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18章 布局未來

李雲睿這話不是在胡說八道,洪武二十六年,大明人口分布狀況如下︰直隸(應天府)191萬戶,浙江214萬戶,江西155萬戶,胡廣78萬戶,福建82萬戶,廣東68萬戶,廣西21萬戶,四川22萬戶,陝西29萬戶,河南32萬戶,山西60萬戶,山東75萬戶,雲南6萬戶,總共1033萬戶。

口口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而到了永樂二年,天下戶九百六十八萬五千二十,口五千九十五萬四百七十人。

這個兩個數字之間,有一部分是因為朱棣放棄了關外的部分領土,造成人口減少;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四年靖難之役,山東、河南兩地百姓流離失所,造成了人口銳減。

後世的兩個人口過億的大省,在大明朝,加起來人口不過六、七百萬,這話說出去誰信?

李雲睿從戶部拿到數據時,他一開始也不信啊!

經過好幾次反復的確認後,李雲睿才相信了這個數字,因此,李雲睿初期制定的大部分商業計劃,都是在江南地區,根本沒往北方去。就連土豆這種東西,李雲睿都沒往北方推廣。

山東、河南兩地,都是以平原為主,那可是種小麥、玉米最好的地方

將近兩億畝的耕地,只有六、七百萬人,怎麼可能照料地過來?而江南地少人多,人口還有爆發趨勢。

因此,李雲睿打算往北方移民,但移民不能蠻干,得讓那些人看到實惠才行,種糧能賣錢,就是一個很不錯……

听完李雲睿的打算,朱高熾點了點頭,說道,「如果這能行得通的話,倒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不管行不行,咱們先試試,實在不行了,再強行移民!」李雲睿笑了笑,繼續說道,「不過,殿下,有件事我覺得咱們可以考慮起來了……」

塔讀@.網站

因此,想要開發華北平原,關鍵還是要有人!

現在生肯定來不及,至少要等十多年才能形成勞動力。

唯一的辦法就是移民,但移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政策問題,大明的戶籍政策很屮蛋,人口根本沒辦法流動,除非朝廷出面組織大規模移民,才有可能。

李雲睿就是打算游說朱高熾,讓朱高熾在朱棣面前美言幾句,說動朱棣向北方移民。

鼓勵生育、提高存活率這些是輔助,只要朱高熾認可增加人口,那麼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江南地區的耕地肯定是不夠了……

能選擇的出路不多,移民就是最優選擇。

到時候配合上機械化耕種,再加上可以賣糧增加收入,往山東、河南這些地多人少的省份移民,江南的百姓就不會抵觸,廣袤的華北平原就能激活生機。

用這種曲里拐彎的迂回方式移民,一般人很難發現其中的陰謀。

朱高熾對李雲睿說的鼓勵生育,非常感興趣詳細咨詢了李雲睿一些問題,李雲睿不厭其煩的給朱高熾進行了解答,什麼女性晚婚晚育、培訓產婆、統一接生、剖月復產,凡是李雲睿知道的,都告訴了朱高熾。

對于剖月復產這些聞所未聞的方法,朱高熾听了之後,覺得有些驚悚,不過他也沒有懷疑李雲睿,畢竟朱能肚子上開了一刀,現在還活蹦亂跳地在安南。

讀者身份證-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殿下,人口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您想一下,假設大明多出一億人來,他們總要穿衣、吃飯、住房吧,他們總要消費吧,這樣就會產生無數商業機會,就能為大明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也可以持續提供持續的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李雲睿巴拉巴拉講完鼓勵生育之後,開始總結起來。

朱高熾在一旁听著,不住地點頭。

李景隆就像沒事人一樣,端著茶,慢慢的品嘗,看著兩人你來問我來答。

其實李景隆心里挺復雜的,自己這個兒子,想得東西太多,計劃也都龐大無比,讓人咋舌,有時候李景隆都想把李雲睿的腦袋扒開,好好看看李雲睿的腦子是怎麼長的……

這是李雲睿第一正面提出人口問題和移民北方的問題,這也是李雲睿考慮了很久之後,才拿出來的可行方案。

看似李雲睿在跟阿魯台和鬼力赤做生意,其實都是在布局未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