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章︰各方定計

就在秦耀等人如火如荼地兵分三路準備剿滅上黨匪患時。

坐鎮晉陽的劉備等人,終于也是收到了來自各方的回信。

首先是屯兵于茲氏,預防以白波軍楊奉部趁亂東進的關羽部。

「主公,關將軍來報,楊奉部的確有整軍東進的打算,但據關將軍探馬得報,楊奉軍雖整軍備戰,但其部數萬兵馬,皆滯留于平周縣,與茲氏相望,卻無任何動兵跡象!」

荀攸念完軍報,抬頭看向劉備。

劉備不解,詢問道︰「楊奉部這是什麼意思?」

徐庶看著地圖,回答道︰「若無意外,楊奉部這是打算看我方是否會被戰事拖累,等待我方守備空虛之際,再行決斷,畢竟,白波軍雖勇,但其畢竟為平民武裝,並不善于攻城,以關將軍所屯之兵固守,楊奉部即使有心也無力也!」

「元直所言極是,但也不排除另一個原因,楊奉部或無意與我等為敵!」郭嘉開口道。

「哦?這是為何?」哪怕是荀攸二人也是望了過來。

郭嘉搖了搖頭︰「不為何,只為我們與楊奉之間,並無不死不休的仇恨!」

「我猜測,楊奉部按兵不動的原因,一,自然是因為剛剛接受朝廷封賞,必須要為此做出一些行動。」

「二來,漢明遷白波谷之百姓,在不明狀況之下,郭太楊奉才因此對我等產生一些誤解,解除這一誤解的辦法也很簡單,主公只需讓李樂韓暹修書一封,闡明詳情,並以主公身份親自結交于他!」

「如此一來,除非我晉陽內憂外患,楊奉見有利可圖,方才會發兵搶奪地盤!」

郭嘉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堆,听得幾人頻頻點頭。

「主公,奉孝之言,的確在理,如今我們三面環敵,可讓關將軍西結白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加之關將軍守護之茲氏固若金湯,如此,西境之危可解!」

徐庶抱拳道。

荀攸也補充道︰「待我方外患解除,若兩方之間未起爭執,也可借機拉進關系,招攬其部為我所用!」

劉備一邊听,一邊笑。

「幾位先生三言兩語,則西境大穩,我劉備勿慮也!」

眾人大笑,三位謀臣連道不敢。

「至于黃敘所守之羊腸倉,黃敘傳訊,近來多有人探查,但他依計行事,扎下營寨,以拒來敵,短時間內,無須多慮,即使有敵犯境,只需嚴防死守即可!」荀攸繼續道。

徐庶看著地圖,皺了皺眉︰「如今,于夫羅被趕至雁門,美稷南匈奴單于庭,已被新任的南匈奴單于率兵入駐,白波軍與之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假以時日,南匈奴必成大患也!」

美稷單于庭,本來是于夫羅部駐扎的地方,這里屬于大漢分封的相當于長安一樣的南匈奴都城,一應建設,在幾任護匈奴中郎將的幫助下,並不遜色于尋常治所城池。

于夫羅原本北上佔據五原郡武都縣等地,奈何被漢庭拋棄,攻下的地盤盡數失去,如今連美稷大本營也被佔領了。

有了這塊地盤做跳板,南匈奴部想對太原用兵,顯得更加方便了!

郭嘉思索片刻,忽的眼楮一亮︰「主公,我有一計,計曰驅虎吞狼也!」

「嗯?」劉備轉頭一看︰「計將安出?」

郭嘉一笑︰「左南簽署的《晉陽二十八條》雖為白字黑字紅手印,但我等料定,南匈奴部必然會拒絕這一條約!」

「如今還未徹底撕破臉,只因先前左南部遭遇覆滅,讓南匈奴模不透我方的虛實!不敢擅用刀兵!」

「如今,我等戰事頻起,以南匈奴部的狼子野心,趁我等無暇顧及之時,撕毀條約最為合適,或還能假借名義南下伐我!」

「既如此,倒不如先發制人,可派人手書一封,呈交現任南匈奴單于,約定以取消《晉陽二十八條》為代價,讓其此番助我等消滅于夫羅部,此舉,利敵利我,或將可行也!」

郭嘉言畢,眾人陷入沉思。

荀攸忽而失笑道︰「不愧為郭奉孝,看似驅虎吞狼之計,實則乃是空手套白狼也!」

劉備不解,問到︰「南匈奴部能答應?」

在他看來,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南匈奴部用得著為了這個本就不打算兌現的約定,損兵折將地去攻打于夫羅部嗎?

「哈哈,主公勿憂,我看奉孝之計,大有可為!」

「恕備愚鈍,還望幾位先生解惑!」劉備恭敬道。

三位謀臣相視一笑,若說對于他們這些文人而言,劉備作為一個主公最大的魅力是什麼。

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這樣的態度,讓幾位謀臣很是能滿足自身被需要的虛榮心。

「奉孝此計,有幾點可行,一則,南匈奴部為漢庭剛剛認可為正統,雖被賈詡用計,董卓下令讓其攻伐我等,但美稷派兵至此,不比雁門南下來的輕松,以南匈奴部的精打細算,若非有一戰功成的把握,不然的話,是不舍得派重兵攻打的!」

雁門往南,可以長驅直入,所以當初南匈奴部決定攻打晉陽時,也就派了左南一個人來攻打。

而如果要從其他郡調兵,就像現在南匈奴部佔據的美稷王庭一樣,要麼從南繞道,要麼走羊腸倉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小道。

南匈奴再傻,也清楚,此時在沒有地利的情況下,派兵攻打劉備方,只會得不償失。

至于董卓的命令,開玩笑,南匈奴什麼時候遵守過道義,有好處我就拿,沒好處我最多就搖旗吶喊,真刀真槍的我可不干!

「然而,我等與南匈奴部的矛盾,便在于那一紙條約,若三個月時間一到,南匈奴部除了毀約之外,別無他法,如此,我等便能興堂堂正正之兵,討伐他!」

「此番,雖是空口白話,無一點實質,但也緩和了敵我雙方的關系,讓南匈奴部誤以為,我等在向他們釋放好意,太原與其所轄,如今並無沖突,南匈奴肯定是更傾向于保持兩方安定的局面!」

劉備連連點頭。

「以黃敘之屯兵羊腸倉,讓其知難而退,再以條約為借口,責令其出兵于夫羅部,至于好處……」

「呵呵,主公,可能你是不知道,于夫羅部一日不除,那南匈奴幾部便一日不得安寧,試想,公子糾為何欲殺公子小白,主公則明了也!」荀攸解釋道。

劉備眼楮一亮,這樣一解釋,他的確是明白了。

于夫羅再怎麼說,都是南匈奴正統繼承人,他被驅趕,其實在南匈奴六部之間,也是有一些人心向他的,只不過力量不夠強大而已。

假使有一天,如今的南匈奴單于遭遇不測,則于夫羅很可能被迎回來接任單于之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哪個願意將後患留給子孫?

「如此,當真可行?」劉備笑道。

「還差一招!」徐庶站出來道。

「哦?」這次,荀攸和郭嘉都是一臉意外。

「元直還有何要補充,速速道來!」劉備激動道。

徐庶點頭,手指指向地圖上如今被王機率領的烏丸騎兵佔據的地方︰「主公手書中可闡明,此番,我等亦會向雁門郡用兵,以確保于夫羅後方無援,可讓南匈奴部放心攻打!」

「還有,便是主公可在書信中言明,願與南匈奴部一較長短,看誰先拿下一方,則誰就能佔據雁門一地,勿謂言之不預也,若我等用兵神速,剿滅烏丸之亂後,亦可向于夫羅用兵,屆時,于夫羅是戰是降,就由南匈奴部自己猜測了!」

「妙啊!」

劉備還沒開口,郭嘉已經鼓掌站了起來。

荀攸也是一笑︰「此為,激將法!」

(開團!)

「主公,元直此舉,除了讓南匈奴無後顧之憂地剿除于夫羅這個心頭大患之外,還可讓他們有不得不用兵之理由,萬一于夫羅部見機投降于我等,今後,借于夫羅正統之名,我等想要攻打南匈奴諸部,則無須再尋其他借口了!」

劉備大喜,幾人你一句,我一言,一下子將整個南匈奴部都算計了進去。

郭嘉突然抿了抿嘴,欲言又止。

「奉孝,為何遲疑,有言直說即可啊!」劉備敏銳地捕捉到了郭嘉這細微的表情,忙是關心道。

「主公,嘉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郭嘉稍顯遲疑道。

「但說無妨!」

「諾!」

「听聞,主公與白馬將軍公孫伯珪為同門師兄弟?」郭嘉小心翼翼道。

劉備一怔,想起了當初公孫瓚毫不留情的驅趕場景。

嘆了一口氣道︰「正是,奉孝想說什麼?」

郭嘉開口道︰「此番烏丸犯境,必然導致其內部力量空虛,若主公願意,手書一封,呈于伯珪將軍堂前,以伯珪將軍對外族之狠厲,必定趁此良機襲擾烏丸,屆時,烏丸不攻自破也!」

劉備稍顯遲疑,沒有給出答復。

反而是開口問到︰「子龍、漢升那邊現在是什麼情況?」

郭嘉還想開口,荀攸示意地搖了搖頭。

這才拿出黃忠派人送回來的軍報。

看完之後,荀攸眉間有一喜色︰「主公,看來此番戰事平定之後,我晉陽也能辦件喜事了!」

「哦?喜從何來?」

「呵呵,漢升將軍于軍報中言,子龍與舞蝶姑娘在戰場互生情愫,如今已在他的見證之下,定下婚約,待到戰事結束,希望主公能為二小主持婚禮一事呢!」

「哈哈,果然是一樁喜事,行,此番子龍拼死突圍,烏丸賊子,險些害我大將殞命,待到平定烏丸之亂,我親自為子龍與舞蝶姑娘證婚!」

「呵呵,如此,在下先替幾位將軍謝過主公了,兩位,漢升于書信中還懇請我等為其女兒取閨字,兩位可一展才華也!」

能為人起表字,證明自己的才華得到對方的認可,這也算是一樁美事。

三人商量片刻,便給黃舞蝶起了一個不錯的表字。

取自蔡邕的《月令章句》,樂容曰舞,先有一「樂」字。

再以蝶羽即為蝴蝶,取其羽字。

表字曰︰樂羽!

黃樂羽。

喜事談罷,則繼續討論軍情。

荀攸將郭嘉模仿秦耀的漢明瘦勁體書寫的「黃樂羽」三個字折疊好,打算和軍報一起送回去。

再度拿起軍報一看。

「按照先前的部署,黃老將軍率部屯于廣武,遷其民于南方原平縣,一應糧草輜重,皆屯于原平,意圖在廣武與王機所率之烏丸展開決戰!」

「漢升辦事,老成持重,自是不必多慮!」劉備對黃忠的能力表示肯定。

荀攸點了點頭,繼續道︰「黃老將軍在書信中言明,王機按兵不發,以踏白軍刺探敵情,發現其于棗林附近扎下營寨,大肆砍伐樹木,制作攻城器械!」

「後續,更有源源不斷的糧草送達,除卻烏丸騎兵之外,其軍營大帳,再添士卒,如今,已達五萬之數!」

「同樣的,于夫羅屯兵陰館,仰賴先前子龍掠奪左南部之物資,大力征兵,整軍備戰,南下廣武一戰,不可避免也!」

听到這個消息,幾人的臉色也是沉重了幾分。

「依幾位先生之見,此次廣武一戰,對方當有兵馬多少?」

徐庶盤算了一下,給出了一個答案︰「算上各類雜兵,或將擁兵十萬之巨!」

「主公,以廣武年久失修的城防,想要抵抗十萬大軍,何其難也!」

「軍情緊急,我方當早做決斷!」

此番,黃忠率領麾下五千踏白軍北上,算上趙雲收斂的殘部,如今固守廣武城的兵馬,也僅在六千之數。

小將黃敘率領了九千兵馬前往羊腸倉扎下營寨。

關羽率領了一萬三千兵馬去了茲氏。

再加上秦耀帶出的一千背嵬軍。

留在晉陽的兵馬,連張飛的一萬游奕軍在內,晉陽兵馬還有兩萬三!

「大哥,還猶豫個什麼勁,讓我直接帶著一萬游奕軍,北上殺他個天翻地覆即可!」張飛請命道。

連一向喜歡模魚偷懶的秦耀如今都帶兵出去打仗了,就他這個好戰分子,一直被安排留守在晉陽城訓練士卒!

這可把他給悶壞了,尤其是劉備還禁了他的酒。

美其名曰︰大戰在即,喝酒誤事!

「三弟,休得無禮,且听幾位先生作何安排!」

「公達,可有漢明軍報傳來?」

荀攸剛想搖頭,外面一名軍士經由通報跑了進來。

「主公,漢明先生從沾縣傳回來的軍報!」

荀攸小碎步上前,接過軍報,打開一看,頓時瞪大了眼楮。

「公達,漢明那邊怎麼樣了?」

「公達,你倒是說話呀!」

「公達?」劉備納悶了,不就看一個軍報嘛,怎麼把荀攸都看傻掉了。

荀攸憋了一口氣,直到再三確認軍報無誤,才是長長的吐了出來。

「匪夷所思,簡直是匪夷所思,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荀攸極度震驚道。

「莫非,漢明已解沾縣之困境?」

饒是鬼才郭嘉,也不敢大膽猜測,但即使是這麼一個結果,都能讓眾人大松一口氣了。

哪知,荀攸搖了搖頭。

眾人一陣失落。

「主公,漢明之才,經天緯地,唯我荀攸平生僅見,此番,漢明率一千背嵬軍,翻越崇山峻嶺,按天時而動,片刻,大破敵方不做防備的兩萬大軍,攻其不備,盡斬其首級!」

眾人聞言,瞪大了眼楮。

片刻陣斬兩萬首級?

你確定不是在說笑?

哪怕兩萬頭豬,你數一刻鐘都數不清吧!

「公達,莫要說笑!」劉備板起了臉。

荀攸連忙激動道︰「主公,我可不敢說笑啊,這個軍報,乃是漢明與興平共同書寫的,不可能作假!」

「而且,漢明此戰,不僅僅是陣斬兩萬人,更是派興平繞後,放火燒山,斷絕了退往沾山避暑的八萬黑山軍的退路!」

「漢明他瘋了嗎?」郭嘉驚呼出聲。

「此舉,無異于逼迫一眾黑山軍只得反抗,以漢明之智,不該行此不智之舉啊!」徐庶也是沉聲道。

「哈哈,我道你們都小覷了漢明,興平于軍報中闡明,此番漢明游歷于外,遍訪礦產,尋得一火油礦,正好以他那芥子藏須彌之法攜帶至沾縣,興平便是借此,放火燒山,頃刻間,大火焚山,足足燒了兩天兩夜才停息,八萬黑山軍更是躲避不及,被大火焚殺三萬有余!」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也就是說,漢明前後不到一個時辰,以一突襲攻其不備,以一火攻之計,滅敵軍五萬?」張飛咽了一口唾沫。

若非這件事是秦耀這個一向神秘莫測的人辦到的,打死他張飛都不敢相信有這樣的戰果!

荀攸激動地點了點頭︰「其後,剩下黑山軍狼狽不堪地逃出了火場,又被漢明以一千架漢明連弩威懾一眾敵軍,余下五萬黑山軍,皆伏地而降,不敢再有叛亂之心!」

「一眾頭目,也被漢明以晉陽公投之法,或處決,或審判,再借戰果,震懾黑山上下,再借張寧姑娘……咳咳,夫婿的身份,如今包括留守黑山的六十萬百姓在內,皆已臣服于主公!」

「哈哈哈!」

劉備放聲大笑。

「當初,我初遇漢明之時,言其為我之韓信,如今看來,漢明之才,遠勝淮陰侯也!」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此番黑山大定,我等又多數十萬人口也!」

「諸君同喜,哈哈,同喜!」劉備難掩臉上喜色。

「那如今,漢明欲何為?」劉備好不容易平復下了心情,才是繼續問道。

荀攸繼續看下去,回答道︰「不出我等所料,以漢明憂國憂民之心,在徹底收編了黑山軍之後,擇其精銳五千,與背嵬軍兵分三路,平定上黨匪患!」

「有漢明解上黨之患,則我方南部已定!」徐庶開口道。

眾人點頭,感覺什麼事情交到秦耀手上,那是一萬個方便,根本就不需要自己這邊操心的嘛!

荀攸繼續道︰「漢明也在軍報中言明,願以大計考慮,此番只追責張楊之過,不取其性命,若可能的話,他欲生擒張楊,押其回晉陽由主公問罪!」

「唉!」劉備嘆了一口氣︰「以漢明對自家女眷之寵愛,我讓其放下仇恨,是否會讓他心生不滿啊?」

其他人不敢妄加猜測,荀攸卻是鎮定自若道︰「主公且寬心,漢明在軍報中言明,以他本意,誓殺張楊,然而,是張寧姑娘從旁勸阻,讓其為大局考慮,才有此決定!」

劉備面容失色︰「張寧姑娘,真可為漢明之賢內助也!」

郭嘉也是適時地酸溜溜道︰「環繞于漢明身旁的姑娘,哪一個不是萬中無一的存在,他秦漢明,為我畢生大敵也!」

「切~」張飛嫌棄道︰「可惜你以漢明為畢生之敵,漢明卻視你為痿君子 !」

郭嘉一下子臉色通紅︰「涿郡屠夫,我與你不共戴天!」

「嗯?當真嗎?」張飛露出了他沙包大的拳頭。

「咳咳,開玩笑的,開玩笑的,三將軍不要見怪嘛!」郭嘉立刻認慫。

嬉笑完畢,荀攸才是開口道︰「主公,既然如此的話,上黨諸事,可皆交由漢明處置,以漢明推斷,此番平定上黨之患,若無意外,當月余則可功成,屆時,他則可率兵北上,固守晉陽!」

「漢明還在軍報中言明,有一些城防軍械圖紙,此後會命人送呈德長長者與德衡處,能為我晉陽城防再添一把力!」

「如此的話,我方用兵,便只需要考慮北部戰事了!」

雁門郡一戰,事關太原門戶,乃是重中之重!

「好,那便依諸位先生之言,如今我晉陽留有兵卒兩萬三,當遣多少人馬北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