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二章︰雁門關

李儒身形頓住,回過頭來,詫異地望著賈詡道︰

「文和何出此言,莫非你覺得這種情況下,劉備還有翻身之力?」

賈詡搖了搖頭︰「凡事無絕對,我只是在想,此次你背著董公調動三千飛熊軍和一萬精兵,若是功虧一簣,你又該何去何從?」

李儒笑了笑,滿不在意道︰「勝敗乃兵家常事,若此番劉備真能絕地翻盤,我李儒甘拜下風,至于董公那邊……」

李儒頓了頓,眼神溫柔道︰「文和請把心放在肚子里,若此次天命不在我等,一應罪責,我自當一力承當,董公那邊,必不讓文和受此事牽連!」

說完,李儒再無停頓,毅然離去。

「文優,我……」賈詡伸出手,試圖挽留,但李儒越走越快,不一會就消失在了他的視線之中。

「也罷,若天命不可違,證明其勢不可當,屆時,你李文優失了信任,倒不如和我一起轉投明主的好!」

……

幽州,右北平郡。

公孫瓚正在軍營校驗士卒,長史關靖急匆匆地走來。

「何事?」

相比當初在酸棗會盟時的樣子,公孫瓚此時更顯英姿勃發,眉宇間,更是多了幾分肅殺之氣。

關靖拱了拱手,回答道︰「烏丸部近期有調兵的動向?」

公孫瓚眉頭一挑,笑道︰「怎麼,劉虞這個爛好人還沒喂飽他們,又打算去何處劫掠了?」

話語間,滿是譏諷。

關靖搖了搖頭︰「此番烏丸用兵,乃是朝西而去!」

「西面?」公孫瓚詫異道。

「正是,據探馬得報,烏丸部集結了數萬兵馬,進入了代郡休整一番,隨後便是繼續西進了!」

「代郡……」

關靖點了點頭,提醒道︰「代郡太守,乃是晉陽王澤,王季道!」

公孫瓚神色一變,放下手中事務,匆匆往中軍大帳走去。

關靖跟隨而來之時,他已經是在懸掛的地圖上查看著什麼。

「代郡西進,那就是雁門郡了!」公孫瓚開口道。

關靖點了點頭︰「正是,原先為休屠各胡的左南部佔據!」

「左南部,已經被玄德消滅了!」

公孫瓚道︰「據前段時間的探馬得報,子龍正率領一支軍隊,在收復雁門全境!」

忽然,公孫瓚猛地回頭︰「可有探明這支西進的烏丸軍隊的統帥?」

關靖搖了搖頭︰「只知道,是代郡太守王澤親自送出城門的!」

想了想,關靖又補充道︰「王澤,便是劉玄德剿滅的晉陽王氏當代家主,王柔的胞弟!」

「什麼!」公孫瓚面色大變。

「出發多久了?」

「算上探馬歸來的時間,恐怕已經有近大半個月了吧!」

「大半個月!」公孫瓚眼神中透露著一絲危險的殺機。

「傳我軍令,讓嚴綱率領白馬精銳,西進代郡……」

「薊侯,此舉不妥啊,我們無名無分,劉虞已經連番警告,讓我們不要跟烏丸之間產生矛盾!」

「哼,誰說要打烏丸了,就以我薊侯的名義,讓嚴綱率領白馬義從,在代郡東側游蕩即可,名曰……春耕大事,白馬義從奉命巡視各地,以防意外發生!」

關靖想了想,忽然明白了公孫瓚的意思。

「原來如此,薊侯之意,乃是圍魏救趙?薊侯對這位同門師弟的愛護,非同一般啊!」關靖笑道。

公孫瓚瞪了他一眼︰「知道就行,玄德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塊地盤,可不能讓這些烏丸人給破壞了!」

「諾!」

關靖退了下去。

公孫瓚看著地圖,手指點在了晉陽方向︰「玄德,為兄可是把這些烏丸畜生當狗一樣在打,你可不要丟了我的臉啊!」

……

話說劉備方。

劉備率領了兩萬大軍,跋涉十日,終于是來到了廣武城。

正在城樓上布防的黃忠聞訊,立刻是趕來迎接了。

「主公!」

「黃老將軍辛苦了!」劉備迎了上去,勉勵道。

「末將只是例行公事,無甚勞苦,倒是如今賊軍勢大,攻城器械也打造的差不多了,末將擔心,以廣武的簡陋城防,難以阻擋敵軍攻勢!」

「我此番來此,除了兩萬大軍之外,還有德衡新打造出來的一百架神臂弩,黃老將軍可安排專人使用,布置在城樓之上!」

「末將領命!」

「黃老將軍,可否帶我們去城樓一觀敵軍之勢?」郭嘉站出來說道。

「自然可以,幾位,請!」

登上城樓,往北眺望,便能看到橫亙在廣武北部與陰館之間的兩座大山。

夏屋山和句注山!

郭嘉眯著眼,開口問到︰「黃老將軍,于夫羅部近期可有動向?」

黃忠搖了搖頭︰「按照踏白軍探馬得報,于夫羅自進入陰館之後,就任由手下士兵肆意劫掠,而子龍在張世平、蘇雙幫助下繳獲的左南部錢糧牛馬,就成了這群王八蛋享樂的資本!」

說到這事,黃忠就一臉的憤恨。

按照趙雲所述,他自率兵收復雁門以來,左南部來不及遷移的牛羊馬匹無數,均被他轉移到了陰館存放。

此番兩度遇伏,打的趙雲措手不及,而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戰利品,也成了他人嫁衣!

于夫羅,當真可恨!

劉備沉著臉︰「可憐了陰館的老百姓了,若有機會,我定當手刃于夫羅!」

「主公大義!」一旁的郭嘉抱拳道︰「但為今之計,不可以于夫羅部為首要目標,重心還是要放在東邊的烏丸部!」

劉備長嘆了一聲,一想到陰館的百姓如今在于夫羅的侵略下生活的水深火熱,他的內心就痛如刀絞。

但自古成大事者,不能拘泥于一時得失,于夫羅部再可恨,也得放在自己這邊處理完了烏丸之患再行決斷。

一旁的黃忠開口道︰「于夫羅部雖無動兵跡象,但自其入主陰館之後,就強征暴掠,按照推斷,如今他麾下大軍,恐有五六萬之眾!」

「加之東邊虎視眈眈的烏丸部,一旦兩邊夾擊,廣武城頃刻即破,還望主公早做決斷!」

「黃老將軍勿憂!」郭嘉寬慰了一句。

隨後,便將眾人謀劃的驅虎吞狼之計跟他講述了一遍。

黃忠听完,神色稍松︰「如此一來的話,若南匈奴休屠各胡願意出兵牽制住于夫羅部,我方則可將重心全部放在烏丸身上!」

「但是……應對南匈奴之計,即使功成,南匈奴調兵遣將,亦需時日,若此間,于夫羅見我方與烏丸部交戰,趁虛而入,該當如何!」劉備擔憂道。

按照三位謀臣的規劃,此番說服南匈奴出兵的概率很大,但以目前形勢來看,哪怕南匈奴以最快的速度,調動離雁門郡最近的定襄郡的郎氏骨都候部,也起碼需要十日以上!

而在十日之內,以烏丸如今的形勢,必將發兵廣武!

左右受敵的情況下,縱使郭嘉等人百般謀略,也只能無奈地退讓出廣武城,再做決斷。

可這樣一來,敵軍勢大,兩方若聯合繼續南下,難不成就一路割讓城池?

這無異于飲鴆止渴啊,而以王機此次為王家復仇的目的,必然是不消滅劉備方不罷休的!

郭嘉臉色難看,不復往日從容,看向黃忠道︰「黃老將軍,在下一直有一事不解,煩勞黃老將軍解惑!」

「奉孝先生可直言,某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黃忠立刻回答道。

郭嘉點了點頭︰「此番,于夫羅部為漢庭所棄,其佔領的五原地區與美稷王庭月復背受敵,遷出武都縣,出偏關入雁門郡,的確為自保之計。」

「但為何,他要與我等為敵,且伏擊子龍,如今又屯兵陰館,我等雖未與他交好,但此前我等滅左南部,不也算是替他出了一口惡氣嗎?」

任憑郭嘉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你于夫羅成了喪家之犬,被趕了出來那就算了,你佔據一塊地盤也就算了。

哪怕是你眼紅陰館縣屯放的物資,想要據為己有,發展壯大,也還在情理之中!

但是,你腦子有毛病,自己家的破事還沒處理干淨呢,就跟自己這邊撕破了臉,是真不怕被打?

要不是王機正好率領烏丸騎兵打著復仇的名號攻來,自己這邊,一定要拿于夫羅這亂臣賊子先開刀,讓他吃個教訓。

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大漢天威不可辱!

但現在,郭嘉考慮的是,如果于夫羅和自己這邊不是因為什麼不可調節的矛盾的話,自己這邊大可以先與之周旋,示敵以弱,假意奉承。

即使不能策反于夫羅部幫助自己打烏丸部,也可以讓他暫停刀兵!

可惜,郭嘉的想法很好,下一刻,黃忠的回答,卻是讓他大跌眼鏡!

只見黃忠老臉一黑,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

「漢升?莫非有什麼難言之隱?」劉備奇怪道。

黃忠點了點頭,見到眾人都一臉奇怪地望著自己,只得開口道︰「此事……與漢明先生大有關系!」

嗯?

眾人疑惑,怎麼還跟秦耀扯上關系了?

郭嘉不由瞪大了眼楮,猜測道︰「莫非……漢明又拐了他于夫羅的閨女?」

眾人一怔,郭嘉的這個猜測,並非沒有道理啊!

黃忠腦袋搖得跟個撥浪鼓一樣︰「不是的……只是漢明先生先是殺了他于夫羅寄予厚望的兒子劉豹,就把于夫羅的弟弟呼廚泉給殺了,然後又端了于夫羅留在白波谷的營地,僅此而已!」

僅此而已……

此而已……

而已……

已……

眾人瞬間石化,人家秦耀不聲不響地做出了這種事情,到你黃忠的嘴里,也變成了僅此而已!?

面對眾人奇怪的眼神,黃忠尷尬地輕咳了兩聲︰「咳咳,所以,于夫羅部對外宣傳,無意與主公為敵,只需要主公交出漢明,他們可以與我們罷兵,並且還能助我們退敵!」

「放他娘的狗屁!」張飛頓時怒罵一聲。

「他女乃女乃的,于夫羅這老小子,也就是沒給老子遇上,還想讓我們交出漢明,肥了他的痴心黑狗膽,老子非把他干廢了不可!」

「三弟,不可無禮!」劉備說了一句,但臉上也是掛著一絲憤怒。

一旁郭嘉苦笑道︰「這麼重要的事情,漢明怎麼連說都沒有說一聲啊!」

一直默默無聲的徐庶開口道︰「或許……漢明先生根本沒把于夫羅當一回事?」

眾人想了想,還真是這麼一個理。

若說先前,秦耀的個人勇武和足智多謀為眾人敬佩,但經歷了沾縣一戰之後,眾人更是對他的統兵能力有了絕對的肯定!

以他的能力和性格,估計哪怕于夫羅帶著大軍站在他面前,他都懶得多看一眼。

「唉……他秦耀是沒當一回事,可就苦了我們這些人了!」郭嘉幽怨道。

一旁的張飛憨憨笑道︰「若是漢明在此,估計都不把于夫羅當盤菜吧!」

遠在上黨的秦耀︰啊嚏!╰(???)╯

誰在非議我?

沒把于夫羅當一回事?

我怎麼不知道?

拜托,我怎麼可能不把他于夫羅當盤菜呢?

我……真的只是忘了那事了……

「主公,雖說可能是漢明輕視了于夫羅部,但目前來看,于夫羅部對我們的形勢產生了不小的威脅,我們必須要先想好應對之策,才能放心地對王機方用兵!」郭嘉正色道。

劉備點了點頭︰「諸位都有什麼想法,可以直言!」

張飛悶悶地不說話,按照他的腦回路,做什麼事情,先打一架就完事了,打的對面不敢打了還怕啥。

不過,此話一出,眾人也沒當回事。

現在對待于夫羅部,要的不是打,而是穩住,一旦南匈奴部率兵而來,于夫羅部才是成了那月復背受敵的一方,此時和他正面交戰,不智!

「要不,先由主公寫信一封,言明漢明不在此處,針對于夫羅的喪親之痛,表示理解,待到事定,再給他一個妥善的處理辦法?人嘛,無非求利!」郭嘉試探道。

黃忠開口反駁道︰「奉孝先生此法,若是在沒有烏丸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我可以肯定,于夫羅部礙于形勢,肯定會接納的。」

「但此番,于夫羅部也看出了我方的不利形勢,我幾度派出信使與他接洽,他的態度很強硬!」

「要麼交出漢明,要麼聯合烏丸大軍,攻打廣武!」

用計不成,那難道只能用兵了?

郭嘉沉默了。

一旁的徐庶伏在城牆上,望著遠方橫亙的兩座大山,忽的,眼楮一亮。

「黃老將軍,若我所料不錯,前方夏屋山和句注山之間,就是當初趙武靈王下令建造的趙國長城的一部分,雁門關所在吧?」

黃忠循聲望去,點了點頭︰「元直先生所言不錯,正是雁門關所在!」

雁門關,曾經是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在進行軍事改革,胡服騎射,相繼打敗林胡、婁煩入侵後所建。

後來,戰國名將李牧奉命常駐雁門,抵抗北部匈奴,依靠雁門關之險,讓匈奴數歲無所得,之後更是大破匈奴十萬余騎,讓匈奴在此後十余年內不敢寇趙。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更是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出雁門關,北擊胡虜,悉收河套地區,把匈奴驅趕到了陰山以北。

此後,始皇帝雄才偉略,將雁門關在內的趙長城,聯合其余長城,修築起了震驚後世的萬里長城!

來到大漢朝,高祖劉邦時期,匈奴圍韓王信,韓王信投降,匈奴南逾勾注(雁門關),直驅晉陽。

直到漢武帝時期,面對匈奴不斷的寇邊南犯,開始著手反擊,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大漢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關外,多次打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奠定了強漢基礎。

「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也在雁門關外與匈奴交戰數十次,才得了一個「飛將軍」的稱號。

匈奴被打服後,開始與大漢和親,以王昭君為代表的和親公主們,皆是出雁門關北上。

昭君出塞的典故,出的就是這個雁門關!

(PS︰昭君出塞中的塞,自古以來多有爭議,有說玉門關的,也有其他不是很出名的關塞的,但以作者個人的想法,因為漢朝和親是自劉邦白登之圍之後開始流行的政治手段,白登就在雁門郡北部平城附近(今大同市東部),因此,個人認為,這個塞,為九塞之首的中華第一關的雁門關最為合適!)

(ε(*?ω?)_/?:?☆有不同意見的,也可以加以討論的嘛!)

自光武東遷雒陽以來,對匈奴采取了懷柔政策,匈奴被劃分為二,南匈奴臣服,南遷塞外,從此大漢北疆無匈奴之患,南匈奴也在並州這塊地方,安下了家。

一代雄關雁門關,也在長久的和平中,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主公,雁門關本就是為抵抗匈奴之患而建,雖廢棄許久,但依舊可為御敵之用,若遣一將,駐守雁門關,只需依靠地勢之利,則可將于夫羅部擋于雁門關外,讓其不得南下半步!」

徐庶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叫好。

劉備連忙讓人取來地圖,雁門關所在的趙長城,東起夏屋山東部,往西一路穿過句注山,再環樓煩,埒縣一路北上,穿過了整個定襄、雁門北部地區。

若以雁門關為守,只要雁門關不破,于夫羅部想要和烏丸大軍聯合,進攻廣武城,最近的路線,都需要繞過整個夏屋山,非半月不可至也!

「漢升,如今的雁門關,可還能做御敵之用?」劉備急忙問道。

黃忠想了想,回答道︰「以我方探明的情報得知,雁門關年久失修,一應建設均已廢棄,但其底子還在,若無強悍的攻城器械輔助,想要攻下雁門關,極難,哪怕是年久失修,在其地利優勢下,可比這城矮牆低的廣武城堅固多了!」

黃忠這麼說的話,那就代表據雁門關守衛于夫羅部之患,是可行的!

徐庶得到這個情報,也不再猶豫︰「主公,我建議,遣一大將,率兵一千,死守雁門關,不求退敵,只需固守,等待我方戰勝烏丸大軍,或者等南匈奴率兵圍剿于夫羅部即可!」

劉備點了點頭,正欲點將,又猶豫了。

帳下,無幾人可用也!

就跟當初在晉陽一樣,關羽、張飛、黃忠等人,都有要務在身,哪怕是羊腸倉這種重要位置,都是交給了小將黃敘去鎮守,晉陽城防,劉備更是大膽起用了郝昭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將!

此番,又該派誰去鎮守雁門關呢?

「主公……派我去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