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70章 安南三策

前後一年的時間,張輔帶領十三萬大軍,九萬農夫,以少敵多,平定了安南,活捉胡季犛父子。

抓到胡季犛父子之後,張輔並沒有著急回來,繼續派人尋找陳朝的後人,宣稱要恢復陳朝的統治。

然而經過數日的尋找,沒有找到陳氏後人。

經「有心人」串聯,上元節時,安南一千一百二十名士紳、官吏、耆老來到張輔答應,聲言「胡季犛前後殺陳氏近屬五十余人,及其遠祖又千余人,陳朝血屬盡絕,無可繼立者。請依漢、唐故事,立郡縣如內地,以復古」。

張輔以急報形式,派蒸汽船日夜兼程,將這一情況上奏朝廷。

塔讀@告^在線免。費閱&讀!

朱棣也看了這篇文章,于是召三人武英殿問策,三人都是滿月復才華之人,說起來頭頭是道,問答之間,頗為自信。

曾三人的安南三策,是李雲睿攛掇三人寫的,美名其曰「約稿」。

這三策並不是李雲睿授意,而是完完全全由三人自己主導完成,當然這其中很多理念,都是李景隆跟他們談過的治國理政方法,三人將其消化吸收,制定了這三條策略。

對于這一點,三人也不否認,在武英殿問策之時,非常坦誠地說出這些策略是受曹國公李景隆的啟發。

對于三人的坦誠,朱棣倒是非常欣喜,認為這是君子坦蕩蕩的表現。

李景隆和曾三人的交往,以及席間的談話,朱棣心里門清,哪怕李景隆不在朝堂之上了,朱棣對李景隆的監視也沒有放松過。

問完策之後,三人又給出另外兩個建議,一個建議是可以將安南作為一個試點,實驗李雲睿提出的朝廷機構設置,美名其曰「特區」;另一個建議是朝廷先期不要往安南派遣基層官員,而是選拔一批秀才、舉人,進入安南教書,然後根據起教書的成績,選拔優異者充實到基層官員隊伍中。

朱棣听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畢竟安南是新佔之地,再怎麼折騰也不會影響到大明本土。

經過多方征集意見,永樂五年二月初一,丙戌日,朱棣下旨。

擢升曾為安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從三品,代行布政使職;擢升周述為安南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從三品;擢升周孟簡為安南按察司按察副使,從四品,代行按察使職;于南京城中招收六千名士子,前往安南教化當地百姓。

讀者身份證-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另外朱棣下旨雲陽伯陳旭統領安南十一個衛所,三個守御千戶所,鎮守安南,以防止宵小作亂。

這個旨意通過《大明日報》,很快傳遞到應天府、浙江兩地,與旨意同時出現在報紙上的還有一則招聘啟事,那就是安南承宣布政使司招收六千名士子。

月薪五兩,包吃住,有機會成為安南十七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縣的各級官員!

是去呢,去呢,還是去呢?這還用得著考慮嗎?通過科舉之路走上官途,太窄了,每三年不過兩百多人,現在有機會不用通過慘無人道的科舉考試,就能當上官,不去就是傻子……

關鍵是六千人中,最終招收各級官員的數量高達一千兩百人,五比一的比例,這可比科舉高了不知道多少……

應天府和浙江兩地的士子發了瘋般地沖向了南京城,參加招聘考試。

看到士子們踴躍報名的場景,李雲睿長舒了一口氣。

這一波操作的第三個目的,算是達成了!

歷史上,安南打了下來之後,沒過一年安南就叛亂了。

光是永樂年間,安南就出現了三次叛亂,所以才有四征安南的典故。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這一點,不符合李雲睿的設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