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零二章 黃河決口

對蜀中的進攻常規路線只有兩個。一個是從夷陵方向走水路進攻巴郡,一個是從漢中方向進攻劍閣。

如果想兵行險招,還可以嘗試走陰平古道。如果走陰平古道,運氣好沒準直接能偷襲到成都。

只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諸葛亮已經死了的前提下的。諸葛亮現在還沒死,依然是整個西蜀的總指揮。所以劉琮估模著,像陰平古道這樣的地方,恐怕諸葛亮也會有所防備,所以直接pass掉了這一選項。

而劍閣,劉琮更不樂意打,那玩意是真的固若金湯。劍門關外是狹窄的棧道,其寬度大小只能由千人展開。而整個關口附近地勢先要,漢軍根本無法全面展開。

只需要一萬人守在關頭上,他劉琮縱使有百萬大軍也沒法過去。

所以劉琮就重點把注意力放在了南邊,試圖不走尋常路來打贏戰爭。

尤其是現在西蜀國力遭遇毀滅性打擊,諸葛亮再神也無法彌補兵力的缺乏。如果他把北方各個關塞布置的很穩妥,那西蜀南邊就空虛了。

這也是劉琮把注意力放到南邊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益州和交州是有道路可以走的。只不過大多是棧橋還被蜀軍提前燒毀了,但並非不能通過。

「吳武,情報部有把西蜀的軍備部署搞到手嗎?」劉琮模著下巴,沉思了一會朝兵部尚書問道。

「搞到了,陛下。不過蜀人非常陰險,因為諸葛亮對一切人保密,情報部也只能搞到手一份粗略的地圖。」吳武拱拱手,對劉琮匯報道。

「根據情報來看,蜀軍剩余兵馬僅有三萬七千人,且有近兩萬是民兵。另外諸葛亮還向南蠻借兵三萬,試圖在劍閣到巴郡建立一個堅固的防線。」

「這麼說來,諸葛亮壓根就沒想管南邊了?」劉琮有些意外,他從吳武手上接過了地圖,有些奇怪的說,

「諸葛亮難道就不怕我大漢從交州進攻,直接迂回攻打成都嗎?」

「他有考慮過,不過臣想他也無能為力了。」吳武更加現實,直接了當的說。

「根據情報看來,諸葛亮在半邊布置了四千人用來防備。且其依然在想南蠻借兵,其目的必定是想把所有路線全部封鎖。」

「不過說穿了,蜀軍現在總共才不足七萬兵力。這點兵力用來同時防備北和東就已經讓諸葛亮精疲力竭了,他的確無法抽調兵力在南邊防守了。」

吳武經過精確計算,得出諸葛亮若是想死守住北邊和南邊,那起碼需要七萬六千人。現在諸葛亮連這點兵力都拿不出來,又談何防備南邊。

「嘖……難得我諸葛丞相出現無能為力的時候啊。」劉琮有些得意,他一邊嘖嘖贊嘆,一邊研究起諸葛亮的一切布置。

這個時候劉琮都不得不羨慕,但凡讓我劉琮開局得一個諸葛亮,我何至于自己這麼拼啊。

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而諸葛亮也只能為他選擇的主公和陣營陪葬了。

「所以陛下,我們該怎麼辦?」吳武很冷靜的最後詢問劉琮,雖然他已經知道該怎麼辦了,但是依然需要陛下下令,否則就是僭越。

「還能怎麼辦,讓山越軍出來干活了。」劉琮眯了眯眼楮,澹澹的圈出了交州東面的一個駐軍。

「組建了這麼多年,朕也要看看他們戰力如何了。」

…………

…………

…………

山越軍,也是劉琮自建國之後組建的規模最大的外族軍隊。其主要組成成員都是從丹陽招募的丹陽山民和整個揚交境內的山越人。

這些山越人被招募入伍之後,立刻對其進行儒學教化。在儒學教化的同時不斷增強他們的戰力和叢林作戰的能力。

畢竟這些外族人從小都是在山林打獵為生的,叢林作戰是他們的強項。

其統帥這只軍隊的也是個老熟人,正是五溪將軍沙摩柯。

這一次劉琮就要調動他們,讓這一只由山越人,丹陽人組成的山越軍從南進發,走最崎區的山路入蜀。

與此同時,漢軍各部兵馬也開始向蜀漢邊境移動。除必要的二十萬北境邊防軍之外,其余漢軍基本上都開始向西蜀移動。

這一次劉琮計劃動用三十五萬兵力,其重視程度完全不亞于曹魏。不過因為錢糧有些短缺,劉琮只能等半年左右,等到秋收之後錢糧充裕了再發動進攻。

不過就在劉琮不斷調兵遣將,準備一鼓作氣滅掉西蜀的時候,北方傳來了一個讓劉琮心中都一顫的消息。

「陛下,快馬急報,兗州境內黃河決口,大水開始泛濫了!」一個風塵僕僕,從許都趕來的信使,向整個朝廷匯報了這一個消息。

黃河決口了!

這可是一個大事,是一個足以震動整個朝廷的事件。

劉琮也沒想到在自己統一的最關鍵時刻會出現這麼一檔子事。

黃河水災事實上一直以來就是個問題。因為其流經黃土高原,水中攜帶著大量泥沙。這些泥沙在水速快的地方還能跟得上,一到兗州一帶,黃河的水流速度下降,泥沙就開始沉積了。

從西漢到東漢,都對黃河水利進行過很大的治理。畢竟那個時候大漢朝廷的經濟中心還在中原地區,那可是朝廷的命根子。

這一次黃河決口的原因尚未查明,不過治理工作還是得趕快進行了。一旦等到黃河全面決口,汛期來臨的時候,從兗州到豫州大片地方會變成黃泛區。

本來這些地方讓他們恢復戰爭的創傷就很麻煩,水災要是再來這麼一下,恐怕豫州和兗州就要沒人了。

「士元,去戶部問問最多可以拿出多少錢糧來賑災。」劉琮看完匯報之後,立刻叫來了龐統和馬謖等人,

「門下省在兩天之內給我做好治水的計劃,而尚書省則要在半個月內安排好所有事情。」

「我要的就是速度和效率!」

也就在這個時候,劉琮花了二十年打造的強大朝廷的運轉效率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整個王朝在劉琮一個人的命令下,飛速運轉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