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七八章 追根溯源,聖人之行

「如何打破金丹境的限制?」

這是有秦翌最關心的問題。

「金丹境是一個境界,突破了這個境界,自然就不是金丹境了,還能回去不成?」

就像人類的成長,從嬰兒到兒童,兒童到少年,少年到青年等等,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成長目標,金丹境的目標已經完成,還能返老還童,逆天而行嗎?

「金丹,金丹……」秦翌望著天空中的金丹虛影,呢喃片刻,突然想到了什麼,眼楮一亮道︰「不對,金丹,不止是境界,它還是丹藥。」

《丹聖實錄》記載的非常清楚,金丹是由天地靈根煉制而成,丹聖服用之後,沒入丹田,化為金丹。

假若丹聖將他的金丹立為聖人法則,那麼說明,金丹不止是武道境界,還是……丹藥。

「若還代表著丹藥,那就可以打破金丹境的限制了。」

而且,這個丹藥,還不是一般的丹藥,而是由天地靈根煉制而成的丹藥。

「若是其它的條件,還真的可能限制住我,不過,天地靈根……」

秦翌手中已經掌握的就有兩個半。

「天地靈根,已經融入我的道途,自然不可能損毀,不過,卻是可以借助其特性,為我所用。」

秦翌按自己的理解,調動天地靈根中的氣,調合修煉的其它的幾種氣,不斷的變幻比例,終于煉制出了類似金丹的丹藥。

「丹藥一成,果然發生了質變,里面的金性被全部激發了出來。」

這些氣中,其實或多或少的蘊含著金性,只是它們一直是隱性的不顯的惰性的不可煉化的狀態。

不過,在成丹一瞬間,在丹聖的聖人法則的作用下,丹藥內蘊含的所有氣的金性瞬間就被全部激發了。

「果然如此。」

通過這個小實驗,證實了秦翌猜測。

「丹聖這個偷懶,偷的好啊。」

沒想到丹聖給他留下了這麼大一個驚喜。

有了方向,秦翌很快推演出了一個可行性的方案。

解決了一直困擾他的問題,秦翌開始接著追根朔源,解析軍武之道。

軍武之道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對他的幫助也很大。

「軍武之道是集眾之道的起源,也是陣法的起源。」

集眾之道,給秦翌的氣運武道和香火武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若是沒有軍聖的聖人法則,秦翌的集眾之道絕對無法那麼順利。

「軍陣,更是陣法最早的起源。」

現在的丹武之道的陣法和他的風水陣,都是以此為基,開創出來的。

「可惜,沒有《軍聖實錄》,也不知道軍聖是如何發現軍陣,開拓出軍武之道的。」

秦翌抬頭看著代表著軍武之道的道統的軍旗。

「對了,還有軍旗,應該是最早的法器了,丹武之道中的煉器的起源,也可以追朔到軍聖。」

軍聖,終結了上古武道,另闢蹊徑,開創了軍武之道。

軍武之道,可以說現代武道的起源。

後面的丹武之道和文武之道,都受到了軍武之道的影響。

尤其是丹武之道,完全可以說是月兌胎于軍武之道。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軍聖雖然對現代的武道貢獻非常大,不過,軍聖對前面兩大道統的破壞也非常大。」

傳說,軍聖時期,不僅將元武之道和龍武之道的所有文獻記載,功法秘術等等,全部銷毀,還對所有堅持修煉這這兩大武道的人進行追殺。

還好龍聖有先見之明,提前帶著他的嫡系組織提燈人離開了中原,不然,龍武之道直接就斷代了。

不過,元武之道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直接斷了代,現在可以找到的,也都只是一些殘篇。

現代的元武之道,都只是後人在這些殘篇上推演出來的秘法。

根本不成體系。

作為當今中原罕見的以元武之道入門的秦翌,對此最有發言權了。

要不然,他也不會從先天境就開始自創武道。

「不過,據說元武之道和龍武之道,極易入魔,後來文聖時期的魔武之災,也證實了這一點。」

軍聖估計正是發現了龍武之道的弊端,或者這個弊端當時已經出現了萌芽,軍人出身的軍聖,才會如此果斷,如此決絕。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以殺止殺,以毀斷代。

其中利弊,各有考量。

秦翌也不再糾結軍聖此舉中的利弊了。

「根據前面兩聖找到的規律,軍聖應該也伴生靈根……」

秦翌看著軍旗,搖頭失笑道︰「不用猜了,若是不出意料,就是這個軍旗了。」

軍聖直接將天地靈根,做成了軍旗。

然後又以這面神奇的軍旗,開創出了軍武之道。

「怎麼除了我,前面三聖,不是煉丹就是制器?天地靈根就不能好好的養著嗎?」

或許,這也和天地靈根的不同有關。

他的天地靈根一誕生就分魂化靈,成為了天地靈根盤龍桃木的靈。

盤龍桃木天然就相當于他的分身,他自然愛護有佳,不舍得損傷分毫。

而前面三聖,顯然沒有他的這個際遇。

天地靈根對他們而言,只是神奇的靈植罷了。

再加人類擅長利用外物的特性……

發現好東西,制作工具使用工具或者直接吃了它,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軍聖應該也偷懶了,直接將軍旗設置成了聖人法則。」

所以,就算是幾千年過去了,軍武之道如何發展,軍旗依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接下來,龍聖……」

對于龍聖,秦翌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

秦翌與龍聖當年創建的提燈人組織,有著不結之緣。

秦翌當年就是因為提燈人,被傳送到了歸墟之境,然後在歸墟之境得到了龍聖的傳承,開始接觸龍之大道。

龍之大道甚至一度取代了劍道,成為他最強的手段。

這還不是他最大的收獲。

他還機緣巧合的完善了風水之術,開拓出了風水陣,甚至將風水陣運用到了自身的道途,運用到了守護中原,守護人族的偉大事業中。

龍聖開創的龍聖之道,對他的幫助,甚至比之當代主流的文武之道,還要大。

「龍聖估計是最早發現秘境存在的人。」

要不然,他開創的提燈人組織,也不會是一個專門尋找秘境,盜取秘境的盜墓組織了。

秘境的本質就是神話生物的死後天然形成的陵墓。

這點認知,龍聖可是非常清晰的。

不過,秘境給人族帶來的利益,太大了,龍聖哪怕知道,他這麼做就是盜墓,是在打擾神獸的安息,他也沒有退縮,甚至將其發揚光大,尋找更多的秘境,開發更多的秘境。

「秘境的第一個收獲,就是傳承。」

每個秘境中心的神獸的尸體,都是天然的觀想圖。

通過觀想圖,可以很容易開發出適合自己的功法秘術。

「龍聖最大的成就,觀想圖,也是在這種背景下,發明出來的。」

龍聖的這種做法,估計也是為了更好的將秘境中的傳承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修習吧。

「觀想圖也的確流傳開來,成為了現代武道傳承最重要的載體,以武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秘境成就了龍聖,也毀了龍聖。

「傳聞,龍聖非常執著于尋找秘境,開發秘境,甚至在晚年將中原的秘境開發完之後,就毅然決然的帶領著提燈人離開中原,走到妖族之地,接著尋找秘境,開發秘境。」

現在四夷之地留下的提燈人組織,就是那個時期留下來的。

「據說龍聖是在一次尋找秘境的過程中,遇到意外,仙逝的。」

龍聖起于秘境,又殞于秘境。

可歌可嘆。

「不過,龍聖留下的傳承,哪怕經過軍聖的殺人毀書,也一直沒有斷絕,開發的秘境更是被人族有效的利用了起來。」

當今世家,就是在龍聖時期開發的秘境上,建立起來的。

可以說,世家最大的儀仗,秘境,承的就是龍聖的余蔭。

「秘境為中原武道的傳承,為中原人族的傳承,起到了不可抹滅的作用。」

要不然,經過那麼多次的靈潮之劫,中原人族早就斷了武道傳承,也不可能只用短短三百年就可以再次崛起。

正是因為秘境的存在,中原人族才能不斷變強,不斷嘗試終結靈潮之劫。

直到秦翌出現,才完成了歷代的夙願,終結了靈潮之劫,結束了中原長達兩千年,每三年一個輪回的苦難。

「龍聖的觀想圖成為武道的最好的載體,為武道的發展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龍聖開發的秘境,為人族提供了最安全的庇護所,讓人族的傳承不會那麼容易斷絕,讓人族擁有了歷劫重生的底氣。」

龍聖對武道,對人族的貢獻,舉世矚目。

「就算龍聖仙逝,他留在四夷的提燈人組織,數千年來也一直秉持著龍聖的遺訓,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中原,守護著人族。」

龍聖之聖,實質名歸。

「不過,奇怪的是,龍聖的聖人法則,怎麼同樣好像偷懶似的是水晶球,這個龍聖發明的觀想圖的形象?」

秦翌望著天空代表著龍聖道統的水晶球,有些奇怪。

一個兩個偷懶,還可以理解,怎麼都在偷懶?

這就不對了。

甚至就連元聖也是這樣的。

看著代表著元聖道統的靈骨,秦翌心中泛起了滴咕。

「是不是,我漏了什麼?或者猜錯了什麼?」

一切,等解析完最後一個道統才說。

秦翌接著往下追朔。

「元武之道。」

想到元武之道,秦翌的表情就變得有些復雜。

秦翌以元武入道,老師剛開始也有心讓秦翌重振元武之道的意思。

可惜,元武之道太過古老,中間的傳承又斷了代,現存的傳承實在是太過零碎。

就算輔以其它四大武道的秘法,也只能彌補一二。

治標不治本。

畢竟,五大道統,各有特點,互不兼容。

就算文聖,也只能略加改善。

改善的各大道統雖然吸收了文武之道的精華,更加完善,更加契合當今時代,不過依然改變不了它們的道統。

「元武之道,道統雖然未斷,不過太過殘缺,又與當今武道不兼容,只能中途自創武功,改道易轍。」

不過,元武之道的強大,卻是母庸置疑的。

同階無敵,越級而戰,那都是家常便飯。

「有其弊,必有其利。」

正是因為元武之道的原始,殘破,才沒有其它武道那多麼的束縛,秦翌中途改道易轍才的難度才會那麼低,也正是有著元武之道打下的根基,秦翌後來自創武道,才會如此順利。

「福禍相依,概莫如是。」

因為時代太過久遠,對于元聖的記載已經遺失。

只能根據有限的實料,推演出元聖不知因何原因,得了奇遇,從一介凡體,變在靈體,並且擁有了類似妖獸真骨的靈骨。

並以在此基礎上,開創出了最原始的武道。

「靈骨是武道的根基,是最重要的天賦,是修習武道基礎的條件。」

最難能可貴的是,元聖有了此奇遇,並沒有敝帚自珍,而是開發出靈骨的傳染的特性,創造出了加速靈骨成長,充分利益靈骨神奇力量的最佳的方式。

這也是武道最初的起源。

估計,也正是如此,靈骨,才成為元聖道統的形象吧。

「道果,果位,聖人法則,道統形象,或許,我一開始就將因果關系搞錯了。」

秦翌若有所思的搖頭失笑道︰「更確切的說,是說對了,只是我的理解,出現了錯位。」

道果,果位,首在一個果字。

聖人法則不是因,而是果。

設置聖人法則,其實不在你說什麼,而在于你做什麼。

聖人對于聖人法則的掌控力,並沒有秦翌之前推演的那麼大。

秦翌抬頭看著自己的聖皇身後的桃樹,無奈的道︰「設定聖人法則,不僅限制很多,而且,難度也很大。」

怪不得,其實秦翌多方嘗試,卻始終無法溝通呢。

原來,根本就不是溝通的,而是讓你做的。

做了之後,理想狀態下,才會結出道果,凝練出對應的聖人法則。

「所以,不是那些聖人偷懶,而是,聖人法則,本是如此。」

聖人不是不想設計復雜的對武道更加有利的聖人法則,而是,他們也做不到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