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四二章 辭別嬌妻出京城 突聞瓦剌攻開平

迎春出嫁後首次回家,榮禧堂中寧榮兩府的女眷差不多都來齊了。

賈史氏看著面色紅潤的迎春,拉她到跟前避開幾個姑娘小聲詢問了幾句後,滿意的拍著迎春的雙手。

「你爹這輩子辦的最正確的事就是給你找了個好姑爺!二丫頭,王家就姑爺一根獨苗,你現在最緊要的就是誕下子嗣,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在王家立足……」

迎春生母已逝多年,嫡母賈邢氏又對她不上心,就連出嫁前的閨房之教都是賈史氏親自給教授的。

如今賈史氏再三的叮囑她生子之事,在認真受教的同時,迎春害羞的俏臉紅的好似能滴出血來。

「老祖宗,午時了!」

鴛鴦看了看時間已經快午時一刻了,新姑爺到現在還未過來給老太太磕頭,驚訝之下提請了一聲︰「奴婢剛剛想去前廳請姑爺過來,被二爺的親兵攔住了。說是里面在商議朝廷大事,不許奴婢靠近……」

賈史氏卻沒有生氣,因為以前賈代善在時,親兵們都是這麼干的。也就前幾年賈赦自囚、賈政坐冷衙門,家中無大事可議,才沒有保持這個傳統。

她吩咐鴛鴦︰「去跟前廳說一聲,再大的事也要吃過飯再議。」

鴛鴦出去後賈史氏笑呵呵說道︰「我可不管什麼朝廷大事,不能把咱們新姑女乃女乃給餓壞了。」

「老祖宗不疼我了,打我進來就拉著二姐姐的手說話……」

惜春跑到賈史氏跟前一頭扎進她的懷里蹭啊蹭,這種孩子氣的爭寵讓賈史氏很是受用。

她將惜春摟住捏捏臉蛋,笑眯眯說道︰「你二姐姐以後就沒那麼容易回家了,祖母不得多疼疼她?」

「孫女過些日子會回來多住幾天……」

迎春剛剛說了半句,就被賈史氏打斷了。

「傻丫頭,可不敢這麼說,哪有姑女乃女乃一直住娘家的!」

除了被休回家的,嫁出去的姑娘偶爾回娘娘看看還可以,一直住在娘家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說閑話。

迎春連忙解釋道︰「大爺這幾天就要被調到治河衙門任巡河御史,過不了多久就要出京公干。這一去短則數月,多則一年,大爺說要是孫女無事,可以回家多住些日子以盡孝心。」

「盡說傻話,你那小姑子也快要出嫁了,當嫂嫂的自然該在家中幫襯著備嫁之事。你那婆婆是個柔和性子,她寵著你,但你也不能恃寵而驕。當好一個兒媳才是你該做的事。」

賈史氏教導了幾句後問起了迎春王煥的新差事,得知王煥要從河南一直沿著黃河往西,便讓人去催賈璉過來。

她跟迎春解釋道︰「陝甘之地正鬧兵鬧的厲害,咱們家在地方上有不少門生故舊,特別是延綏一帶,好幾任的戍邊將軍都是你祖父的舊屬。我讓你二哥寫幾封帖子過去,至少能多幾分安穩。」

……

聖旨在五月二十五下發,工部專門給林樞騰出了一個院子作為新衙門辦公的地方。

林樞以工部侍郎總領治河事,為了方便治河衙門辦事,皇帝還給了林樞一個欽差職餃。

戶部尚書文同軒,領欽命總督治河事。工部侍郎林樞領欽差同知治河衙門,總攬治河事,調節各部衙門,以方便治河大業順利展開。

其余人員皆有治河衙門申報吏部,吏部文選司負責考核評估,再有吏部尚書任免。王煥作為巡河御史,將與其余兩名巡河御史于六月初一出京公干。

「這是老祖宗讓二哥寫好的帖子,若是遇到困難,大爺可前去拜訪求助。」

迎春將一沓拜帖交給王煥,鄭重其事的問道︰「這些人都是祖父和父親的門人故舊,二哥說大爺盡可相信。」

王煥接過來一看,不但有武將還有文臣,官職最高的赫然就是延綏鎮總兵岳啟忠,還有寧夏衛將軍、蘭州府知府……

林林總總不下十名五品以上文武官員,五品以下更是有將近二十人。榮國府在陝甘一帶的影響力之大可見一般,怪不得當今繼位之初,便對寧榮兩府如此重視。

迎春一邊給王煥整理著要帶的衣服鞋襪,一邊嘮叨著叮囑他涼時添衣、熱時消暑,看著殷殷叮囑的迎春,隔著薄紗制成的居家服,心中一陣火熱。

他放下手中的帖子,從背後抱住迎春。兩人緊緊貼在一起,王煥的大手不老實起來。

「娘子的交代我都記住了,為防娘子在家無聊,咱們抓緊時間生個孩子如何?」

迎春感覺耳邊被吹得酥癢,在听到王煥的話後耳朵根都在發燙。她柔聲嬌嗔︰「大爺盡說胡話,這天都還亮著呢……」

「那有什麼,關上門來就是!」

說罷,王煥就快速將門窗緊閉,在迎春的驚呼聲中將她橫抱起來,走到了床榻處。

「這一去數月半年不見葷腥,今日我可要好好吃個夠!」

床幔放下,嬌聲輕鳴,剛剛去拿熱水的司棋一臉懵逼的站在緊閉的房門前,听到屋子里的動靜後好半天沒反應過來。

她紅著臉嘀咕一聲︰「大爺真是胡鬧,都快到用晚膳的時間了……」

……

六月初一一早,林樞送走了王煥等人,從城南十里亭回到城中。

這次出京的不禁有治河衙門的人,他還從工部、兵部借調了多名善于繪制輿圖的官員書吏,在五百禁軍的護衛下沿著黃河一路向西。

當下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工部的存圖還是開國初繪制的,近百年過去了,地方上的變化僅僅從這過時的輿圖上根本看不出來。

治理黃河有多難他最清楚,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萬萬不敢忽視細節上的問題。

經過前些日子的捐獻潮,治河衙門已經收到捐獻物資價值不下四百萬兩。林樞忙碌了整整一天,先期撥發去年遭了大水的河南沿河各州府一百萬兩白銀,用來整修河防,加固堤壩。欽天監有過預測,河南今年的防汛形勢依舊不太樂觀。

林樞疲憊的回到家中,剛剛坐下沒多久福全就匆匆來報︰「大爺,兵部收到八百里加急,瓦剌繞過大同,沿長城往東猛攻開平衛!」

「這怎麼可能?韃靼不會允許瓦剌從他們的底盤進軍的。」

林樞吃驚的站起身來,開平距離京城快馬三天就到,乃是京城北方屏障。如果開平被破,京城就徹底暴露在了瓦剌的鐵騎之下。

福全還未來得及回應,皇城方向就傳來陣陣鐘聲。

景陽鐘敲響,百官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進宮待詔。林樞連忙換上官府,準備入宮。黛玉將幾個熱包子遞給林樞,今晚的晚飯估計是沒辦法吃了。

「玉兒乖乖在家,今夜早些睡。放心,沒事的。」

皇城中的氣氛很是凝重,瓦剌這次擺了大楚一道,他們先是在陝甘一帶露臉,然後做出了要攻打大同的樣子,使得京城的禁軍調去了大同和延綏一帶。

誰都不會想到剛剛同大楚簽訂盟約的韃靼,突然被遼東方向的神秘兵馬給拖住了,使得瓦剌有機可乘,快速東行猛攻京城的北大門開平衛。

此時京城的禁軍一部分調去了河西,一部分調去了大同,剩下不到十五萬人根本不敢隨意出動。

「陛下,開平衛現在只有五萬兵馬,面對近二十萬瓦剌鐵騎,支撐不了幾日。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迅速調回前往大同延綏的禁軍,同時下旨詔各地勤王大軍速來京城支援。」

「遠水救不了近火,開平若被攻破,瓦剌鐵騎用不到三日就會出現在京城腳下。無論是勤王大軍還是調回禁軍,最少也得十日左右的時間。」

「既如此就讓開平衛死守,給京城爭取時間。派禁軍支援,只會讓京城的守衛力量更加空虛。」

「不支援的話,以開平衛的兵馬又能拖多久呢?」

……

奉天殿吵的厲害,可惜吵吵嚷嚷硬是沒吵出個合適的主意。甚至有人提出義和南遷,徹底惹怒了龍椅上冷臉的皇帝。

「敢言南遷者,即為叛國!」

嘩啦,剛剛提起南遷避難的幾位大臣被皇帝的暴怒嚇得跪在了地上︰「臣等並無叛國之義,往陛下息怒。」

哼!

皇帝冷哼一聲,冰冷的眼神中充滿了不屑。

他已經認出了這幾人,一名出身金陵甄家庶支,兩人是江南人氏,還有兩人是晉黨的門人。

「既然你們的骨頭這麼軟,那就去開平吧。來人,摘去他們的官帽,送開平衛充入軍營。」

魏慶和嘆了一聲,出列說道︰「陛下息怒,這幾人雖說骨頭軟了些,但罪不至死。充軍太過,貶為庶民即可。」

這倒不是魏慶和與這幾人有什麼關系,主要是為了文臣體面。可惜因為突然的戰事,皇帝正在暴怒中,魏慶和的勸諫他充耳未聞,直接讓龍禁衛就幾位拔了官衣給拖了出去。

等幾人被拖出去後,皇帝才跟魏慶和說道︰「國逢兵災,若是朕與諸卿的骨頭都軟了,這仗還怎麼打?前線將士正在拼命,京城的百官卻想著逃跑,傳出去只會影響軍心。」

魏慶和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也只是盡職維護了一下文臣體面罷了,議和與南遷?他這個內閣首輔第一個不答應。

皇帝再次開口︰「開平衛的求援,首輔以為當如何做?」

魏慶和回道︰「回陛下,老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調兵增援。京城還有近十五萬禁軍,可調五萬北上。」

「老臣贊同閣老所言,開平不能丟。」英國公張岳也出列附議。

皇帝點了點頭,他起身下令︰「既如此,兵部、戶部、工部……」

「臣在!」三部尚書出列躬身候旨。

「立刻往開平方向調撥糧草物資以及軍械,馳遠前往將士。戶部派人從江南調糧,充實京中大倉。」

「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皇帝又將目光轉向英國公張岳︰「英國公,京城的安危就交給你了,各部皆听你的調遣。朕在賜愛卿天子劍、王命旗牌,無論皇親國戚,不尊軍令者皆可先斬後奏!」

「臣領旨!」張岳永遠是一副鎮定自若的模樣,他既沒有說什麼豪言壯語也沒跪天發誓,沉穩的從皇帝手中接過了天子劍。

「忠順王高永恆領左威、左武兩衛禁軍,即刻出發增援開平!老九,開平必須死守,十五日內不能讓瓦剌人前進一步,明白嗎?」

高永恆明白皇帝的意思,哪怕開平衛的人都死光了,也要拖住瓦剌南下的腳步,為京城爭取十五天的時間來調集勤王大軍。

他毫不猶豫的跪下領旨︰「皇兄放心,臣弟不死,瓦剌休想前進一步!」

皇帝上前扶起高永恆,與其擁抱了一下︰「為兄等你安全歸來!」

……

瓦剌大軍猛攻開平衛的消息已經在京城傳的沸沸揚揚,嗅覺靈敏的商人已經感覺到了巨大的危機,紛紛關上鋪子的大門,有不少人已經收拾好包袱守在了城門口。

晨鐘暮鼓,鐘響後各處城門一如以往緩緩打開。守城的禁軍還是按照老規矩,除了檢查的更加嚴格了些,沒有阻攔想要逃離京城的人。

「哥哥,我讓莊子里的人將糧食藏了起來,顯叔說這幾日莊子外出現了不少北邊來的流民,可能有匪患混雜其中。」

黛玉給疲憊的林樞地上差點,雪雁給揉肩著肩膀緩解疲勞。

林樞忙碌了整整一天一夜,他還領著管理火器作坊的差事,大戰將臨,兵部的人跟瘋了一樣催促火器作坊的工匠生產大炮和火藥。

好在火器作坊之前備好了足夠一場大戰的火藥,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打磨已經造好的數十門大炮炮管,裝上炮架子就行。

黛玉跟林樞說了一下城外莊子里的情況,其中這個匪患混在流民中的情況引起了林樞的警覺。

他叫來林九,吩咐林九派人去調查這些從北邊來的流民。主要是這些流民的來源、人數以及混跡其中的匪患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而此時的皇帝正在勤政殿中听著繡衣衛指揮使左蘭的匯報,手背上的青筋逐漸顯露出來。

「所以遼東出現的那支神秘兵馬是女真人?」

左蘭回道︰「繡衣衛的暗探已經混入其中,這支人馬共計八萬人,其中女真人佔了一半,其余四萬人有一萬漢人,一萬新羅人,還有兩萬應該是瓦剌人。」

「八萬人啊,遼東各衛竟然毫無察覺,真是一群廢物!王子騰呢?」皇帝怒罵一聲,問起了前往遼東巡視的王子騰。

「王大人如今正在廣寧衛,根據探子傳回來的消息,王大人可能是水土不服,抵達廣寧衛後便停下休養。」

皇帝嗤笑一聲︰「王子騰軍伍出身,別說遼東去過無數次,就是把他扔在大漠他都不會咳嗽一聲。去查,查清遼東這支兵馬的具體情況。然後傳旨王子騰,令他火速帶遼東四鎮兵馬回援開平衛。」

------題外話------

昨晚那章是廢了,色色不敢寫,再寫下去這本書怕是要被封了。

家里這邊疫情嚴重了,這幾天我被借到衛生系統去幫忙防疫,沒時間碼字,能更多少是多少,看啥時候疫情結束我再多碼字。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

晚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