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89章 未見君復命

連續五天的時間,大明工學院的專人負責介紹,看得這一千多舉人老爺們熱血沸騰。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曾經在他們眼中的奇技婬巧,居然能成為改變大明的力量︰塑料薄膜可以用來建大棚,一年四季可以種菜;蒸汽機吊車居然能吊起重達數萬斤的石頭;水泥修建成的堤壩,居然不怕水……

一切的一切,都在刷新著這些舉人老爺的三觀,從一開始進門時趾高氣揚,慢慢的變成十萬個為什麼,態度轉變之大,讓大明工學院的學生有些都不適應了!

李雲睿听著自己手下的匯報,心里暗喜,能讓這群舉人低下高昂的頭顱,花多少錢李雲睿都覺得值得。李雲睿相信,這群人中的九成,會參加下一次的會試,沒辦法,這是一個「頑疾」,看看後世的「考公」熱,就能略窺一二。

到時候,這群人帶著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帶著嶄新的理念,踏上工作崗位,會有很多百姓會從其中受益。

舉人在學習,李雲睿在發愁。

密碼563743675

前兩天,戶部尚書夏原吉暗搓搓地找上了李雲睿,請李雲睿幫忙救兩個人︰右都御史俞士吉和大理寺少卿袁復。

去年夏天,浙西地區發生水災,夏原吉和右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復三人,帶了三十萬石糧食前往災區賑濟百姓,夏原吉救完災後就回來了,俞士吉和袁復兩人留在了浙西,監督當地農癥。

彼時,身處水災最嚴重的湖州,尚欠賦糧六十萬石,因為遭了大災,糧食顆粒無收,肯定收不上來了,于是俞士吉和袁復兩人就寫奏折給朱棣,請求朱棣減免湖州的糧賦。

前面我們說過,江南八府(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嘉興、湖州、杭州、應天)每年要征收米、麥六百余萬石,這是定量,免了這一個地方的賦稅,其他地方就要加稅,總額不能變,因為朝廷開支都是有數的,如果突然少了六十萬石,會有連鎖反應。

于是有人就跟俞士吉和袁復兩人提議,將湖州免稅賦的額度下調到二十萬石,這樣的話,其他七個府可以少交點,但這就苦了湖州的百姓。

對于這種無理的要求,俞士吉想也沒想就拒絕了,對著前來勸說他的官員說,「欺君病民,吾不為也!」

然後,俞士吉和袁復兩人就據實上奏,朱棣大筆一揮,免了湖州的稅賦,結果其他幾個州府倒了大霉。老百姓倒點霉倒也是也無關緊要,但同時倒霉的還有很多糧商!

糧商掙錢都是高賣低買︰湖州百姓如果還要交糧賦的話,他們手里沒有糧,就要從糧商高價買糧,沒有錢只能賣地賣房,糧商們立馬會化身成為高利貸,這樣就能賺兩次錢;其他州府如果糧食多,糧商收糧時,價格就會低……

結果,被俞士吉和袁復這樣一搞,糧商也就能掙點辛苦錢,暴利就別想了。這讓糧商們很受傷,錢家也是其中之一。

李雲睿還沒出面打擊錢家時,江南的糧商們就通過各種渠道,打擊報復俞士吉和袁復,但當時兩人還在浙西督農政,官職比地方官都高,沒人敢拿捏這兩人。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