棄他沒有提前跟自己打招呼了。

朝中大臣都知道消息了,自己卻是沒有收到任何的聯絡。

「太後娘娘,陛下帶著新軍不僅在朔州城外擊潰了頡利可汗的精銳騎兵,還追擊到了大草原。

在草原上的一個多月里頭,梁師都和後隋都被陛下滅國了。

突厥人這一次也是元氣大傷,未來幾年,沒有誰敢再來騷擾我們大唐了。」

此時此刻,裴寂有點慶幸自己沒有走出最關鍵的幾步。

雖然他也知道估計自己的宰相位置差不多到頭了,但是肯定也是不希望離開的太難看。

「大郎歸為我大唐的陛下,自然有著上天保佑,這一次能夠德勝歸來,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雖然鄭觀音剛剛還在抱怨。

不過她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時候不是自己抱怨的時候。

「太後娘娘言之有理,陛下洪福齊天,文武雙全,實在是前所未有的帝王。

我大唐有如此明君,何愁國家不能強盛啊。」

裴寂在鄭觀音面前刷了一會存在感之後,倒是很快的就告辭了。

留下鄭觀音跟幾個子女在那里熱鬧的討論著。

「阿娘,大哥這一次離京那久,什麼時候可以回到啊?」

李婉欣應該是最想念李承宗的人。

這段時間,她覺得日子過得很無聊。

除了去渭水書院听听課,她都不知道要干什麼了。

自己大兄不在長安城,做什麼事情都不得勁。

「再有個十天八天應該就回來了,欣欣,你年紀也不小了,可不能老是在長安城里頭到處轉悠了。」

鄭觀音對于李婉欣也是很無奈。

這個女兒,自己有點管不動。

除了李承宗說的話管用,其他人說什麼,李婉欣都不是很听得進去。

「阿娘,我哪里去到處亂轉,我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是在渭水書院醫學院學習呢。」

「你那叫做學習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大兄說過了,學習的時候要好好學習,玩樂的時候要好好玩樂。

我這是在執行大兄的旨意呢。」

李婉欣別的本事有沒有見長,鄭觀音不是很清楚。

但是她很確定的是自己女兒斗嘴的本事,絕對是增長了的。

她們母女兩在那里你來我往的,李承道和李承德幾個,倒是不敢說什麼了。

特別是木訥的李承道,直接就低著頭溜走了。

……

李承宗的凱旋儀式,搞得非常隆重。

有那麼大的戰果,自然要好好的顯擺一下。

這對于提高李承宗的威信,也是很有好處的。

哪怕是到了後世,大家也知道儀式感很重要。

更加不用說現在了。

禮部尚書岑文本,簡直就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把這個迎接儀式搞得盛大無比。

「陛下,突厥使臣前天就已經到長安城了,他們這一次準備跟我們求和!」

岑文本見到李承宗的第一時間,就匯報了一個好消息。

對于這個時候的大唐來說,突厥還是最主要的威脅。

事實上,對于中原王朝來說,北方草原一直都是最主要的威脅來源。

所以哪怕是已經打敗了頡利可汗,大家對于突厥人還是比較重視的。

「哦?頡利可汗這一次學乖了啊?」

李承宗有點意外,又覺得理所當然。

「陛下,不僅頡利可汗的使臣到了,薛延陀、西突厥等的使臣也都在前幾天陸續到達了。

看來這一次陛下在朔州大敗頡利可汗,還在草原上掀起了巨大的風浪,已經引起了各個部落的重視了。」

岑文本不斷釋放著利好消息,讓李承宗的心情變得更好。

「武德十一年,陸陸續續有許多番邦屬國的使臣來到長安城,微臣認為不需要多久,萬邦來朝的局面就會出現,這些無不證明了陛下的英勇睿智。」

許敬宗及時的插了一句話。

這一次李承宗出征,大量的使用了火器。

而這些火器,都是工部參與了相關制造的。

所以許敬宗也是與有榮焉。

當然了,哪怕是沒有這個原因,他也會找到別的原因湊上去。

及時的在上級領導面前刷存在感,這是非常必須的。

許敬宗顯然對此有著充分的認識。

「如今我大唐的國力在快速的增加,此消彼長之下,四周的番邦屬國就顯得更加弱小。

這些蠻夷,如果識相的,就應該早早的來長安城拜見陛下。」

馮立此時是一臉傲然。

在他看來,所有的番邦屬國,地位都是比不上大唐的。

給他們面子,讓他們來拜大唐為宗主國,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陛下,武德十一年剛剛開局,就迎來了開門紅。

大唐今後必定會成為一個超越強漢的存在。」

褚遂良此時也跳出來冒了個頭。

反倒是裴寂、封德彝、陳叔達、蕭瑀這些宰相,今天低調的很。

大家都是聰明人。

李承宗一旦徹底的站穩了腳跟,接下來要做什麼,大家自然就知道了。

不過,這一次他們估計要失望了。

李承宗短時間內還真是沒有要大規模的調整朝廷官員的意思。

畢竟官員調整的太過頻繁,就會導致很多政策沒有辦法一直執行下去。

後世很多地方都是吃過很多虧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