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三章 生產力革命

夷陵之戰結束之後,蜀漢政權也和北方一樣出現了動亂。因為大量軍隊戰死邊疆,蜀中家家戶戶要披麻戴孝,一股悲觀的氣氛在蜀中彌漫。

隨後就是以為兵力空虛,蜀漢開始鎮不住周圍的少數民族了。當得知蜀漢折損數萬精銳之後,南中的南蠻悍然發動造反,希望奪取南中。

好在,隴西關羽還沒有像劉備那樣失去理智。在上庸與裴柒踫了幾個月沒有進展,又听說陛下主力被楚軍擊潰,于是關羽果斷放棄輜重糧秣,帶著主要兵力退回了隴西。

事實證明他的動作非常正確,在關羽退走兩天之後,楚軍援軍到達。如果關羽晚走一天,沒有放棄糧秣輜重,他就走不了了。

在果斷的後撤,關羽得以將三萬多隴西蜀軍安全帶回來。

有了關羽的生力軍,加上諸葛亮的強力干預,迅速組成了五萬蜀軍南下平叛。因為兵力不足士氣低落,諸葛亮只能親自帶隊討伐,蜀漢一時間陷入內亂無法自拔。

北方,因為曹丕果斷遷都臨淄,數萬曹軍被調到北方。曹丕曹植二人在北方的沖突迅速升級。

自古以來,繼承人的爭斗是對國家危害最大的。因為對抗的兩個人都是曹操的兒子,都是曹家嫡系,所以不存在造反。

說穿了就是主公家里的內斗,更何況曹操死的太快,遺囑很難讓人相信是不是真的。因此許多投機分子和不知所措的勢力左右搖擺,兩邊站隊。

不過曹植比曹丕的優勢在于,他性情溫和,很受那些士族的喜愛。

這樣溫和的主公他們最喜歡了,能輕輕松松拿到權力。

第二個優勢就是曹植與曹丕的爭斗雖然是爭奪繼承權,名義上是爭奪魏王的繼承權而非皇位。

他這個宣稱讓一部分依然忠于漢室的官員放棄南下投奔楚漢蜀漢的想法,轉而支持曹植。

在一系列buff的加持下,只有部分軍隊支持的曹植竟然與曹丕打的有來有回。但這對曹氏來說實際上不是好事,這加劇了北方勢力的分裂。

這就是所謂的打贏了皆大歡喜,打輸了全體吃席。

而楚漢這邊,卻顯得非常和睦。接連十幾年的對外戰爭,每次楚軍都可以大獲全勝,奪取充足的利益。這讓江南的局勢趨近于穩定,士族願意對劉琮讓步,等待以後勝利去搶奪其他士族的勢力。

在這樣的局勢下,劉琮也不再著急。北方和益州都開始動亂,現在就是讓他們放血的時候。

當然還有個原因就是,劉琮也沒多少糧食了。從淮南大戰爆發到現在,楚漢已經打了大半年的仗了,存儲的糧秣差不多損耗光了,只能先等下一次收獲了。

回到武昌,劉琮將官府體制改為了三省七部制,將兵部肢解為軍部和兵部。軍部主要負責打仗,兵部則負責軍隊的規劃和戰略統籌。

這樣一來一切都分工明確,保證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吳武就任兵部尚書,鄧艾為軍部總參將。

解決完這些,劉琮就有了點空閑時間了。

他在後宮陪著自己的幾個媳婦休息了幾天,陪陪一歲多的太子劉興,當了幾天的時間管理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劉琮雖然也很喜愛開後宮,但是他並不喜歡整後宮佳麗三千。他認為女人只會影響他爭霸的速度,而是數量越多,影響程度呈幾何倍數遞增。

除了高靈,孫尚香,曹節之外,他基本上不會去臨幸其他的宮女。

就在這樣過了幾天的性福生活,工部那邊傳來了新的消息。

又有幾項創新的設計發明呈遞上來,不過這一次不是關于軍事的發明,而是農業。

據工部報告,一個最近剛從北方前來投奔的年輕人剛剛加入了武昌工坊。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在工部一群專業工匠幫助下,他連續發明了灌既水車,曲形的犁等一系列生產工具。

這個報告引起了劉琮的高度注意。因為武昌工坊那邊,自從創建以來雖然創新設計不少,但是無一例外全是關于戰場的發明。

什麼呂公車,小型投石車,破城弩,壕橋等一系列器械。工坊的那群高級工匠每天都在鑽研如何可以發明出更加強大的武器,從而獲得創新獎勵。

這還是第一次有工匠發明出生產工具的設計呢。

「很有意思,這是誰?」劉琮拿起工部尚書的報告,饒有興趣的看了起來。

所謂灌既水車,就是對原先的水車進行改良,使其灌既效率提高。而曲形犁也就是曲轅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耕的效率。

這些劉琮都有些熟悉,雖然他不會發明,不過在前世初中課本上也見過一個模湖的照片。

這都是歷史上比較跨時代的發明,對生產力有很大影響。不過這些本身並不是這個時代發明的,看樣子劉琮穿越而來對時代的影響已經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這個工匠叫什麼名字?朕對其非常感興趣。」劉琮挑挑眉,有些意外的問道。

生產力提高可是大事,即便不從人命的價值和時代價值來說。僅從一個皇帝的視角來看,農民工作效率提升就可以給他創造更多的價值。

就好像資本家為了生產改良機器一樣,劉琮為了提高國力就需要改良生產力,讓農民的生產力獲得更大的利用。

簡單來說就是壓榨剩余價值……

只可惜這麼久了,武陵工坊那麼多工人只會給他發明武器,一點生產工具都不去鑽研。

「陛下,此人叫馬鈞,是涼州扶風郡的人。」工部尚書恭恭敬敬的回答,

「其因為沉迷于工匠機械技術所以來到了武陵工坊。」

工部尚書的話讓劉琮眼底閃過一絲恍然,

「原來是他,那的確不奇怪了。」劉琮記得在三國時代有這麼一個工匠上了史書。

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期魏國扶風人,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如果不是劉琮穿越過來引發一場生產力革命,恐怕這個時代馬鈞依然是工匠界的名人。

只是現在,這位著名的大發明家現在卻主動來到了他的工坊求收留,也正是世道無常啊。

「既然如此,把他叫過來朕親自跟他聊一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