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51章 四院九部

劉宇定下的制度,類似後世的三省六部制,不過,卻不盡相同,同三公九卿制,也不一樣。

三省六部,中書省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頒發皇帝的詔令,其長官為中書令。

門下省是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駁正違失,其長官為侍中。

尚書省是執行機構,負責貫徹執行重要政令,其長官為尚書令,副長官為左右僕射。

順序是中書省發出皇帝的命令,有門下省審議通過後交由尚書省以及他以下六部執行

三省為中央最高統治機構,三省長官同為宰相,共同負責中樞政務。

六部即尚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分別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戶口和賦稅、禮儀制度、軍政、律法、刑獄、水陸工程等,各部長官為尚書。

三省分權,削弱了三公權力,大大加強了皇權。

六部職司劃分明確,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強了朝廷統治力量。

順序是中書省發出皇帝的命令,有門下省審議通過後交由尚書省以及他以下六部執行。

不過,劉宇指定的部門,可不止這六部,加了個商部,農部,影部。

而劉宇所定的四院,分別是軍研院,政研院,審查院,以及研發院。

軍研院,主要應對大漢境內的叛亂,和對外擴張,制定作戰計劃,以及軍職任免,軍費開支,軍功匯總等等。

並且派遣軍師,隨大軍出戰,說白了,軍研院就是一些謀士組成的謀士團。

下屬是兵部,成員有,郭嘉,荀攸,龐統,賈詡,程昱,其中,程昱為兵部尚書。

別看只有他們七人,這只是軍研院的最高官員,他們每個人下屬,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屬官。

畢竟大漢的軍隊,會一天比一天多,愈發壯大。

不過,軍研院,只負責上述職責,卻同軍隊分離,屬于兩個獨立的部門。

政研院,從命名上,就可以理解了,其一,負責各州各郡送上的奏章,對其先行過目,並且想出解決辦法。

最後,在上交到劉宇的書房之中,等待劉宇最後審閱。

其二,負責執行劉宇頒發的政令,並且保證政令能在各州各郡執行。

其三,對官吏的功績匯總,以及官職任免或者罷免,不過,最終決策,還要上交審查院。

其四,負責發布政令,幫助天子處理朝政,改善舊制,去舊迎新。

政研院,下屬戶部,禮部,吏部,是三部最高長官。

其成員有,荀彧,張昭,張,顧雍。政研院的規模,比之軍研院,只大不小。

禮部尚書由張暫代,吏部尚書由張昭暫代,戶部尚書由顧雍暫代。

以後各州各郡,並不是獨立治理地方,他們的上司,就是政研院。

並且,廢除州牧,但是加大了刺史的權利,縣令治理一縣直系上司是郡守,郡守治理一郡,直系上司是刺史。

而刺史,負責一州的民政,土地開發,賑災救民,一州建設,包括修路水利民宅建造等等。

審查院,顧名思義,就是審查所有官員的部門,審核各種政令,軍職任免,政令實施情況,以及官員作風問題。

劉宇決定,將影部成員,影殺除外,歸攏到審查院,單獨組成影部,並且在各個州郡或者縣城,都建立一個審查部門。

用來監督各個官員,如果發現官員作風有問題,那麼就會上報到更高一級的審查院審查。

比如,縣級的審查院,名為審查衙,郡級的審查院,名審查司,州級的審查院,名審查府。

審查院,下屬刑部,影部!審查院,由黃敘,沮授,戲志才為最高長官,刑部尚書戲志才,影部尚書沮授。

研發院,負責研發武器,制作武器器具等等,也是人數最多的一部。

下屬工部,以後匠作坊,也歸屬工部,同樣在各個州郡,建立分部。

負責執行各地刺史,頒布的修路建橋,建設書院民宅,生產一州所用的武器裝備以及農具等等。

研發院的最高長官為馬鈞,黃月英,下屬工部。工部尚書,劉曄。

商部農部,並不由幾院治理,是獨立幾院之外的存在,並不是說他們全力多大。

而是,二部是獨立發展的,只接受新政令,並且執行。

商部由田豐負責,大漢境內的商人,店鋪出租,自己各地商業往來,稅收等等。

農部,所有土地開發,以及百姓們土地的分配,軍田的開發治理等等,其尚書為陳宮。

影部,負責情報收集,傳遞,潛入敵國探查,大漢境內消息傳遞等等,長官為劉開。

而影殺部門,皆歸入禁衛軍,以後禁衛軍一明一暗。

玄鐵衛,負責皇宮自己洛陽的布防,兩大統領,是典韋和許褚,為明!

影殺則是藏身在暗處,負責暗殺,監視,為暗!影殺部由是史阿,劉新擔任正副尚書。

四院九部,各為其職,相互不干涉,卻相互配合,同樣相互制衡。

官職劃分,分為一到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又分正副。

四院的最高長官,都是正二品,各部長官,皆副二品。一品官職,目前並沒有設立。

軍職,並沒有變動,依舊是沿用當年在並州立下的軍職。

只不過多了四個統帥,第一路統帥是曹操,麾下大將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徐晃,龐德。

曹操領騎兵十萬,鎮守興安城,坐鎮北疆,鎮守赤谷城的嚴剛,也為曹操所屬。

曹操共計大軍二十萬,加之兩萬重騎兵,隨時準備出征西域。

第二統帥是周瑜,負責統領水軍,麾下水軍大將,有甘寧,太史慈。

周瑜領十萬水軍,鎮守揚州山陰城,並且招收訓練水軍,制造船只。

而太史慈,領十萬水軍鎮守徐州廣陵的江都城。

甘寧領十萬水軍,鎮守荊州襄陽,二人配合周瑜,隨時準備遠征。

第三路是呂布,領兵大將張遼,關羽!萬人將孫策,高順!還有四名副將,曹性,魏續,成廉,楊季。

呂布領騎兵十萬鎮守平州,並且統領烏桓十萬騎兵,共二十萬大軍,負責大漢東北部戰事。

呂布軍,同周瑜的水軍,互為倚仗,呂布軍,南可下青州徐州,而周瑜水軍,也可以順海直上,支援呂布軍。

最後一路統帥是黃忠,黃忠領騎兵二十萬,坐鎮長安,麾下大將,張飛,陳到,張任,張郃,徐榮。

這一路兵馬,南可下荊益,北可上涼州,乃至西域,同曹操大軍互為倚仗,可保司隸以及周邊的安危。

趙雲和馬超,劉宇讓其領兵,鎮守洛陽。如果將來戰事起,哪路大軍吃緊,那麼二人便領兵支援哪路。

可以說,這四路大軍就是大漢的四大軍區!州郡中,有各個將校鎮守就足夠了。

戰亂結束,不需要大將鎮守一州,他們要面對的,是開疆擴土!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