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九章 你們什麼都沒有

朱璉和鄭憐玉都以為趙纓絡去了廟街,借口督查靖康大陸的開發和水師物資調運。

誰都沒想到,李敬讓她去扶桑和廟街轉了一圈。

就讓她待在了離登州不遠的凌海洲軍港。

跟生過孩子的趙玉盤,趙福金不一樣。

她是頭胎,李敬放心不下。

時常借著看新兵配合新艦訓練,到凌海洲看她。

還守著她生下一個兒子。

「仙蘊,靈蘊,你們命真苦,哥哥妹妹弟弟一出生就有人寵愛,房子里堆滿了各種玩具,還有牛羊專門產女乃伺候,被封爵位,你們什麼都沒有!」

李敬簡直服了趙福金。

她跟趙玉盤把孩子帶到登州,就安置在水師營地。

侍女,女乃媽,一應俱全。

因為趙福金說是去南洋替換了趙玉盤,沒有在臨海居露面,至少目前還沒人知道。

或者朱璉已經知道了,只是因為趙玉盤和趙福金沒有讓孩子主動露面,或者覺得此刻不是時候。

所以沒有打攪她們藏在軍營的平靜生活。

可從來沒缺過玩具,鮮女乃,各種美食。

偏偏每次李敬來看女兒,趙福金就無中生有的找他的麻煩。

李敬知道趙福金心里有些怨言,明明把孩子接回來了,卻沒有在臨海居露面。

倘若朱璉見到了兩個孩子。

至少郡主的封號跑不掉了。

萬一明年趙桓回來,不喜歡兩個孩子,恐怕又會產生變故。

「四妹,不要為難靖王,他也不容易!」

相比趙福金,趙玉盤更清楚眼下的局勢。

若是宋金和約履行,趙桓就回來了。

雖說李敬,關勝,陳過庭,黃燦,李綱都是趙桓擢升提拔的舊臣。

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趙桓繼續成為太上還是還朝做皇帝。

還能不能重用這些自己不在時候支撐大宋朝局的肱骨之臣。

這都是未知數。

尤其是李敬還跟自己三姐妹有著這樣的關系。

趙桓能不能接受朱璉,鄭憐玉讓朝中長公主,公主去拉攏權臣這樣的做法。

一旦不能接受。

兩個女兒,還有趙纓絡剛生下的兒子,全部都會處于風口浪尖之上。

成為帝王之怒的宣泄口。

「大姐,李敬,不要太悲觀,我覺得皇兄還是顧念兄妹,君臣情誼的!」

在帝王眼中,任何親情都比不上江山的萬一。

靖康之難就是最好的證明。

趙玉盤心里非常清楚,昔日李敬接受她和趙福金,包括後來的趙纓絡,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讓朱璉,鄭憐玉,趙柔嘉安心。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

哪怕朱璉放話已經寫信給趙桓,讓他回來以後安心做一個太上皇,陪朱璉游歷西洋,靖康大陸。

但是北狩多年的趙桓是怎麼想的。

性格會不會跟北狩之前一樣的善變。

誰也說不清楚。

「大長公主,不要太擔心,我又不是大宋的罪人,好歹是數得著的功勛,太上皇也許知道我們之間的事情會不喜歡我,但是他不會拿我怎麼樣,大不了我申請駐防靖康大陸或者南洋的。遠離大宋權力中心就是了!」

趙玉盤看見李敬捏著自己手,一副澹然的樣子,意思是不讓自己想太多。

不由得很心疼。

憑什麼啊。

李敬文韜武略,屢屢在戰場創造奇跡,挽大宋于為難之中,然而卻處處藏匿自己的能力。

大宋百姓有今日吏治清明,蒸蒸日上的生活。

大宋有此強軍,皆是李敬一人之功。

可是他名義上出任樞密使,把權利盡量的限制在軍隊上,不觸踫政務。

可是欽命軍的存在就是無形之中再次分化他手上的兵權。

眼下李敬連師父教授的冶煉,造船技術也拿出來換回趙桓。

真是對大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可是李綱卻在聯絡部分朝臣,迎接歸來的趙桓還朝。

在靖康之難中,北狩的趙桓被金人羞辱很多,性格變成什麼樣子,也無從知曉。

一旦趙桓歸來,知曉自己姐妹和李敬的關系。

被朝中有心人挑唆,以為李敬羞辱趙家。

兩人交惡。

「四妹,靖康之難,你我所受的屈辱,已經償還了趙家身份帶來的血親,倘若」

盡管趙玉盤沒有說完,趙福金完全明白了她的意思。

倘若趙桓真因為他們的事情跟李敬交惡,趙玉盤和趙福金不僅保障身後的水師和靖字軍站在李敬身後,甚至她會主動發動清君側等行動,確保自己和兩個女兒不受人威脅。

「大姐放心,女兒雖然不姓李,可是我也把自己看做了李家人!」

兩個長公主很傲嬌,讓女兒跟自己姓,還說李敬應該習慣這樣。

今日能有這份態度,讓李敬有些動情。

「沒到這個地步,你們對這位皇兄也太不信任了!」

一手捉著趙玉盤的手,李敬一手攬著趙玉盤的肩。

兩個美人都把頭靠向了他的肩膀。

趙玉盤太明白李敬的性格了,若是別人敬他一尺,他就會敬人一丈。

盡管李敬極力的收縮自己的手上的權利,盡量維持在一個很小範圍。

可是他在朝中的影響力無處不在。

趙桓還朝倘若真想要施展拳腳,勢必因為朝中新的改制掣肘,也肯定跟李敬對上

倘若趙桓回真要拿自己和兩個妹妹的事情針對李敬。

這對君臣在汴梁城結下的恩誼,也就走到頭了。

趙福金,趙玉盤用自己的柔情讓李敬明白了一件事。

今日的靖王,已經不是昔日李家二郎了。

不管是手下的部將,還是家里的侍女,金屋藏嬌的女人,都在自己庇護下平靜的生活。

一旦自己被打倒,他們也會遭殃。

未來的事情,只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還要處處謹慎。

「遼陽王,韓將軍,據信使來報,你們在訛答剌城下宴請了太上皇?」

關勝,韓世忠,折可求帶著遠征大軍到了玉門關,立刻著手安排部將在原西夏境內布防,帶著親衛和主要將領立馬快馬加鞭的回到洛陽。

轉程運河船只回到了登州。

包括梁紅玉,趙圓珠,趙珠珠一起到臨海居繳令。

「回太後,我等在訛答剌城外確實見到了太上皇,太上皇雖被金人擄掠北狩,但是無愧大宋靖康皇帝的風采,在金人的弓箭,炮火威逼之下,跟我和遼陽王,惠福長公主一起飲酒吃肉,談笑風生!」

也許是趙桓喜歡關勝的緣故,也許是目睹宋軍為營救他不遠萬里的遠征。

趙桓絲毫沒有擺皇帝架子,哪怕那頓火鍋有些辣的受不了。

扇著被辣椒帶來的痛楚,依然笑容滿面。

當面肯定了朱璉監國的表現,說她遠勝劉娥,高滔滔,能迎娶這樣的太子妃,是趙家數百年累積的運氣。

給韓世忠,關勝的印象極好。

「太皇可曾看過本宮給他的親筆書信?可有回信?」

「金人給我們的會晤的時間很短,怕我們突然下手救人,還用幾十門火炮裝填好了威脅,太上唯恐看到太後文字在金人面前露怯,接了太後手書,視若珍寶,沒有當場拆閱!」

沒有拆閱,會晤時間極短,還在金人炮口和弓箭威脅下。

在場的朝臣都能想象當時那種場景。

朱璉也明白不會有回信。

失望的眼神也沒能掩飾的很好。

關勝連忙開口。

「此戰靖王神機妙算,金人毫無戰心,已經在國書上蓋上了國璽,還有七個月,他們將把我大宋靖康皇帝送返玉門關,太後不要太心急!」

一年的時間轉瞬即至,金人為了保證按時把人送到玉門關,也就是最多五個月就要出發。

關勝看見朱璉急切的心情,笑著寬慰她。

雙手奉上了宋金簽訂的國書。

眼看著女官接過來轉呈在手上,朱璉沒有忙著看國書,感激的看了關勝一眼。

「太上皇回歸,乃是我大宋對金之戰的又一個重大勝利,皆時本宮攜女帝,靖王,遼陽王,臨王,雲王,燕王和大宋文武重臣一起出發,前往玉門關,迎接靖康皇帝!」

朱璉下定決心,親自去迎接趙桓,忽然又想起昔日李敬提醒她將士們的功勞封賞應當及時。

連忙開口繼續說。

「遼陽王,韓將軍,折將軍,此戰傷亡將士撫恤,立刻造冊,讓皇家銀行雙倍撥發,軍餉四倍撥發,至于你們的功勛,我想等太上皇回歸,親自為你們封賞!」

「太後,微臣替所有參戰將士謝過太後,此戰皆是靖王謀劃準確,我只不過跑了一趟路而已,太後無須考慮我的戰功,若有戰功,皆是康, ,忠三軍將士之功!」

別看關勝外面粗放,其實這家伙精明的很。

郡王已經是他可以榮升的極限勛爵了。

錢他也不缺,以往跟著李敬投資的一些茶葉,莊園,工坊,收益極大。

泰山,淄州的官民合辦工坊,也有他的股份。

甚至扶桑開礦產生的收益,他的康字軍都沒有用,借給了冀北。

關勝提出封賞的方式,無非是希望朱璉多賞他的部下和韓世忠,折可求兩人。

「此事由兩位長公主操持,報樞密院,皆時本宮會考慮靖王,遼陽王,韓將軍,折將軍的戰功,請太上皇親自封賞爾等!」

此時此刻的朱璉,隨著西征大軍的回歸,整個人都沉浸在趙桓即將歸來的喜悅中。

倒是關勝人間清醒。

在韓世忠,折可求等著慶功宴之前,借口要去看看船廠,拉著李敬到了水師。

「我听說,臨安哪位準備等太上皇回來,就提議讓你進親王爵位,並且和女帝」

「有這個說法,是哪位去找的我姑姑傳話,我姑姑雖然守口如瓶,可是還是被人傳出了消息,連女帝都知道了!」

「說你小子是色膽包天,還是」

「有些事情充滿了變數,我都不敢當真,你也別太當真了,太後說她給太上皇的親筆書信是讓太上皇回來以後,泛舟四海,當時李綱和幾個朝臣可是希望太上皇回來,女帝退位,讓他還朝的!」

「我就知道是這樣!」

關勝看著李敬笑的意味深長。

他當然希望朱璉能夠勸戒趙桓成功,至少阻斷了趙桓還朝以後,為了施展拳腳跟李敬布局產生沖突。

「怎麼,怕被我連累了?還是說你對惠福長公主圖謀不軌了?」

「去你的,別特麼惦記著毀我,我都一大把年紀了,惠福長公主才多大,要是換成大長公主,我說不定就下手了!」

送他一個遼國公主,這混蛋還不知足,還拿趙玉盤開心。

盡管知道他是開玩笑。

李敬還是提起了腳,被關勝雙手摁住。

「倘若太上回來,要施展拳腳,搬開擋路石頭,你是首當其中,靖字軍和水師各都統,我和種彥鴻,岳飛,甚至韓世忠都未必可跑得掉,你後悔嗎?」

「不後悔,讓太上皇送出太後,是我和宗帥給的建議,沒有他昔日在汴梁城頭的封賞,也不會有你我封王的今天,皇帝乃是國家的象征,作為武將,國辱將死,我等必須要把他救回來!」

這話的語氣是交心之談,不是虛應故事,關勝對李敬豎起了大拇指。

「但願太上皇平安回來不要多生事端!」

關勝自詡自己是關羽後人。

真要是李敬和趙桓發生爭執,他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幫李敬,那會是趙桓推到他們這些軍中寡頭的第一張牌。

幫李敬,自然是大逆不道。

選邊站隊太殘酷。

倒是李敬的這份平靜,讓他有些心安。

若非跟李敬關系莫逆,也關系到自己可能的站隊,關勝絕不會出言試探,他一路都在想著此事,始終感覺至少李敬對上趙桓,輸的可能性不太大。

心中不希望李敬和趙桓走到哪一步,可是想起趙桓的三個妹妹趙玉盤,趙福金,趙纓絡都跟了李敬,趙佶還提議李敬為女帝的親王。

若是想的開的趙桓,把這件事當做封賞也就算了。

就怕是有人從中挑唆,加上飽受金人折辱的趙桓自尊心極強。

就憑這趙桓在金人炮口下談笑風生,關勝佩服之余,也多了一份擔憂。

吃不準啊。

倒是韓世忠,折可求沒想過其中這麼多內情。

在朱璉舉辦的慶功宴上頻頻跟李敬敬酒。

一方面是感謝他抓住了金人虛弱的時機,讓她們撿了一個大功勞。

一方面兩人對于吐蕃,和西洋的戰事,垂涎欲滴。

巴不得李敬在趙桓回歸之前,就派他們出擊吐蕃,征服世界屋 。

看的關勝不由的好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