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八章︰張楊的忠告

有了秦耀的「妙計」,張楊整個人都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幾人爭執不過,他非要帶著一行人參觀一下他這次帶來的「精銳部隊」!

「玄德公,你看我這軍容如何?」張楊傲然地指著這次帶來的五千兵馬說道。

其中,輕騎兩千,步兵三千,騎兵所用馬匹,自然是耐力極強的三河馬,產自匈奴、鮮卑等族,步兵皆是身著皮甲,手持制式武器,漢代的環首大刀,閃爍著幽幽寒光,讓人望而生畏。

劉備環視了一圈,點了點頭︰「常聞並州出善戰之士,今日一見,果然非虛,張太守這支軍隊肅殺之氣撲面而來,可見其凶悍,有此部隊,當縱橫無敵!」

張楊大喜,帶著幾人從自己的軍隊中穿行而過。

秦耀在後面瞥了瞥嘴,低聲朝著一旁問到︰「張楊這些可是正規軍啊,不是規定,男子二十三歲才能服役嗎?我怎麼看,好多都還只是個孩子?」

秦耀此言非虛,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參差不齊的部隊之中,很多兵士的臉上稚氣未月兌,雖已有長年征戰的血煞之氣,但還是改變不了他們還只是個孩子的事實。

張飛這些武將撓了撓頭,表示不清楚。

還是荀攸給出了答案︰「並州苦寒,本就人口稀少,若都按大漢兵役制度服役,恐怕十取一都困難,而且並州一地的男子,生來就較之常人魁梧強勇,為抵御外族入侵,故舞象之年服兵役者皆是常態。」

秦耀一怔,再度看了一眼那些人數佔據半數以上的女圭女圭兵,一眼千年,他仿佛看到了前世自己見到過的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華夏遠征軍,松山戰役的7000多女圭女圭兵,他們之中最小的才九歲,全師平均年齡只有十五歲!還是孩子的他們,全部為國捐軀!

「漢家天子鎮寰瀛,塞北羌胡未罷兵,猛將謀臣徒自貴,蛾眉一笑塞塵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眾人一怔,幾名謀士眼楮一亮︰「漢明這二首詩,足以傳世,詩句之間,不但將大漢對待邊疆的不作為一味地采取懷柔和親政策以及歷朝歷代的邊塞苦寒描繪的淋灕盡致!」

秦耀無所謂地擺了擺手,換做以往,自己或許還有興致裝個逼,而此時,看到那些年齡比自己少不了多少歲,放在前世還是在象牙塔里無憂無慮的孩子就要參軍保家衛國時,他的內心就在隱隱作痛。

後世盛傳,國恆以弱亡,唯漢以強亡,誠然,三國鼎立的年代,能臣武將輩出,南蠻被諸葛先生平定,烏桓被曹操殺得膽寒,西羌成了魏蜀的兵源地,山越也成了東吳的兵員補充地。

但是,後世之人,卻獨獨忽略了並州。

哪怕是曹魏掌管並州之後,派出的梁習將並州好好的治理了一番,但還是改變不了大漢盡失雁北一帶和整個朔方地區的事實。

也是源自一代代的將星隕落,導致被欺壓已久,但卻沒傷及根本的外族在不斷的發育中,掀起了對整個中原大地的荼毒。

漢末並州甚至被廢除,並入了冀州。

「玄德公,此次上任太原,可是要一展宏圖了?」巡視完軍隊,張楊問道。

劉備微微一笑︰「為大漢邊疆盡些許綿薄之力,是我們作為臣子的本分!」

張楊點了點頭︰「待我解決黑山之患,定與玄德公會兵之處,共抗外族!」

「期待與稚叔共抗外族!」

「不過,玄德公此去太原,有幾個情況,還需注意!」張楊遲疑了一下,還是說了出來。

劉備一愣,忙拱手道︰「稚叔還望直言。」

張楊不經意地看了一眼此時有些意興闌珊的秦耀,低聲道︰「並州雖說地廣人稀,不受朝廷重視,但玄德此去的太原郡,不僅是並州的治所所在,亦是並州為數不多的富庶之地,並州氏族大多盤踞于此!」

劉備皺了皺眉道︰「既是氏族盤踞之地,我欲起兵抵抗外族,應該可有外力可借吧?」

「嗨!玄德此言謬已!」張楊暗嘆道。

「玄德,若你報以此心赴任太原,我張楊敢以人頭擔保,你此行,當潦草收場!」

劉備面露駭色。

這時,其余人也湊了過來。

「唉,玄德,莫怪我多言,原本我是不欲多說的,但先前漢明先生之計,與我有大益,我張楊並非知恩不報之人。」

郭嘉朝著秦耀擠眉弄眼,秦耀扯了扯嘴角,沒說話。

「太原富裕,故此世家大族,豪門列強願意扎根其中,但大多都是不成氣候,見風使舵的小勢力,憑借玄德帳下能臣武將,自然不懼,但其中有一族,若玄德不能壓制,則易被其架空,使政令不得下達,下失民心,上負君恩!」

幾名謀臣一下子收起了嬉笑的神色。

「公達,太原還有此等大族?」

荀攸猶豫了一下,撓了撓頭,不確定道︰「我對並州一地了解也並不深遠,只清楚如今有一人,姓王,名允,字子師,頗有盛名,但他現在攜其家族隨董卓西遷,並不听聞他在並州有何建樹!」

張楊看了荀攸一眼︰「這位先生所言之王子師,正是如今祁縣王家的家主,而我說的這個家族,正與這王子師的王家同屬一脈。」

秦耀眯了眯眼,搜索腦海中對並州氏族並不多的記載。

「張太守指的,是那與祁縣王家同根同源的晉陽王氏?」

張楊看了秦耀一眼,面露恭敬︰「漢明先生所言極是!」

秦耀皺了皺眉,才發覺自己好像沒有過多的注意到這個家族,幾人言談之際,連忙沉下心思補課。

「按說,如今的王允王子師討好董卓,讓他的家族在朝堂之上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就如同剛剛那位先生所言一般。」

張楊指了指荀攸︰「但其家族頭腦,皆隨董卓西遷,故此,祁縣王家雖得庇護,但也不敢過于放肆,只不過是借著王允的人脈,沿著祁縣周圍擴地收人,風評這塊,還算可以,而且,以他們如今的情況,也奉了晉陽王氏為主家,甘願做一個分家!」

「這晉陽王氏,有能人?」劉備問道。

張楊點了點頭,面色有些難看︰「現在晉陽王氏的家主,姓王,名柔,字叔優,任護匈奴中郎將,其弟王澤,字季道,為代郡太守!」

接下來,張楊的話,讓在場除秦耀之外的眾人,都是大驚失色。

「王柔任護匈奴中郎將,看似為大漢鎮守邊疆,安撫南匈奴部,實則,與南匈奴之間,暗通款曲,售以鹽鐵等禁忌之物,南匈奴部席卷整個並州,西河郡是因為南部有白波軍縱橫,且加入了南匈奴的于夫羅部,故南匈奴不敢輕易入侵,但太原郡,盡失北部地區,可是,以王柔為主的晉陽王氏和一眾氏族卻能在其中安穩生活,個中內情,我想,不用我明說,諸位應該已經了然了吧!」

「豈有此理!」張飛暴怒道。

「竟有此等禍國殃民之輩,此人怎敢以鹽鐵助長敵勢,他難道不知道,似南匈奴這等外族,一向都是野心勃勃之輩嗎?就不怕喂出一頭餓狼,導致引火燒身?」

其余幾人也是面色難看。

「呵呵,只要這王柔在一天,南匈奴,就不會攻打太原南部!」秦耀消化完了知識,面露譏諷道。

張楊點了點頭︰「個中細節,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這王柔主導的晉陽王氏,與南匈奴,以及其弟王澤所轄代郡接壤的烏桓、鮮卑等部,都與他們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且,整個太原郡的氏族豪強,皆以晉陽王氏馬首是瞻,其藏匿的人口之多,掌握的財富之巨,外人無從得知!」

劉備還欲追問,秦耀扯了扯他的袖子。

「多謝稚叔此番提醒,不然,我報國之心未盡,恐禍起蕭牆!」劉備認真道。

張楊不在意地擺了擺手︰「我也只是將我所知的告知于你,至于你們打算如何行事,與我無關,但玄德還需听我一句勸,晉陽王氏在太原一郡,盤根錯節,非人力所能撼動,若事不可為,還需以保全自身安危為首要,不可魯莽行事,張楊雖不才,但上黨隨時恭候諸位大駕!」

眾人明白,這是張楊並不看好幾人能夠撼動晉陽王氏的地位,最好的結果,可能就是和晉陽王氏之間和平共處。

但話說回來,有王柔這種暗地里資助南匈奴等外族,以獲取家族安寧的人在,一心報國守衛邊疆的劉備等人,真的能和他之間平穩相處嗎?

這個答案,張楊不清楚,可以的話,他巴不得劉備一行人可以放棄北上,留在上黨幫他平定黑山軍。

劉備心里也在打鼓,自己這些人,自然是不懼怕什麼晉陽王氏,關鍵,手下無兵,又怎麼跟對方叫板?

告別張楊,一行人繼續踏上了去往太原的道路。

「漢明,你剛剛拉扯我的衣角,可是有話要跟我說?」劉備問道。

秦耀點了點頭︰「剛剛主公可是打算追問張楊關于這晉陽王氏的細節?」

劉備點了點頭︰「知己知彼,才有取勝之法。」

秦耀一笑︰「張楊此番善意提醒,也只是不想看我們被這晉陽王氏吃的骨頭都不剩,別說他對這晉陽王氏不是很了解,即使知道,他也不敢冒著得罪這晉陽王氏的後果,給我們準確的消息的!」

劉備被嚇了一跳︰「張楊他可是一郡太守,難不成連他都要懼怕這晉陽王氏?」

秦耀點了點頭,面對好奇的眾人,開口道︰「大漢十三州,人口大約為五千多萬,幾經戰亂之後,這個數字應該有一定量的下降,但總數維持在四千多萬還是有的,而並州苦寒,人煙稀少,人口總數,大約為11萬戶,70萬人口,大家剛剛也知道了,張楊遷徙一郡人口,整個壺關縣也不過十萬人口,那分布在各州郡的就更少了,若以數據計算,太原郡作為並州第一富庶大郡,戶籍有3萬有余,人口大約在20萬!」

頓了頓,秦耀吐出一縷白煙,緩緩道︰「整個太原登記在冊的人口為20萬,但你們知道,以晉陽王氏為主的太原氏族豪強們,藏匿了多少人口嗎?」

眾人面面相覷,這誰知道啊,哪怕秦耀剛剛說的數據,大家也只是大概清楚,大漢約有五千萬人口。

「漢明,別賣關子了,快說!」張飛急切道。

秦耀嘆了一口氣︰「以我所知,以晉陽王氏為首的這些個家族,藏匿的人口,約為登記在冊人口的三倍有余,且晉陽王氏佔據了其中的大頭,足有七成!」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劉備哆嗦著嘴道︰「那就是……40多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