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五章 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

話說羅隱奉錢之命,前往蘇州游說楊行密。來至蘇州大營,有士卒攔住盤問,羅隱言道︰「我乃鎮海節度使錢遣使,有要事求見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煩勞通報一聲。」小卒令其營外等候,自往中軍通稟。少頃,小卒引一書生模樣的文官來至營門外,這文官正是袁襲,羅隱行禮言道︰「在下新登羅隱奉我主錢之命,特來拜訪淮南節度使楊大人。」

袁襲還禮言道︰「在下廬江袁襲,聞錢將軍派使前來,特來迎候。」羅隱即隨袁襲前往營寨。羅隱隨行隨觀,望見淮軍營寨列陣有序,兵卒軍紀嚴明,前營設寨門三道。過頭道寨門,寨門上插門旗、牙旗,皆有士卒把守;再過二道寨門,門寬三丈有余,左右綁插虎豹獅獸旗,有校尉當值;又過三道門,寨門上綁日月龍麟旗,門前立一武將,正是前營主將李承嗣。羅隱連過三道寨門,心中暗暗稱奇,果然楊行密乃是將帥之才,不可小視。

羅隱與袁襲來至楊行密中軍大帳之內,見堂上端坐一人,濃眉虎目,寬臉方口,頭戴赤金盔,身披龍鱗火紅甲,袁襲對羅隱言道︰「羅先生,這便是我家主公楊將軍。」

羅隱趕忙躬身行大禮言道︰「鎮海節度使錢麾下羅隱特來拜訪將軍。」

楊行密言道︰「既是錢將軍之使,當為先生看座。」

羅隱坐定一邊,拱手言道︰「我主錢聞楊將軍威震淮北,又在淮南大捷,生擒大將顧全武,令人敬畏,特遣在下請和。」

楊行密言道︰「錢存心不正,有吞並江浙之心,我舉義兵來伐,為何不來受降?」

羅隱言道︰「勝敗未決,我主焉能來此投降?」

楊行密言道︰「既然不降,錢又憑什麼與我議和?」

羅隱言道︰「在下此行,只為楊將軍此番南征有十不利,所以甘為遣使,勸說兩家議和。」

楊行密心中暗想,這羅隱好大的口氣,敢言我出兵有十不利。楊行密言道︰「汝可盡說我出兵之十不利,倘若說的有理,我願議和;若是說的無理,我即取汝性命!」

羅隱言道︰「我主出師討賊有天子詔書,楊將軍出師無名,恐被人疑與董昌有通謀之罪,乃一不利。將軍居淮,我主居浙,井水不犯河水,楊將軍首先發難,此二不利。淮北諸鎮前番剛遭畢師鐸、孫儒等輩戰亂,而楊將軍不思養生安民,卻窮兵黷武,不得民心,此三不利。我主久居浙北,與民秋毫無犯,人心所向者乃錢,而非楊公,此四不利。將軍南下,僅是渡河小船,那錢塘江水急浪大,倘若我主隔江據守,那小船安能過江,此五不利。嶺北馬殷坐鎮長沙府,此人孫儒舊部,與我主無仇,卻與將軍有舊恨,若是發兵相助,淮兵必敗,此六不利。江浙水道蜿蜒,楊將軍帳下大將朱瑾、李承嗣等人皆是北方人氏,不習水戰,此七不利。梁王朱全忠視公等如心月復大患,若是與我主首尾相應,恐江淮要易手他人,此八不利。兩浙乃富庶之地,我主若是與公鏖戰,兵馬錢糧可供五年有余,而將軍輜重難撐半年,乃此九不利。當初時溥曾引黃河故道之水,大敗梁王兵馬。今兩浙將士同仇敵愾,若引大江之水,亦與楊將軍同付汪洋。此公之十不利,還望明公權衡利弊。」

楊行密听罷這一番話,心想這羅隱口出不凡,說話開門見山,句句在理。楊行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扭頭看了看坐在一旁的袁襲。袁襲心領神會,起身言道︰「羅先生之言,卻有道理,但不知錢怎樣議和。」

羅隱言道︰「淮河之北盡屬將軍所有,淮河之南歸屬我主。饋贈將軍黃金兩千兩,白銀三萬兩,布帛玉珠更是不計其數。我主願散落錢財,給江東百姓一世太平。」

袁襲听罷對楊行密言道︰「在下以為可和,請主公斟酌。」

楊行密心想若能得此厚贈,也不算枉來淮南,對羅隱言道︰「羅先生之言,我均可答應,還望先生回稟錢。」

羅隱言道︰「我主還有一事,未知將軍肯納否?」

楊行密言道︰「但講無妨。」

羅隱言道︰「楊將軍所擒顧全武,乃我主愛將,情同手足。我主願用長子錢元僚為人質,換顧全武回營,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楊行密言道︰「羅先生請回復你家主公,錢既然如此愛將,我願招令子為婿,永結秦晉之好,永不相負。」

羅隱聞听此言喜道︰「既然如此,羅隱當即刻回復我主錢,不負將軍之托。」楊行密與袁襲遂送羅隱出營。

羅隱南歸,此時錢已駐兵湖州。羅隱來至湖州大營,中軍大帳面見錢,便把蘇州大營來回經過講述一番,錢大悅。次日,錢令大將阮結點兵馬一千人,攜長子錢元僚,及黃金白銀、布帛寶器隨羅隱前往蘇州城下會盟楊行密。錢以長子錢元僚為人質,又贈金銀寶器甚多,楊行密放其大將顧全武,還兵北上。

楊行密佔據江淮,淮南又勝錢,朱全忠日夜坐臥不寧,遂生收復江淮之心。朱全忠召集軍師謝瞳、參軍敬翔、謀士張全義商議。軍師謝瞳言道︰「聞听主公有收復江淮之心,下官以為時機未到。」

朱全忠不解問道︰「我南破秦宗權,東討朱宣兄弟,上源驛逐李克用回河東,怎能放過那廬州小吏楊行密。」

謝瞳言道︰「主公雖在中原無人能及,但李克用盤踞三晉時刻危及主公後方。」朱全忠問道︰「以軍師之見,此時可攻李克用否。」

謝瞳言道︰「今聞丞相張浚在晉州大敗,十萬禁軍幾乎喪盡,萬歲手中已無重兵,主公何不以護駕之名進軍長安,借天子之意,討伐李克用則出師有名。」

朱全忠問道︰「我若兵進長安城,只恐有諸侯兵馬不服,合兵來犯。」

謝瞳言道︰「那就要看主公是求王道?還是求臣道?」

朱全忠聞道︰「何為王道?又何為臣道?」

謝瞳言道︰「若論王道,當屬東漢丞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留大業以傳子孫,雄心存亂世,豪情染百載;若論臣道,當屬西漢太尉周勃,殺呂氏以扶朝綱,握重兵卻生隱退,流芳傳千古,史冊著忠良。」

朱全忠言道︰「王道、臣道我都不愛,只想求面南之術,以平天下。」言罷拂袖而去。見朱全忠走遠,敬翔對謝瞳言道︰「主公志向高遠,非你我可測呀!」

謝瞳略捻胡須言道︰「主公有面南之心,乃是帝道之人。「

卻說唐昭宗繼位之時,朝臣專橫跋扈,宦官干預朝政,雙方斗爭日趨緊張。宰相崔胤依仗朱全忠的支持,慫勇昭宗將宦官宋道弼和景務修流放驤州和愛州。兩人剛剛上路,又命人賜死灞橋驛。這引起宦官們的強烈不滿。左右軍中尉劉季述王仲先及樞密使王彥範等密謀廢掉昭宗,另立新主,控制政局。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唐昭宗出獵皇家獵場,酒醉夜歸。小太監及宮女侍候不周,昭宗手起劍落,殺了好幾個。(由此可見昭宗也是該死!)第二天早朝,群臣等候多時,宮門不開。劉季述已知內情,隨即帶領事先準備好的禁兵一千人,破宮門而入!

不久,劉季述出宮向大臣們報告昨晚發生的事情,最後說主上如此作為,怎麼可以治理天下?廢昏君,立明主,自古如此。今為國家,請立太子,願大臣們聯名上書,勸上禪位!崔胤等大臣見殿前陳列著許多兵甲,誰敢不從!于是都用發抖的手在聯名狀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有了大臣們的聯名狀,劉季述有恃無恐,帶領甲士包國了昭宗所在的乞巧樓。甲士們逢人就砍,見人就殺,可憐宮女太監們服侍皇帝不周要被殺,忠于保護皇上同樣要被殺!為宮女、太監抱不平不過是劉季述廢帝立帝的借口而已!

昭宗見宮女、太監被殺,嚇得從床上翻滾在地,又掙扎著爬起來逃命。劉季述,王仲先上前扶住。見左右甲兵林立,昭宗嚇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何皇後听到報告,立即趕來向劉王二人拜請,說二位不要驚嚇陛下,有事大家商量!

劉季述見皇後如此鎮定,反而沒了主張。良久,他拿出百官聯名狀,大聲說陛下厭倦政事,中外都要陛下退養東宮少陽院,請太子監國……

听說要廢掉自己,昭宗顧不得甲士林立,大聲抗辯道︰「朕昨夜打獵飲酒過度,回來錯殺了幾個宮女,就憑這點你們就要廢掉我?」在昭宗看來,殺幾個宮女如同殺雞,根本不是什麼錯誤,可見他也不是個東西!

劉季述雙手一攤,說︰「這不是我的意思,都是南司大臣們的請求。陛下還是快到少陽院,以後再說吧!」

何皇後知道事情無法挽回,便勸昭宗依了劉季述。然後將傳國玉璽遞給劉季述,扶昭宗上車。

劉季述將昭宗及何皇後關進少陽院,然後假傳昭宗詔令,請求朱全忠回京登位。

朱全忠听到這個消息求之不得!天平軍節度副使李振獻計說︰「現在即位為時尚早。閹豎幽辱天子,大王何不借此機會討伐他們,以後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句話提醒了朱溫,他立即將來使斬殺,然後派李振、蔣玄暉出使長安,與宰相密議誅殺劉季述、王仲先等事。

有了朱全忠的支持,崔胤膽壯氣粗,命侍衛將軍孫德昭誅殺了劉季述、王仲先,迎昭宗回宮主改。一場廢立鬧劇,至此收場。

劉季述死後,代替他成為宦官頭目的是韓全誨,他從同輩被殺中接受教訓,依靠近在長安的兩大藩鎮鳳翔李茂貞,邠寧王行瑜作為盟友,李、王也想進一步控制昭宗,遂以宿衛京師保衛天子的名義,派三千精兵進駐京師。

昭宗一看大事不好,立即召請朱全忠火速進京。

朱全忠于是出兵七萬,西向奪取同州,又攻下華州,逼近長安。

昭宗皇帝李曄聞知朱全忠領軍而來,準備開城迎接。太監張承業勸諫道︰「陛下,朱全忠乃是人面獸心,不可放其入長安,否則後患無窮。長安尚有兵卒數千,當速整軍備,以防有變,請陛下三思。」

昭宗李曄言道︰「朕以為朱全忠乃報國忠良,前番禁軍損失殆盡,諸侯之中惟有朱全忠思念朕之安危,出兵討伐李克用,實乃真忠臣也!」

張承業言道︰「那朱全忠上源驛也曾暗殺李克用,鄆州城伏劫朱宣。其心狠毒,其人險惡,陛下準其入京,乃是引狼入室。」

昭宗李曄言道︰「黃巢佔據長安之時,朱全忠會諸侯于華州收復長安,殺秦宗權于蔡州。雖有負于同僚,但無過于君王。」

張承業言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陛下此舉,乃是要毀我大唐三百年之基業呀!」言罷,連磕響頭,直至流血。

昭宗李曄怒道︰「一派胡言,若不是看卿乃老臣,早當斬首。還不退下!」張承業退朝之後嚎啕大哭,悲憤喊道︰「朱三入京,必亡我大唐,昏君!昏君!」幸好昭宗沒有听到.否則張承業必死無疑!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