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手遮天

李敬在趙柔嘉登基之前,大軍揮師南下平定叛亂的同時,決定出兵西洋,攻打有著數個國家作為後台的班塔爾港口勢力。

猶如一顆炸彈,引爆了臨海居,也引爆了登州城。

許多人听見後都感覺錯愕。

華夏族人骨子里是平和的,是不願意無緣無故開戰的。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

在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先例的,很多熟悉歷史的人把隋朝的滅亡歸咎于高句麗的戰爭和政治的改革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

如今山東一面進行著政治改良。

一面老對手金國主力大軍尤在,清繳關內金軍,收復失地還沒有全部完成。

一面大宋各地叛亂四起,兩浙,江南,江淮,川陝四路很多地方還被趙構派遣的官員控制著。

這時候我大宋船只被班塔爾勢力扣押,被迫出征西洋,還在柔嘉公主登基之前。

這仗打的比隋朝還 。

一群人都瘋了。

各種議論都有。

連李清照听到這個消息,也坐著馬車從稷下學宮學子暫時借宿的水師學堂趕了了過來。

「李副使,此戰不能緩緩?推遲一年?」

李清照到的時候,朱璉的客廳已經很多人,還在陸續的來人。

「人命關天,怎麼能緩緩,設身處地的想,你若是海商,因為國內的戰事波及無妄之災,身家和性命都扣在西洋,你也希望大宋能派兵相救!」

「個人身家財產和國家朝廷利益,孰輕孰重,李副使豈能不掂量清楚?」

朱璉一直沒有表態,她看著此刻的李敬猶如舌戰群儒。

剛解答了陳卓的質問,又對上了李芘的問題。

「話不是這麼說,去年出海這批海商,熟悉西洋,不僅熟悉當地的水文,洋流,氣候環境,他們很多人精通當地語言,了解當地物產,救他們回來,對于日後發展西洋貿易,集聚財富相當重要的!」

「你不要哄我,我在福建做官,知道海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就不信,緩一年出征連熟悉那邊的向導,翻譯都找不到!」

「話不能這麼說,今年年初,福建路都在鼓勵當地作坊圍繞海貿生產,如今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海商的親人,財貨陷落西洋,朝廷不管不問,會寒了人心!」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想起海貿關系著福建路無數人的生計,李芘嘆了一口氣。

王太妃又接上了李芘的問題。

「李敬,海貿真的這麼重要?」

「很重要,關乎大宋國運?」

「可否詳解?」

「那火藥說,火藥的配方在大宋不是秘密,其中最關鍵的材料就是火硝?」

在場的人即便沒有看過三司考試的試題,也看過大宋復興報登載的火硝獲取方式。

除了熬硝,還有一種天然硝石礦。

由于硝石很容易被植物吸收,這東西在雨水充沛的地方,很罕見,也無法形成規模。

「你是說,西洋有大規模硝石礦?」

王太妃頓時月兌口而出。

「是的,不僅西洋有,西域都護府也有,而且一旦大規模開掘,會比發動大宋各地熬硝,累積的數量更多,更快,成本更低!」

火藥的配方在大宋不是什麼秘密。

金狗也會。

今年宋金之戰,不管是岳飛的勝字軍,還是關勝的康字軍,都曾經遭遇過對手炮擊,震天雷投擲。

能把金人打到膽寒,同樣是因為火藥。

大宋火炮更 ,火藥威力更大,數量遠超對手,而且在水師的協助下,各軍使用更加普遍。

熟悉歷史的李敬非常清楚,若非孟加拉國和印度硝石礦支持英軍擴張,還有余力往外賣。

英國人想成為日不落帝國,門都沒有。

「我很懷疑完顏宗望西征,會瞄著西遼目前佔領的硝石礦所在地區去,而西遼根本擋不住,據燕京傳回來的消息,完顏宗望還帶走了很多鐵匠,火藥師。」

「不止完顏宗望,我們宋人發明了火藥,並且應用于戰爭,極大減少了本身的傷亡,也極大的降低了戰爭的成本,這種情況會讓各國紛紛效彷起來,如果被其他國家並肩于我們的技術,戰爭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如果被人技術領先,大宋亡國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敬這麼說,在場的人好多都明白了。

人家佔據了戰爭資源,再偷學了大宋制造火藥,火炮的技術。

回過頭來覬覦大宋的富庶,錦繡山河。

「不管是滅南洋六國國都之戰,還是鴨綠江口之戰,奇襲臨閭關之戰,會寧府之戰,都說明,只要靠近大海,靠近大江大河,在我大宋船艦射程之內,對手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的,我們付出代價無非就是一些火藥和火炮船只煤炭的損耗!」

「班塔爾勢力是西洋大食等國海商組成的聯盟,他們的財富,兵力,都集聚在海岸線的港口,對我大宋水師的強大都沒有搞清楚,就來模老虎,你們覺得他們是不是找死?」

隨著李敬的解釋,李清照松了一口大氣。

李光,陳卓,李芘等人也覺得世界實在變化太快,戰爭的形態也跟以前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有了變化。

尤其是南洋之戰,作為主力的福建廣南新軍和靖字軍幾乎沒有什麼傷亡,甚至還抓了好幾萬的僕從軍替自己打仗。

這有些不可思議。

看著周圍眾人臉上都浮現出笑容。

「李副使,這次遠征西洋,能不能帶上我?」

「就是,我也去,我得替娘娘看著你小子,以免你殺瘋了,哪里都敢去!」

「李敬,我也去,本公主要御駕親征!」

兩位太妃主動要求下西洋也算了,趙柔嘉也湊過來說自己要去。

周圍還有一群躍躍欲試沒有開口的。

朱璉趕緊發話。

「柔嘉不要添亂,此番出征西洋,暫定李敬領軍,具體帶何軍隊出征,何時出征,等宗帥收到本宮書信,回來安排好大軍南下的事情,再來商議。」

朱璉在廣州見識過登州船艦對各國商船的壓制。

閱讀過李敬所部審訊班塔爾勢力的口供。

也知道不管是海盜,還是港口的兵馬,全然不是大宋水師的對手。

甚至李敬說過,對西洋的貿易,控制,甚至閃擊南洋那種規模的戰爭,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只不過,當此宋軍大舉南下,趙柔嘉登臨帝位之際。

李敬不在身邊,總讓人心里不那麼踏實。

尤其想起李綱那張破嘴。

在場的除了李敬,還真沒人壓制的住這家伙。

為了盡可能化解朝堂內部的分歧。

李清照給朱璉提議,讓李敬去稷下學宮講講西洋的風土人情。

這第二批稷下學宮學子,跟第一批完全不一樣,還從來沒有听過李敬講課。

李敬昔日留下的講義和講課,都交給李清照和幾個女官去復述去了。

看見朱璉投過來詢問的眼神,李敬干脆的同意了。

听李敬講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因為這家伙東拉西扯,旁征博引,用豐富的學識,總能把自己歪理說的振振有詞。

稷下學宮教習們上一批,就經常在李敬講課的時候,跑來蹭課。

包括黃燦,陳卓,李清照,趙明誠。

如今更是布置了一個能容納一百多人的大課堂。

不僅所有學子來了,連兩位太妃,諸多公主,李芘,李光等人跟水師指揮使以上的將校都來了。

把過道和走廊都擠滿了。

李敬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到走上課桌,就用大家最關心的錢開始,給所有人算賬。

從滅南洋六國國都開始。

包括嘉獎,撫恤士卒在內,所有支持,消耗,甚至船只折舊都一一分列。

然後又對所有繳獲,包括金銀,糧食在內,做了數據計算。

從南洋講到了還沒有完全結束的對金之戰。

大量的軍費開支,具體到每一軍的裝備,軍餉,到戰功獎勵,撫恤,差不多能把所有開支匯總再一起。

然後在對山東兩路的賦稅做出了詳細解讀。

不僅稷下學宮學子們對打仗就是打錢糧有了深刻認識。

兩位太妃,李光,李芘,陳卓他們也知道了,如非李敬出擊南洋,挑起東洋戰事。

依照大宋山東兩地的賦稅情況,根本打不起這場仗。

就算是李敬減少士卒待遇,削減部分軍糧,軍餉,也根本打不起,就算把李敬在廣南東路,福建路,會寧府的所得加上,跟金狗打完今年的戰事,也無力南下。

別以為仗打完了,賞賜了功勞就算了。

現如今公主汴梁登基要花錢,定都燕京新建都城要花錢,維持燕雲十六州的防務,遼東訓練騎兵也要花錢。

更別說未來大宋將會疏浚河道,繼續打造大量船只,擴建官道,抽調技術人員改進蒸汽機廣泛的應用到交通,農耕,機械制造中去。

每一項都是開支都是大宋賦稅不可承受之重。

與之相反的是,西洋廣袤的海洋如繁星一樣的港口,聚集著天量的財富。

孱弱的冷兵器防務,原始的風帆動力船只。

這一切的一切。

都在等著水師將士建功立業。

這批學子出去都是讓任職一方的。

話簍子一敞開,李敬一連幾天,分別從軍事,地方執政方式,再到未來大宋重點發展方向,做了一個詳細的講述。

從山東政治改良,到組織水利設施建設,到宣撫使督導地方官員冬季和農閑時期以工代賑,一直講到涉及農業技術的扦插,嫁接,選種,培育良種,抗病蟲害,防疫方方面面。

他甚至端了幾盆花木,教授學子們親自進行扦插,嫁接的試驗。

也把客堂擺到了機械廠。

對一些基本機械原理和傳動原理做了講解。

一直引申到地方優勢產業的話題。

然後針對茶葉,絲綢,紡織,冶煉等工礦作坊對地方經濟的拉動效果進行了一些數據和直觀的描述。

才講到第三天。

學子們像神一樣看著李敬。

朱璉和鄭太後都坐不住了。

也趕到課堂上听課。

李敬對大宋未來的各種展望,听的他們心潮澎湃。

不僅學子們激動的提問。

連李光和王太妃率先參與到提問者的行列。

兩人更多的問題是針對單一地方,如何施政。

逼得李敬甚至把因地制宜,發展沿海港口貿易和制造,帶動部分交通不便的山區居民遷徙的話題都扯出來了。

這也讓朱璉憧憬起來。

未來的大宋,不僅要保障每個人的生存,老有所養。

更要強軍強兵。

在叢林法則中保持領先的地位,為大宋全世界爭奪各種資源。

總之一句話,盡快的讓宋人富裕起來。

這種富裕,不光是吃好,穿暖,還要人人識字,普吉教育。

「來晚了,我在船上就听說了,李副使講課,震動了整個登州城,整個山東,知州縣城都老遠趕來听課!」

接到朱璉的信,知道大宋商船在西洋被扣,李敬決定馬上派兵解救。

宗澤馬不停蹄的往登州趕路。

到了船上,居然听見指揮使說李敬在講課,要他沒有接到任務,肯定也在听課。

言談之間,居然流露出濃濃的惋惜之意。

宗澤是真心想听听李敬對當今時局是個怎麼樣的看法,不管李敬怎麼答復,他準備讓李清照給他調來李敬講課的記錄,好好參閱。

他身邊的李綱就不一樣了。

宗澤回來,居然召回陳仁俊負責武州等四州的全部防務。

連折彥質,鐘彥郁都要歸屬陳仁俊節制。

這不是瞧不起他們鋼字軍。

想起書信上說李敬說服了齊聚登州的朝臣,定下了趙柔嘉登基的時間和年後。

他都顧不上跟宗澤爭辯,跟著一起在馬車上顛簸就回來了。

「宗帥客氣了,對于大軍揮師南下的同時,還要去遠征西洋,我只是講講卑將的理由,希望更多人認同而已!」

「我倒是想听听,李副使什麼理由,在大宋朝廷還不曾號令地方,一統江山之際,要勞師遠征,四面樹敵!」

陳卓,周寧看見李敬和李綱在水師碼頭上就懟上了,啞然失笑。

朱璉一臉期盼的看著李敬,巴不得李敬懟的這家伙啞口無言。

「我記得宗州時候,跟李右相打了一個賭,李右相輸了可要去稷下學宮任教,難道李右相準備失言?或者說不屑于參看卑將留在稷下學宮中的講課記錄?」

果然,一提出打賭賭注,李綱就跳起來。

「老夫願賭服輸,何曾說過不去稷下學宮,可是當初並未約定,老夫立即履約,新帝登基是大事,大軍南下平叛也是大事,至少這些大事沒有做完之前,老夫仍然是朝廷右相,你休想趕老夫出朝堂,一手遮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