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68章 賺了一千三、四百萬…

「雲睿,你別光跟我們說理論,能不能講點實在的!」徐景昌在一旁說道,「我舅舅寫信來,讓我向你請教一下,他們那邊有什麼發財的門道?」

徐景昌的母親徐沐氏,听了這個姓,就知道她是誰家孩子了?

沒錯,就是黔寧王沐英!徐景昌嘴里的舅舅,就是現任西平侯沐晟,和徐沐氏是同父同母。

沐英有三房夫人,正室馮氏生子沐春,洪武二十五年襲封西平侯,三十一年病逝,無子;爵位就由耿氏所生的庶子沐晟繼承,徐沐氏也是耿氏所生,因此,母憑子貴,耿氏也被提為正室夫人。

沐英和徐達都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將,沐英去雲南之前,將自己的庶女許配給徐達的庶子徐增壽,用來聯姻,這種事情,懂的都懂。

誰也沒成想到,耿氏生的兩個孩子都咸魚翻身,一個成了正牌子的西平侯,一個成了正牌的國公夫人,人生際遇,就是如此神奇。李雲睿也是不久前才知道這件事,他也是覺得耿氏有些牛叉,絕對是有主角光環的那種人。

听徐景昌這樣問,李雲睿低頭思索了半晌,說道,「雲南那個地方,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要想做生意,受制于道路,如果就做本地人的生意,掙不了多少錢;但如果想做其他地方的生意,運輸成本又非常高……」

徐景昌听了李雲睿的分析,點了點頭。

「那個地方,有幾種生意或許可以考慮一下,比如滇馬、紅茶、煉銅、藥材!這些都可能掙不了大錢……」李雲睿模了模下巴,說道,「不過在緬甸軍民宣慰使司的山里,有些石頭中藏著翡翠,非常適合做各種首飾、掛件,倒是能賺大錢,這東西屬于奢侈品,運輸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翡翠?」徐景昌听了這個詞之後,皺了皺眉頭,思索了一下,說道,「翡翠不是鳥嗎?」

在中國古代,翡翠是指生活在南方的鳥,羽毛非常美麗,通常有藍、綠、紅、棕等顏色,通常是雄鳥為紅色,謂之「翡」;雌鳥為綠色,謂之「翠」。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中,就有了這個詞,「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唐代詩人陳子昂在《感遇》一詩中寫到,「翡翠巢南海,雌雄株樹林!」

到了宋朝時,翡翠才成了玉石的代稱,歐陽修曾無意中得到一塊玉嬰,剛開始他以為是一塊碧玉,在潁州時,拿出來給人參觀,有個宋真宗時的老臣,跟歐陽修說道,「此寶器也,謂之翡翠。」老臣告訴歐陽修,大內盛放寶物的聖庫中,有一只翡翠盞,因此老臣才認識這東西。翡翠兩字僅僅流傳于大內中。

在永樂年間,很少人知道翡翠是玉……

翡翠真正為人所知是在明中後期,萬歷年間才開始興起,當時朝廷在保山騰沖專設采購珠寶的太監,從事珠寶采購。從永昌騰越到緬甸密支那一線,被稱為「玉石路」、「寶井路」,最興盛時,每天有兩萬匹騾馬穿行期間。

李雲睿知道翡翠的發展歷史,他曾經去騰沖旅游過,還在騰沖賭過石,在去騰沖之前,他特意做了一些攻略,其中就包括這些知識。

李雲睿把一些自己知道的翡翠知識,一股腦地說了出來,听得徐景昌暈暈乎乎,驚為天人,趕緊從手袖中掏出鋼筆和小本子,開始記錄起來,「緬甸宣慰使司……密支那……玻璃種、冰種、糯種……黃翠、綠翠、紅翠……」

鋼筆這東西,李雲睿早就做出來了,沒有塑料沒關系,李雲睿用了活塞式吸水器,定型之後,就扔給了紅顏會的會員,在南京城中非常受歡迎,成了文人士子的標配,因為可以隨時隨地拿出來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觀點。

一刻鐘後,李雲睿才停了下來,說得口干舌燥,端起水來,喝了一口。

「你說說,這些東西你都是從哪里知道的?」放下手中的筆和本子,徐景昌扭頭看著李雲睿,說道,「你師父他老人家真是神仙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那是,我師父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當中間還知道五百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體生理衛生,數學、物理、化學無一不精,地理、歷史、經史子集無一不曉……」李雲睿又開始神化起天機子來,只有把天機子塑造成神仙,李家才能穩如泰山。

「真想見他老人家一面……」徐景昌听了李雲睿的話,一臉艷羨之色。

「對了,在雲南那里,好像有個叫 泐的地方,想辦法讓你舅舅跟那里的土司打好關系……」李雲睿想了想,說道。

「 泐?怎麼寫?」徐景昌听了之後,趕緊問道,「 泐有什麼特殊嗎?」

 泐就是後世的西雙版納,南北朝時,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組成了泐西雙邦,號稱 泐國,唐代歸南詔節度使管轄,宋朝屬于大理國,元朝時改為車里居民宣慰使司,明朝沿襲了這個元朝的名字,但 泐這個稱呼在民間一直沒有被改過。

今年九月初一,爪哇、車里、元江、舊港等地的使臣和頭目到京,朱棣下旨禮部,賜宴于會同館。

當時李雲睿跟爪哇和舊港做了一筆近兩百萬兩銀子的生意,獨獨把車里和元江扔下了,因為車里和元江是沐家的地盤,打死李雲睿都不想得罪沐家,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這是偉人的教誨。

現在沐家主動送上門來了,不抓住機會,李雲睿就是傻子。

李雲睿為什麼覬覦西雙版納?因為西雙版納的地理位置好,非常適合種橡膠樹。

兩個月前,李雲睿把李增枝收養的那群亡命之徒送去了美洲,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肯定能找到橡膠樹的樹種,到時候李雲睿打算在廣西、海南和西雙版納開辦種植基地……

「我派人遠渡重洋,到彼岸去尋找一種橡膠樹,那種樹只能種在 泐那樣的地方!」李雲睿給徐景昌說道,「這種樹能產一種特殊的汁液,可以用來做很多東西……」

徐景昌听了之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確信李雲睿不會忽悠自己,在這一點上,徐景昌還是有把握的。

「對了,雲睿,前面你光說我們能賺多少了,你們李家今年賺了多少啊?」聊了一會兒之後,徐景昌看了看李雲睿,提出了一個壓在心底的疑問。

去年李雲睿掙了五、六千萬貫,讓南京城的百姓驚為天人,大家都很好奇,李雲睿今年能賺多少……

「具體多少我沒算過,不過毛估估算了一下,一千三、四百萬兩應該有……」李雲睿想了想之後,說道。

玻璃廠的那點盈利,現在的李雲睿眼里根本看不上了,今年除了煤化工廠的平爐煉鋼法賺了大錢,玄武山莊、海貿、「走私」軍械這些生意,更讓李雲睿賺了個盆滿缽滿。

「多少?」徐景昌和張忠听了李雲睿的話,瞪大了眼珠子,看著李雲睿,下巴都要掉了下來。

「一千三、四百萬兩啊!」李雲睿知道今年這個數字,會讓南京城的百姓徹底為之瘋狂,但他還是準備說出來,他就是要讓老百姓看到從商的收益。

僅靠李雲睿一個人、僅靠一群勛貴,根本沒辦法改變大明的現狀,李雲睿需要更多人加入其中。

大明有六千萬百姓,需要數十萬的商號,來共同努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