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58章 《大明日報》發行

密碼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經過小半個月的準備,在永樂四年十二月初一,丙戌朔日,《大明日報》正式出版。

首版刊登了采訪太子朱高熾的文章,主要講述治理江南水患的方案。

本來李雲睿想采訪朱棣,但被朱棣無情拒絕了,因為朱棣不能明晃晃地站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朱棣給李雲睿寫了《大明日報》幾個字。

李雲睿退而求其次,找上了朱高熾,兩人一合計,就把治理江南水患的方案給辦了出來。

江南水患治理涉及河道治理、水庫開掘、永樂薯推廣三個子項目,動員人數高達五十萬,肯定有地方官吏在其中上下其手,從中謀利。

李雲睿和朱高熾兩人,希望借著《大明日報》把相關的設想和計劃,傳遞到最基層,讓百姓了解朝廷這麼做的初衷,同時把一些水患發生的原因和應對策略告訴百姓,讓百姓在水患發生前積極預防,在水患發生後從容應對。

這也算朱高熾在民眾面前的首秀,文章經過編輯部的高手多次修改,才被朱高熾通過,語言深入淺出、淺顯易懂,普通百姓一听就能明白。

首版首發廣告是《大明日報》自己的廣告——要致富,讀《大明日報》。

為了配合廣告,李雲睿特意開闢一個整版,針對《大明日報》如何帶百姓致富做了詳細說明。

你是農民,《大明日報》教你各種農業技術,可以幫你提高單畝產量;《大明日報》可以教你種植經濟作物或者深加工農產品,可以幫你增加收入……

身份證-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你是工匠,《大明日報》教你新型技術,可以幫你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技術,以增加收入……

你是商人,《大明日報》會發布各地商機,以供商人互通有無,增加商業機會……

你是官員,《大明日報》告訴你朝廷的各種政策,還會發布一些地方官員刺激經濟的方式、方法,為你升官發財提供機會……

……

總之,各行各業都能《大明日報》中,尋找到致富的信息和發財的機會。

編輯的極盡忽悠之語,連李雲睿這個見多識廣的人,都差點信了!

南京城中發行四萬份,應天府和浙江兩地各發行三萬份,通過各地驛站送到各個府州縣村,每個村要發五份,按照驛站配送範圍、距離遠近、配送數量給予驛站一點的資金補助。

隨著蒸汽船的推出,很多大宗貨物已經摒棄陸路運輸,改走水路,很多驛站就空閑了下來。

大明驛路分為水馬驛、遞運所、急遞鋪三種,總共建設了十四萬公里,急遞鋪作為專門傳遞緊急消息和公文的系統,李雲睿是不可能去動的,遞運所類似于現在的大型物流中心,負責與周邊城池的物資調度,李雲睿也不能動。

而水馬驛,大多數是接待朝廷官員的地方,還得是持證的那種官員。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比如金忠是兵部尚書,朱棣派他去四川干活,金忠就拿著朝廷開具的驛符,要麼坐船,要麼騎馬,一路從南京去四川。

一般來說,馬驛相隔六十或者八十里,水驛相隔一百二十里。

金忠每到一地,給驛卒出示驛符,驛卒核驗無誤後,金忠及隨從就可以住進去,免費享受里面一切,住宿和吃飯都由驛站承擔。

剛開始,這個制度還好,因為沒有驛符不允許進驛站,後來有人發現了漏洞,驛符上面沒有注明人數和誰使用,于是乎很多官員不但給自己討要,還給親戚、朋友、從屬討要,甚至驛符成了官員之間相互饋贈的禮物。

驛站中有唯一一個吃皇糧的官員——不入流的驛丞,剩下的驛卒都是征發徭役,至于驛站的經費從哪里來?答案就倆字——攤派。

驛站隸屬車駕清吏司管轄範圍,在兵部職權之下,按理來說,經費應該由兵部來出才對,但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理?轉來轉去,還是推到了州府縣的財政中去了,而州府縣這些官員肯定不願意出這筆錢,最後攤派老百姓頭上了。

所謂萬稅萬稅萬萬稅,就是這麼來的,今天這個部門攤一點,明天那個部門派一點,一點一點又一點,最後加到百姓頭上,就成了一座大山。

大明馬驛總長十四萬公里,按照八十里一個驛站的算法,大概有3500個分站,在兵部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包袱;而李雲睿看來,這特喵的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不是李雲睿自己看到了商機,而是大明的官員看到了商機,他們有些人利用朝廷頒發的驛符,私自征用驛站的船只、馬匹為自己經商免費運貨,或者替他人運貨來牟利。但凡能好好運作一下,這就是後世的中鐵加中郵的結合體。

因此,李雲睿借著煤化工廠發分紅為由,請金忠吃了一頓飯,看在一億貫寶鈔分紅的面子上,金忠默許了李雲睿動用水馬驛派送《大明日報》的事情。這種事,當然不能放到官面上來講,因為李雲睿只動了應天府和浙江布政使司的驛站而已。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