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91章 忽悠朱棣

密碼伍陸ねぃ々ね陸ぃ伍

如果李雲睿真能解決江南水患,朱棣當然求之不得,但朱棣覺得事有蹊蹺,但又沒想出哪里不對?

朱棣當然不可能想到李雲睿要搭救俞士吉和袁復兩人,他又沒開啟上帝視角。

跟朱高熾討論很久,朱棣下旨讓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帶上一眾下屬去找李雲睿,結果被李雲睿噴了個狗血淋頭。

原因無他,都水清吏司的職責主要是做河道、海塘、江防、溝渠、水利、橋梁、道路工程的經費預算,還負責督造各省修建戰船、渡船及其他各類船只,並核銷河防官兵俸祿;征收船、貨及木頭稅。

說白了,這群人就是坐在辦公室里,憑空臆想一下,做做工程預算,並無多少實際經驗。

一群人灰溜溜地跑回宮中交差後,惹得朱棣非常不快,于是李雲睿被召進了宮中。

「陛下,水患形成因素有二,一是人為破壞,百姓為了生存和生活,不斷開墾土地,處處與自然掙地,由于過渡開墾,造成生態失衡,水土流失,一旦遇到雨天,就會發生水災;二是自然因素,我們生活的土地高低不平,平原、盆地、丘陵、高山各式各樣,天上降雨或者高山融雪,都會造成河川泛濫、山洪爆發。」武英殿中,李雲睿開始忽悠起朱棣來,說道,「除此之外,各地的水患又有各自的特點,比如北方水患之最,便是黃河改道或者決口,而發生的原因是因為陝西的黃土高原沒有植被,泥沙俱下,淤塞河道;而江南地區起因則多是雨水過多,無法排澇,因此解決之法須對癥下藥!都水清吏司的各位大人,做做預算,沒得問題,但要讓他們把江南八府的地勢、水文、河道講清楚,有些難為他們了,畢竟他們沒有實地看過,也沒有過多的救災經驗……」

朱棣听了李雲睿的「辯解」,點了點頭,雖然他對李雲睿所說的水土流失、生態失衡,有些不懂,但他大致能明白,李雲睿所言非虛。

「陛下,江南地區夏季東南風居多,容易從海上帶來水汽,降雨時間非常集中,而且頻繁;還有江南地區多丘陵,一下雨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混入河道就會淤塞河道,造成內澇;積水過多,就會形成山洪!」李雲睿繼續說道,「因此,想要絕對消除江南水患,需要從多方面下手,不僅僅是修個河道、堤壩之類,就能解決問題的。所以,我向太子殿下借調有經驗的人手,就是想借他們的經驗,研究出一個全面、可行的計劃,希望用個十到十五年時間,解決江南水患……」

朱棣听完李雲睿的話,思索了片刻,說道,「你給太子的奏折上,說是已經找到了解決水患的方法,怎麼又說要借用他人的經驗來研究計劃……」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陛下,方法是找到了,但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這些日子我研究了歷年的江南水災,發現了很多讓我不解的問題!」李雲睿趕緊回答,說道,「毗鄰太湖的湖州、蘇州兩府,一旦雨季來臨,最先被淹沒的就是太湖邊上的地,這很不正常。按照常理來說,這些地里的水,應該先流入地勢較低的太湖,而實際情況則是太湖水倒灌。後來我問了很多人才知道,湖州府、蘇州府這些太湖周邊的百姓,最喜歡干的一件事就是圩田……」

「圩田?」朱棣听了之後,有些不解地問道。

「父皇,所謂圩田就是百姓改造低窪地、向湖爭田的方法。」朱高熾站在一旁,解釋道,「很多湖泊常年水位很低,露出很多地來。百姓們就把這些地種上糧食,在外圍築起堤壩,以防止水位上漲,淹沒農田……」

朱棣听了之後,點了點頭。

「陛下,我不是說百姓這麼做不對,但真是因為這種無原則的過度圩田,使得圩場非常容易發生水災。他們還改變了很多流入太湖的水道,使得外河水流不暢,增加了圩田內排水的難度,一旦下雨,這些圩田就會發生內澇,受災嚴重!」李雲睿繼續說道,「可以這麼說,去年蘇州、湖州兩地受災田地的六成,是因為圩田造成的!」

「原來如此!」朱棣听了之後,雙目緊閉,思索了半晌,說道,「那是不是不圩田,這種水災就會減少許多?」

「陛下,如果不圩田,江南的糧食產量至少要降低兩、三成以上……」李雲睿苦笑了一下,說道,「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我們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這就是我需要有治水經驗的人的原因,因為只有他們才了解一線情況!我可以給陛下說一下我的大致方案,加固河防,疏浚河道淤泥;截彎取直,提高泄洪能力;退田還湖,增加調蓄能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建設水庫,錯峰調節防洪……」

「你說的這些,加固河防、截彎取直,朝廷一直在做;至于退田還湖,剛才你說了,這會影響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似乎不可取?」朱棣听完李雲睿的方案之後,想了想,說道,「至于植樹造林和水庫,有何作用?」

「陛下,加固河防、截彎取直雖然朝廷一直在做,但我的做法和朝廷有很大的區別,我準備采用水泥、鋼筋和石頭建堤壩,可以保堤壩使用三、五十年;至于退田還湖,這就要尋找一個平衡點,尤其是引導周邊水道進入太湖,以增強泄洪能力……」李雲睿趕緊說道,「至于水庫,這個還是由太子殿下解釋比較好。」

去年,李景隆請旨建水庫,朱棣把這事扔給了宋禮,結果宋禮覺得無利可圖,就拒絕了!于是李景隆和就朱高熾兩人合作,以永樂薯為報酬,在應天府挑了三個地方,發動百姓二十萬人,以每天三斤永樂薯的代價,同時開挖水庫!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有永樂薯的刺激,那些百姓干起活來跟發了瘋似的,畢竟畝產兩千斤的糧食,誰不喜歡?二十萬人大干了三個月,每人得到了三百斤永樂薯,歡天喜地地回了家,留下了三座面積龐大的水庫。

春天到了,冰雪消融,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蓄水,三座水庫已經蓄滿,並開始投入使用,現在正是春種的時候,水庫開始泄水,周邊的百姓用水庫的水灌溉起農田來,非常受當地百姓的歡迎。本來百姓以為挖水庫就是朝廷瞎折騰,沒想到既賺了永樂薯,又能反哺農業種植,百姓們紛紛稱頌太子殿下仁慈,皇帝陛下萬歲……

朱高熾又命人往水庫中放養了一批魚、蝦、蟹苗,等養幾年後,就能惠及當地百姓。

朱棣听完朱高熾的描述,點了點頭,面帶微笑,說道,「太子此事辦得極好,沒想到這水庫居然還能反哺農業……」

「陛下,水庫最大的作用是防洪,其次是農業灌溉、農業養殖!」李雲睿听了朱棣話後,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試想一下,在雨季到來時,如果上游下暴雨,我們提前把水庫的水排掉,倒出庫容量,這樣就不會水就不會影響下游;如果下游下雨,我們就把水庫的閘門關掉,下游河道堤防就不會有太大危險。這樣通過削峰排水,我們可以人為控制洪水……」

看著李雲睿邊用手比劃,邊解釋,朱棣听得津津有味,而後說道,「如此說來,建設水庫倒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