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七章 問天下誰是英雄【後記】

近年來古裝電視劇十分熱播,反映宮庭生活的小說、故事也充斥網絡、書市。這個是千古一帝,那個是萬世明君!你佩服秦始皇,他崇拜朱元章。唐太宗天下第一,宋太祖蓋世無雙!王莽乃千古奸臣,李煜則是個昏君!

中國歷史上有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成王敗寇!如果你成功那就是真命天子萬民之主,殘忍狠毒沒有人敢說;如果你失敗就成為亂世奸賊竊國大盜,仁慈善良也死有余辜!人們關心的只是結果,從來不考慮對方的動機!

其實當皇帝有什麼好呢?成功了香車美女錦衣玉食,失敗了千刀萬剮身死族滅。就算你僥幸成功,人生不過幾十年,吃不完用不完玩不完,到頭來還不是遺于他人?如果是為了子孫後代,皇帝只有一個,子孫卻是無數。為了當皇帝,兄弟爭奪子孫殘殺,外戚大臣虎視眈眈,這其實不是造福子孫,反而埋下禍根遺害後代呢!還有個人修為上,你自己殺兄戳弟謀反篡位,又如何要求子孫、臣下兄弟友愛忠貞不二呢?所以個人認為,想當皇帝的都不是好人,別人擁戴的除外,略舉幾例︰

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是偉大的政治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愛民如子,從善如流。不過我總覺得未必!不可否認,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李世民確實立下赫赫戰功!不過因為是次子,雖然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後來又晉封秦王,但終究無緣太子之位。為了當皇帝,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殺死,同時將十個佷子斬草除根!當時父親李淵仍在世上,而且是皇帝,看到兒孫被殺不知如何悲痛!他不敢治罪李世民,只能封他為太子,全權處理軍國大事!不久退位。李淵還算聰明,如果不退位,李世民未必不敢殺父!我常常想︰能將兄弟佷子全部誅殺的人,怎麼可能真正愛護百姓呢?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自然要做做樣子沽名釣譽,如果威脅到皇權,不要說如子,親生兒子也照殺不誤!

李元吉死後,留下妃子楊氏,據說體態風流,性情柔媚。丈夫與兒子死後,楊氏了無生趣。一日親赴宮中,竟自請死!李世民見她生得美艷,非但不加治罪,反而迎入府中,倍加撫慰!將弟、佷殺死弟媳婦據為己有,也只有千古一帝做得出來。

另外,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並要求他們直書其事。初時褚遂良不許,後來房玄齡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于貞觀十七年七月癸己日獻予太宗。唐太宗要求史官直書其事,相當于現在的領導在會上要求下屬給自己提意見,也表明實事求是,暢所欲言!于是下屬們紛紛批評他工作太累,不注意休息,不愛惜身體之類,誰敢批評他以權謀私,受賄索賄?唐太宗也是一樣,他要求閱讀《起居注》,並要求史官秉筆直書,等于是公然指使臣下在相關記載中美化自己,以後誰敢講他不對?從此溢美之詞流于後世,缺點、錯誤不敢記載。後世皇帝都是他的子孫,誰敢說父親、爺爺不對?李世民自然天下第一了!

還有明太祖朱元章,史書上也說他雄才大略,人中之龍, 被稱為「平民皇帝」,

一些舊式史學家甚至捧他為「民族英雄」。事實果真如此嗎?我看也未必!

在古代亂世中,難免會出現幾個野心勃勃、運氣又極佳的梟雄,趁著國家大亂的時候,召集黨羽,打著所謂替天行道的旗幟,不是篡位稱帝,就是擁土封王,和那些外強中干的、「正統」的帝王爭奪統治權,用百姓的鮮血和淚水換取他們的財富和地位,在一堆堆白骨上構建他們所謂的千秋大業,把自己的前世今生美化成荒唐的神話和傳說。

蒙元末年,英雄四起,各據一方。元廷雖然派兵鎮壓,但是起義軍此伏彼起,元廷窮于應付。四年之後,起義軍首領劉福通部打出「反元復宋」的旗幟,擁宋徽宗的後裔韓林兒為帝,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大宋,年號龍鳳。這時朱元章窮苦不堪,他當叫化子討不到飯,當小和尚化不到緣,經常餓得頭昏眼花,冷汗淋灕。于是他投身到一個小首領郭子興的隊伍。他的投軍,最初不過是混碗飯吃,哪有什麼雄心、野心?由于作戰勇敢,逐漸取得郭子興的信任,娶了郭的義女馬氏為妻。郭子興死後,他取而代之,自己就有了本錢。

如果朱元章真的是「民族英雄」,那他進軍的矛頭應該直指北方──元廷的所在地。但是從他率領郭子興的部眾開始,到他于1368年登上帝位之前,他的進軍方向始終是向東──打張士誠,向西──打陳友諒,向南──打方國珍,從來沒有向北進軍去打過元兵。

這些行動是不是出于某種不得已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所造成?不,這種「不打元兵,專打友軍」的做法是朱元章的「既定方針」。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許多抗元起義軍紛紛北上之時,他按兵不動,坐視友軍與元兵血戰,付出重大犧牲。在友軍互相火並之時,他又拉一方打一方,從中獲利。他從起兵到登上皇帝寶座,一共15年。前10年中,他在夾縫中生存,坐大;到後5年,他才重拳出擊。1363到1364年,他消滅了陳友諒這一股勢力,盡得江西與兩湖之地;1367年,他又集中力量,一舉消滅了張士誠和方國珍兩股勢力,取得江蘇、浙江、福建這一大片地方。

10多年中,他一直「緩稱王」,只打「大宋」的旗幟,用「龍鳳」的年號,讓劉福通、韓林兒做自己的擋箭牌。待韓林兒兵敗前來投奔,他覺得這個傀儡已無利用價值,就害死了韓林兒,自己先稱吳王,再登位做了大明皇帝。朱元章一直把抗元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卻在後方蠶食友軍,耐心等待元廷主力和各路友軍實力的耗盡。時機成熟,他才下手,不僅摘了許多「大桃子」,而且坐得「民族英雄」的美名。

打江山靠投機也罷, 朱元章當上皇帝以後,多次在文告中說「予本布衣」。在封建社會里,「布衣」指的是無官無爵的老百姓、勞動人民。既然是窮人出身,對百姓總應該好點,其實不然。不要說對老百姓,看看他對共同打江山的弟兄,對自己的三親六戚,對為他辦事的文武百官又是如何對待的?史書上明文記載︰百官每日早朝,必與家人訣別,朝罷無事歸來,相慶又活一日。

朱元章嗜殺成性,殺人是他每天的必修功課。至于殺人多少,則視他的心情變化而定。要想他不殺人是不可能的。被殺的對象是哪些人?首先是共同打江山的功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歷代有之。但是殺功臣之徹底,朱元章堪稱古今第一。除了少數幾個人僥幸病死外,可謂一網打盡,寸草不留。而且株連甚廣,胡惟庸、藍玉兩桉,前後株連四萬余人,明初的功臣宿將,包括親朋故舊,一時俱盡。至于那些儒生,本來就看不順眼,說錯了一句話,殺!寫錯了一個字,殺!至于罪名,那就不必多說了,既然皇帝要殺你,當然是你犯了該殺之罪,何必再問!

在史書上,御用文人對于任何「太祖高皇帝」都是一片歌頌之聲,但民間對于朱元章並無好感!他老家流行鳳陽花鼓。鼓詞曰︰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牛馬,小戶人家賣兒郎。我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冬冬鏘,冬冬鏘,冬鏘冬鏘冬冬鏘!」

當然,除了唐太宗明太祖,世人最崇拜的偉人,應該是軒轅黃帝。可是,黃帝也不能保全德行,挑起涿鹿大戰,流血百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這些人其實都是權迷,被利欲扭歪了性情,不過他們成功了,便成了大家崇拜的偉人!如果失敗呢?

皇帝不是英雄,那大臣呢?也未必是。世俗最尊敬的賢士,應該是伯夷、叔齊。可兄弟倆互相謙讓王位,竟然都選擇了逃離,結果曝尸首陽山,何苦呢?鮑焦,只是為了不踩不義之國的土地,硬爬到樹上住,結果餓成僵尸;申徒狄,進諫未果就抱石投河,喂了魚鱉;介子推,好一個忠僕,割了自己的大腿肉救了晉文公,結果僅僅因為晉文公沒有及時知恩投報,便鑽進山林讓火燒死了。尾生,約女友大橋下幽會, 女友失約,洪水來了,還不上岸逃命,竟然抱著橋柱溺死。這六個人,看似重名節輕生死,實則愚不可及!有什麼用嗎?」

世人所稱道的忠臣,莫過于比干和伍子胥了。伍子胥被拋尸江中,比干被破月復剖心,這兩個人,最終被天下人譏笑。

再說奸臣。王莽,歷來被認為是漢奸賊虛偽狡詐,托古改制禍國殃民!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先說漢。孫悟空曾經說過︰皇帝輪留做,明年到我家!【當然這是吳承恩先生托他的口講的,孫悟空並不存在】王莽該不該篡漢,今天看來並沒有什麼對錯!當年漢高祖劉邦不過是一個混跡市井的無賴,看到秦始皇出巡的儀仗,就發出「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慨,並帶兵平秦滅楚取了天下。後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恩重如山,柴榮死後趙匡胤欺負他孤兒寡母,皇袍加身做了皇帝。

劉邦、趙匡胤能做皇帝,王莽為什麼不能做呢?按文化按個人道德修養,王莽並不比他們差,這一點應該無可厚非!

其次說王莽虛偽。王莽未發跡時,他孝順母親,照顧寡居的嫂子,撫養年幼的佷子。在堂兄弟們依仗權勢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的時候,他能夠做到克己自律潔身自好,況且十幾年如一日。他那時並不知道將來會被朝庭重用。如果說他虛偽,他虛偽給誰看呢?

後來王莽進入權力中心,甚至于獨掌朝政,他並沒有象後世的董卓,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候,依舊象以前一樣謙恭有禮。

他把自己的土地,財產分發給平民,甚至他自己的俸祿都用于救濟災民。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官員紛紛彷效,就連太皇太後也自減封邑,用以救助災民!在那樣一個貪官污吏枉法成風的社會,王莽不僅自己保持清廉,夫人的穿戴也與僕人一樣。

古語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這只是儒家的一句口號,能夠做到的微乎其微!不過王莽做到了!他的兒子殺死了一名奴婢,王莽立即逼他自殺扺命!這樣的事情,翻開歷朝歷代的史書,也只有王莽能夠做到!己不正何以正人?兒子殺人不用扺命,別人殺人又如何定罪?

王莽的第三大罪狀在于托古改制。王莽當上新朝的皇帝之後,頑固而又熱情地推行他的復古改革。這時他的地位已經十分穩固,根本不需要偽裝,他應該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而他的真實想法就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廢除奴隸制,耕者有其田。八口之家超出九百畝土地,必須將多余部分讓給無地農民!

然而,王莽失敗了!他的理想觸犯了劉氏宗族和豪強地主的利益,他們不斷起兵反抗!由于天災,各地農民也紛紛起義!最終王莽被劉秀領導的起義軍殺死,自己也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我認為王莽不是一個壞人!他過于追求完美,最終敗給了現實!他是呆而不是壞。

還有五代時期的馮道。馮道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最頻繁的時期,他一生所事五朝十一帝,合計不過三十多年,平均每朝(含契丹)僅六年余,每帝僅三年余。最長的唐明宗和晉高祖在位也只有八年。而且這四個朝代都是靠陰謀與武力奪取政權的,契丹則是趁亂入侵的;十帝之中,除了個別皇帝還像個人樣,其余都劣跡斑斑,暴政累累。晉高祖石敬瑭更是靠出賣國土、引狼入室才當上兒皇帝的賣國賊。這些帝王大多是「亂臣賊子」、昏君暴君,稱之為豺狼虎豹也並不過分。面對這樣一些野獸皇帝,自保都是問題,馮道卻都能夠從容應對。

同光元年,李存勖建立後唐,馮道被授為省郎,充任翰林學士,獲賜紫衣。後唐滅後梁後,馮道又被提拔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史稱馮道「為人自刻苦為儉約」,他跟著後唐莊宗李存勖出征攻打後梁時,住在茅草房里,身為大臣連床和臥具都不用,就睡在稻草上。自己的俸祿可以和隨從、僕人一起花,每天吃喝在一起,使用共同的餐具。將士們搶來了美女,照例先送給大臣們一些,馮道堅決不要,要是實在推辭不了,他就另找房子養起來,再為她們尋找家人,個個盡心。當他為父親守孝回家時,農田***,顆粒無收,馮道傾其家財賑濟鄉民,並且親自躬耕田野。當有人生病沒辦法種地時,他會在半夜里悄悄地替人種好。田主人登門致謝,他卻認為不值一提。地方官因此給他送來「斗粟匹帛」,他也一概不收。當時契丹听說了馮道的事跡,甚至想把他擄到契丹做官。因為有邊將守護,契丹才沒有得逞。

明宗年間,中原曾一度相對安定,糧食獲得豐收。一次明宗問他︰「天下雖熟(農業大豐收),百姓得濟(渡過難關)否?」

馮道回答︰「谷貴餓農,谷賤傷農,此常理也!」這個困擾中國幾千年的「馮氏定律」,往往被歷來的聖君賢相所忽視。

他曾向明宗引述聶夷中的詩︰

「二月賣新絲,

五月糶秋谷,

醫得眼前瘡,

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

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延,

照遍逃亡屋。」

李嗣源听後感動得一塌湖涂,立即命人寫下,經常誦念。意在告戒自己,百姓的生死其實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可有一刻忘記自己的責任。

象這樣關心、同情百姓的宰相,因為沒有從一而終,後人便罵他是奸臣,試問是天子一人的權力重要,還是天下百姓的生命重要?

還有李煜,歷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國之君,多遭到後世非議,但是李煜亡國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就南唐國來講,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論上,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事實上,南唐國勢已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回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于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采取消極守業的政策。但是,盡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其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終不忘故國,心系故土,從未心歸宋朝,終至客死他鄉。

李煜天性純孝、好生戒殺,繼位後,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內輕徭役、以實民力,南唐因此得以偏安十五年。李煜為政重仁慈、寬刑罰,每有死刑論決,莫不垂淚。憲司章疏如有過錯,李煜就寢食難安,並多次親入大理寺,審查獄桉,釋放多人。後主入宋後,悲傷失意,常與金陵舊宮人寫詞,心情悲惋異常,難以抑制,後來被宋太宗毒死。噩耗傳出後,江南父老許多人聚巷痛哭。

莫以成敗論英雄!李煜多愁善感,好生戒殺,正是他的偉大之處!項羽兵敗垓下,同樣免不了長嘆「虞兮虞兮奈若何」,誰說他不是英雄?項羽殺人無數,可他殺的都是敵人,從來沒有殺過自己的將士;而朱元章大殺功臣,死後讓嬪妃陪葬,哪里還有一絲人情?盲目崇拜者要麼自己同樣殘忍,要麼就是白痴!為一己之私讓百姓、部下送死,即使成功了也不是英雄!

問天下誰是英雄?看動機不要看成敗!微斯人,吾誰與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