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92章 廬江攻略

「壽春,乃是袁紹的本部,經過袁紹多年的發展,壽春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加上下蔡當涂之倚仗,更加不容易攻破!駐守的十萬兵馬,可抵御二十萬大軍!」

荀攸的話,听得黃忠關羽不停地點頭,不過二人卻沒有插嘴,而是繼續安靜的等待著荀攸接下來的話。

「壽春如此,但是陽泉卻不是如此,我軍不是水軍,但不是水軍,就不能乘船?我軍可以在臨近陽泉時,登岸休整,養精蓄銳後,攻打陽泉,這也是為何明知荊州無兵鎮守,攸卻依然向主公要來攻城梯的目的!」

看著黃忠關羽二人面露敬佩的看著自己,荀攸淡然一笑,隨後繼續開口說道,

「待陽泉攻破,便繼續乘船轉決水,順決水向南,抵達大別山山腳!到那時,廬江郡便只留尋陽一軍而已,但二位將軍不要忘了,江夏還有個賈文和以及張遼將軍在呢!」

听到此處,關羽和黃忠二人同時驚呼道︰「前後夾擊,吃掉尋陽!」

荀攸聞言,笑著點了點頭,隨後開口對著二人說道。

「不一定非要吃掉尋陽守軍,那尋陽守軍,迫于我等壓力,只會渡江退往合肥!到時,我等收復廬江入丹陽,而賈詡南下豫章郡,揚州近半,皆入主公之手,不知這個功勞,兩位將軍可還滿意?」

「呼……」

二人聞言,皆吐出一口氣,又對著荀攸拱了拱手,以示感謝。

黃忠的心中還無比慶幸,幸虧自己將荀攸帶來,要不然的話,他就只能止步襄陽了。

「公達先生,有沒有可能,我等直接由廬江入九江郡,攻壽春?或者進入丹陽!」

荀攸聞言,臉色嚴肅的搖了搖頭,對著關羽解釋道。

「長江越往南,水流越湍急,兩岸高山絕壁,荊州小士族的船只,多是蒙沖,根本不可能渡過長江,想要渡江,只能沿著長江尋找岸口!」

說到此處,荀攸頓了頓,喝了一口茶水,這才繼續說道。

「如果想進入丹陽,只能匯合文和先生之後,在做打算!而壽春,自然會有人去攻打!此次大軍出征,各位將軍要懂得相互配合,我等最終目的,是平荊揚擒袁紹,而不是盲目的立功!」

听荀攸如此說,關羽和黃忠皆站起身,臉色嚴肅的對著荀攸拱了拱手。

「謝公達先生教誨!我等知曉了!」

如今他們佔據了荊州,已經是大功一件,出兵廬江,如果一切順利,那他關羽和黃忠二人的功勞,也會是前列。

如果盲目行軍,很可能破壞別路大軍的計劃,從而影響全局。

隨即,二人起身走出了府衙,去命令士兵收繳船只去了。

看著二人離去的背影,荀攸手撫著胡須,臉上露出了笑容。

為將者,有功利心是好的,但不能盲目,立功心切,可能會將自己和他人陷入萬劫不復境地。

這也是自家主公,為何會將每一路大軍都安排一位軍師的原因所在。

同時,這也是在鍛煉他們每一個人,讓他們相互競爭,又相互配合,畢竟日後劉宇對外擴張,不可能每戰親至!

由于心中急切,只用了一天時間,關羽和黃忠二人便將所有小士族府中的船只,收繳上來。

雖然船只不大,但勝在數量多,命令副將,領五萬兵馬鎮守荊州。

二人當夜便吩咐士兵,乘坐船只,從襄陽順流而下,目標直指陽泉。

由于士兵多是北方之人,他們上船後,剛行出不遠,士兵們便覺得月復中惡心,頭腦昏沉。

前行了幾個時辰後,士兵們終于忍不住了,開始扶著船只,對著河面大口嘔吐。

吐過了一陣之後,士兵們才感覺好一些,不過依舊覺得四肢乏力。

如果是大型樓船,士兵們還會感覺好一些,而小船只,只要有一點風浪,就會上下起伏不定。

也著實難為這些士兵了,畢竟他們在北方,熟悉水性的,屈指可數,大多數都沒有坐過船。

也有一部分士兵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適,只覺得站在船上腳步有些虛浮而已。

黃忠以及荀攸二人,並不是第一次坐船,所以身體沒有什麼不適,可是關羽卻將紅臉憋的發紫。

忍了幾個時辰之後,關羽才覺得舒服一些,慢慢的也適應了這種上下浮動的感覺。

襄陽距離陽泉,可是不近,經過一整夜的行船,也沒有抵達陽泉附近。

此時,士兵們有些人已經快要虛月兌,沒辦法,關羽等人只能先行靠岸,休息兩個時辰,當身體好一些後,在吃一些肉干。

等到正午時分,才吩咐士兵上船,繼續向著陽泉行去。

待抵達陽泉城三十里處,已經是午夜時分,眾人將船只系好。

隨後借著月光,找了一個相對平坦的地方就地休息。

休息了半夜,第二日又休息了一上午,士兵們才變得活躍起來。

吃過飯食後,關羽黃忠二人,同軍師荀攸,才領著大軍向著陽泉開拔。

陽泉,是揚州邊境的縣城,它西接荊州北靠豫州,還有淮水從中穿過。

這樣一個縣城,按理說,守軍應該最起碼也有五千之數。

可是如今揚州的兵力,已經集中在三處最重要的防線,哪里還會有多余的兵馬,留守這樣一個小縣城?

揚州兵馬,相對劉宇來說,要少上太多,處處布防,也不現實。

而此處的守軍,不過三千人而已,面對五萬鎮北軍的瘋狂進攻,只幾個時辰,陽泉就被攻下。

攻下陽泉,也並沒有阻止黃忠二人的步伐,他們在陽泉留下一千士兵之後,又將船只順著淮水支流,行進決水一路向南。

決水,是淮水的支流,它的源頭,正是大別山高處。

由大別山的山間雨水,慢慢匯聚成河流,最終流向淮水。

而大別山,是長江和淮水的分水嶺,而想要順利到達大別山腳,還要途徑雩婁城,這個城池,還不如陽泉。

守軍數量也不如陽泉多,只不過阻擋了黃忠軍兩個時辰而已。

對此,黃忠心中略感不安,因為這一切,似乎太過順利。

有一種,袁紹已經放棄了廬江郡的感覺,黃忠最終還是沒有忍住,對著荀攸詢問。

不過得到的答復,卻是讓他莫要憂慮,一切按照計劃行事。

听荀攸如此說,那黃忠也將心中的不安壓下,繼續向著大別山方向行軍。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