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一四章 閣老,下官要生病了!

馬營鎮一戰,朝廷大軍不但斬殺了白蓮教左使楊羨,還陣斬三萬余叛賊。生俘近萬,剩下不到三萬趁著夜色四散逃走。

經過一夜奮戰,禍亂大半個河南的白蓮教被基本肅清,開封城的百姓紛紛簞食壺酒,喜迎王師凱旋。

英國公張岳終于可以痛快的喝頓酒了,拉著自己的兄弟和林樞在府衙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暢快。

可憐林樞,陪著老爺子又是一場大醉,好不容易從宿醉中醒來,卻又被張黎拉著去幫忙處理戰後的政事。

一封封公文快速從右手邊壘到左手邊,大多是各州府這兩月戰時的報損和哭窮。天災人禍之下,河南的民生基本上已經崩潰。

「閣老,這樣下去不行啊。僅憑借朝廷煮粥賑災,根本無法讓河南恢復民生,重歸繁華。你看這幾個州縣,不少大戶參與了白蓮教或是水溶之叛,要不……」

林樞將早前就收集到的名單和證據放到張黎的面前,雙目發亮,精神振奮。

「閣老,趁此機會,將這些土地沒收,然後分給無地的流民。這樣一來,既可以解決流民無家可歸的問題,又能減輕朝廷的負擔。然後讓陛下下旨,免稅三年,想來經過三年耕耘,這河南就能恢復元氣了。」

張黎拿起名單看了看,將紙張疊好放進了桌桉上的盒子。

「流民有數萬,這些地夠分嗎?該分給誰不該分給誰?該分多少?而且你能保證得到這些地的人會不會拿地換錢?」

連續數問,讓林樞不知該如何回答。張黎如同教導學生一般,繼續說道︰「就拿祥符縣來說,你知道祥符最大的大戶是誰嗎?」

「張家?」

「沒錯,就是老夫這個張家。」

張黎把一杯茶遞給林樞,嘆氣說道︰「張家自前明起家,世襲的國公爵位。原本就有大量賜田,根本無須再往土地上打主意。但鄉親們舉著田契跪在府門前求著張家買了他們得地,為何會如此?」

听到張黎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田賦太重。他小聲回道︰「是為了避稅嗎?」

張黎搖了搖頭︰「田賦雖重,但還不是根本。更大的原因是經過開國時的動蕩,休養生息,家中添丁進口,手中的土地已經無法養活一家子人了。豪門之奴,比之田舍人家,更加富足。至少,能填飽肚子有衣穿!」

唉!

張黎長嘆一聲︰「像是這幾年,祥符不是洪澇就是干旱,服徭役納賦稅,庶民難以為繼,只能自獻土地給了官紳之家。而張家,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說到這里,張黎無奈笑了笑︰「說來慚愧,兄長位高爵顯,又有老夫這個內閣大學士,母親治家甚嚴,家中子弟也無作奸犯科之人。在張家為奴,竟然成了祥符百姓最自豪的事。」

林樞听的目瞪口呆,不過他也能理解,畢竟蘇州林家,也有此類事情發生。不過江南土地肥沃,畝產更高,加上做工的人比較多,沒有北方這麼夸張罷了。

听到這里,林樞也明白了張黎的意思。先不說分田的難度,就說分完田後,能不能讓這不多的土地養活一大家子人,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也不知道土豆的育苗情況怎麼樣了?」

林樞小聲滴咕了一句,張黎沒有听清,隨口問道︰「什麼育苗?」

「下官是說,說是有一高產之物,能讓百姓收獲更多的糧食,是不是就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張黎先是點頭,隨後就搖了搖頭︰「也不盡然,剛剛老夫說的是自獻,還有納獻一說。再不改善吏治的情況下,豪門大族有的是辦法兼並土地。」

吏治啊!頭疼,沒有強權人物主持,誰捅這個馬蜂窩都是滿頭包。

算了,還是等土豆育苗一兩次後,再想辦法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吧。現如今還是先把這群叛逆的土地抄沒,然後以皇莊或是官田的模式租借給流民。先解決溫飽問題,再想辦法致富。

林樞將自己的想法講述出來,張黎稱贊是個不錯的主意。最好是定為皇莊,那群豪門士紳膽子再大,也不敢打皇莊的主意。

……

忙碌了一天的林樞剛剛準備回到房中準備休息,福全就急匆匆拿著一封信走了進來。

「大爺,京城剛剛送來一封信,是姑娘送來的。」

林樞拆開一看,果然是黛玉的親筆。

原來是因為林樞一戰平定黃河以北的白蓮教,京城有人在傳皇帝會不會將林家的爵位再封回來,更有人在開盤賭林樞會不會再立大功,皇帝會不會再升林樞的官爵。

黛玉熟讀史書,自然知道自己的哥哥太過年輕,若是再升官,絕對會成為朝臣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比如部堂高官,林樞竄得越快,他們就會越警惕。大家都想有入閣拜相的那一天,我等胡子一大把的人都還沒上呢,哪能容你一個毛頭小子站到我們前面去。

至于比林樞官職低的人就更不用說了,高一兩級是羨慕,同科的進士怕是要嫉妒的眼珠子都是紅的。

文官之路,若是把整個官場都得罪個遍,哪怕有皇帝護著,將來都會寸步難行。

黛玉同王媛兩姐妹商議後,就有了這封信。勸說林樞找個借口,奏請回京。

王媛還在信中寫道,要小心有人對他行捧殺之計,京城已經有人在傳,林樞是千年一遇的文武全才之人。如漢之蕭何、唐之李績、明之劉伯溫……

林樞將來信仔細收好,借著銅鏡看了看自己略帶稚女敕的臉,無奈苦笑。

看來,自己對官場的路,過于樂觀了。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再沒有經營出足夠的勢力前,該低調還是得低調。

如今河南白蓮教已經基本肅清,接下來對殘余匪患的清理以及流民之事,還是讓張黎老爺子處理吧。

想到此處,林樞撥了撥蠟燭的燭芯,攤開白紙,提筆寫道︰「臣欽命巡撫河南軍政事、翰林待詔林樞恭請聖安……」

……

第二天一大早,林樞來到府衙值房,張黎正坐在桌桉後處理公文。

林樞將昨夜擬好的奏折遞過去說道︰「閣老,下官最近可能會生一場大病,還請閣老幫下官附個名送到京城去。」

------題外話------

先更一章,要出門一趟,晚上繼續,今天共三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